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的早期经历
1991年,马佳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学校门,怀揣着远大的志向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处于论证的关键阶段。刚刚走马上任的马佳,以强烈的责任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飞船总体方案的论证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服务。他在消化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向上海联合论证组介绍了苏联联盟号飞船的方案,先后参与了逃逸救生、轨道舱利用等技术方案论证和上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报告的编写。在此期间,马甲的开拓性工作和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11月,马甲被抽调去设计火箭的总体性能。马佳一到岗,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虚心求教,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第一次进入发射场,马甲随身带着笔和纸。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他总是向老同志请教,认真做笔记,画示意图。他勤奋好学的风格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院士曾率队赴法国考察。专业研讨会结束后,其他同志兴致勃勃地出去观光购物。只有马佳甘于寂寞,静静地待在酒店房间里,整理会议资料,消化自己学到的新知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工作的认真坚持,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5438年6月至0994年7月,马甲担任该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同时担任长征四号乙、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体总设计师。在人员新旧交替、技术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室要同时进行“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三号”三种型号、五种技术状态的设计工作,还要承担相关发射任务和“863”高科技预研,不言而喻。马佳面对挑战,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合理调配科研人员,充分调动新老同志的积极性,带领全室同志按计划完成各课题总体设计工作,保证了各型号研制进度,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顾全大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此期间,马佳还主持了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包括与发射场、卫星等大系统的多次技术接口协调;组织力量配合专业研究室完成了旋转分离整流罩和星罩垂直运输飞行器的研制和试验。
90年代末,在那个“卖茶叶蛋不如做导弹”的年代,航天科研队伍很不稳定,很多曾经和马甲并肩作战的同事都离开了航天。当时,马佳已经是研究所副所长了。以他的能力,在外面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不难。但马甲没有被外界的物质利益所诱惑,没有动摇自己投身太空的决心。他仍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攀登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在他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研究所一批科研人员紧密团结,为* * * *事业做出了无私的贡献。特别是1999年5月10日,在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两天后,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风云一号C星取得圆满成功,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作为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马甲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马甲担任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火箭总设计师,后担任该型号总指挥。马佳虽然外表腼腆内向,但内心刚毅沉稳,具有一个航天工程指挥员必备的临危不惧、敢于承受巨大压力的优良品质。火箭从推进剂加注到发射前的十几个小时,总是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在这种关键时刻,马佳时刻盯着现场,与参与加注的试验队员一起关注推进剂的最新情况。
有一次火箭发射前夕,有人在操作时不小心踩到了推进剂管道,导致推进剂轻微泄漏,顿时空气中开始弥漫推进剂的味道。在这危急时刻,马甲不顾毒气,迅速登上塔台,指挥现场人员采取补救措施,事态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但火箭能否继续发射,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危急时刻,马佳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大胆的勇气,再次做出在最短时间内继续发射的决定,并在塔上彻夜坚守。第二天,当火箭终于将卫星准确送入轨道时,他和试验队员们跳了起来,欢呼雀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还有一次在发射场,火箭控制系统第一次通电,平台塌了。平台相当于火箭的大脑,平台倒塌对发射影响很大。因为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大家一下子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没有线索的排查是最没头绪的,时间很紧。当时的压力是不可想象的。就在大家都没有头绪的时候,马佳却很淡定。他组织各子系统的研制人员充分沟通,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认真检查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在马佳的有序指挥下,大家齐心协力,仅用两天时间就查出了故障,并迅速拿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了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马甲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他在领导组织长征二号丁火箭的技术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和试制时,从一开始就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在设计中大胆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发射精度。他还进行了国际领先的激光陀螺捷联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测试。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带领长征二号丁火箭研制团队,经过两年充分高效的沟通协调,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火箭发射地面测试系统的标准化、组合化、系列化。
除了带领大家完成各种任务,马佳还经常自己推导公式,在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推进剂利用系统研制初期,为了解决控制中的晃动难题,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方法。马甲自己推导公式,提出变系数法,分步干预控制,避免了控制量的大起大落。类似这种在设计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应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的案例,在马佳的作品中还有很多。
2003年6月65438+10月1日,由100多人组成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团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担负着发射我国新一代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的任务,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型号,对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马甲担任总师后发射的第一枚火箭。他感到责任重大。由于种种具体原因,当时留给他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已接近极限。在保证火箭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争分夺秒的时间和速度成为发射成功的瓶颈和关键。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马佳带领发射团队积极与发射场同志协调沟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他的严密组织和精心指挥下,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圆满完成了火箭转场、单元测试、分系统测试、匹配测试、总检、星箭对接、加注、发射。165438+10月3日,火箭升空,卫星准确入轨。此次发射以28个实际工作日的进度创下了中国测试发射流程的新纪录。
2004年,马甲带领长征二号火箭试验队再次奔赴酒泉,承担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光荣使命。虽然发射前由于特殊原因,发射团队压力很大,但马佳再次展现了一个将军的风范,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地指挥着各项准备工作。9月27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火箭再次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这次任务也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而被载入史册。
技术越来越成熟的马甲还担任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参与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战略研究。同时,马甲还参与了国家“863”航天运输系统专家组的工作,瞄准世界最先进的航天技术,积极开展中长期航天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