立秋的由来

立秋的由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古代先民遵循农耕季节,观察天体运动,认识一年四季、气候、物候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根据星星的变化制定的。北斗七星旋转一周,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周,称为“年”之一(图)。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制定的,即把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分成24等份,每个15为1,每个1为一个节气。立秋是指太阳从北回归线南移至135时的立秋。

初秋习俗

1,庆祝丰收:由于古老的农耕文明,每到初秋,家家户户都要收割早稻,插秧晚稻。

2、糊秋肥:大暑过后,人们习惯多吃肉,补充三伏天食欲不佳、多汗造成的不足,提高免疫力。

3.吃秋桃:初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将拯救瘟疫一年。

4.挂秤称人:在清朝,人们在初秋称体重,以测试他们的肥胖程度。如果他们经历了一个“苦夏”,如果他们瘦了,就应该多补充营养。

5.吃富源:立秋是台湾省龙眼的盛产期,龙眼也叫“富源”。有句老话:人有儿孙的这一天会吃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