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李元昊皇帝梦在第一次侵宋战役中差点被狄青杀死。
西夏自李德明接掌了李的大权后,便竭力与宋廷秀交朋友。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接受了父亲李的建议,说他跟大宋打了二十多年仗,靠从大宋那里抢点东西来维持生计实在不是个办法。如果想过平静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宋交朋友,每年从宋那里拿点补贴,比较实惠。
宋辽签订《冠名元之盟》后,李德明感受到了来自宋廷的压力。没有强大的辽国支持,西夏的日子更加难过,于是“和谈”被提上日程。
赵宋皇帝赵恒不想打仗。他对愿意做诸侯的李德明,给予了优厚的待遇。他封李德明为节度使和西平王,每年以“赐”的名义赐银二万两、帛一万匹、钱二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贸市场,让边民进行商品交易,交换所需商品。
和谈形成后,李德明确实没有继续与宋朝为敌。他把发展方向转向西方,西攻回纥,南打吐蕃。夺取甘陇地区前后用了20多年,瓜州回纥首领先顺领兵加入,初步平定了河西走廊大片地区。当然,西夏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李德明很聪明。他像一个商人一样穿梭于宋朝和契丹之间,向契丹投降,并借助契丹的影响力向宋钊求情。但是,宋钊不希望李瑟娥·德明完全倒向契丹,所以他尽力满足他的要求。
为了拉拢李德明,廖兴宗不仅把公主嫁给了李德明的儿子袁浩,还封他为夏王。宋朝也不甘落后,李德明也被封为夏王。李德铭成了双方的宠儿,身价一路攀升。
此时的李德明拥有夏、夷、殷、惠、隋、荆、凌、盐、盛、魏、丁、永和、甘、梁、瓜、沙、苏等广大地区,实力比李时代强得多。
实力的增强带来了野心的膨胀,他开始梦想当皇帝。平时排场模仿中原皇帝的样子。又于天熙四年(1020)在灵州(今宁夏银川)怀远镇建都,正式建都。
李德明称帝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明道元年(1032)十月病逝。
李德明死后,他的儿子袁浩出现了。
元昊的出现,是宋夏时期人民的噩梦。
袁浩从小就聪明,喜欢读书。他不仅通晓藏语和汉语,而且精通佛教。但他并不是因为精通佛法而行善积德,而是以穷兵黩武的权谋和佛教慈悲的本质为乐。他没有完全理解它。李德明在世时,袁浩多次劝说父亲反宋。
李德铭警告说,西夏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投降宋朝后才过上了奢华的生活,百姓也得到了休息。这都是拜宋婷所赐,不要有背叛宋婷的想法。
元昊不服气,说穿兽皮赶牛羊是这个民族的习俗,没必要穿宋朝的丝绸。君子天生豪杰,就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帝王事业,而不应该为了一套华丽的西装甘愿做宋廷的奴隶。
但毕竟权力还是在李德明手里。虽然袁浩不同意父亲的观点,但是没有办法改变父亲的决定。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李德明去世。
李德明死后,元昊继位。
宋、契丹正忙,宋廷派使臣杨基到西夏,册封他为西平王,封他为夏、殷、隋、荆、夷五国观察员节度使。契丹派使臣册封他为夏王。
袁浩平衡得很好,他来大家,两面受用。
元昊攻下印玺后,立即启动了当皇帝的程序。
他模仿赵宋王朝的制度,如在中央设置中书管理、枢密管理军务、三司(房部、财政部、税务部、盐铁部)管理财政、监察弹劾御史台、磨部检查官员升迁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浩并不保守,他愿意学习任何他认为先进的东西。
新的管理制度建立后,元昊模仿汉人的做法,改革旧的机制。
总之,只要是对西夏发展有利的,他都照抄,不管别人怎么说。
然后军队重组,士兵训练,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目标就是一个,积蓄力量,为抗宋做准备。
两年过去了,袁浩的准备也差不多了。游静元年(1034),他开始行动。
这一年,元昊亲自率领西夏骑兵偷袭庆州。攻克庆州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宋夏边境,攻城拔寨,连赢数仗,令宋军闻风丧胆。连哭闹的孩子听说西夏兵来了,都吓得不哭了。
赵真也想通过绥靖来维持边境的安宁,并下诏安抚,让袁浩兼任刺史。他的做法和唐太宗如出一辙。
宋朝皇帝的忍耐力是一流的,大家都不错。别人往自己头上撒尿,自己不仅能忍,还能送点财物告诉别人暂时停止雷霆之怒。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不大惊小怪就行。
宋朝皇帝能够敬祖,元昊也不差。他还生动地学会了他祖父李的狡猾。表面上装作接受宋帝的封侯,暗地里却派了苏努尔的两万五千精兵攻打吐蕃。
吐蕃原本是西域强国,后来臣服于宋廷。宋昭帝封吐蕃部首领焦洛为宁远将军,并爱将为应使。元昊早就有吞并回纥、吐蕃,称霸西部边疆的野心。
焦知道西夏兵来了,就设计把苏努尔的军队引到危险的地方,然后把他们围住,关上门打狗。西夏兵几乎全军覆没,主将苏努尔被吐蕃人活捉。
袁浩得知前军大败,主将被俘,便率兵攻打吐蕃,攻占毛儿牛城,围攻宗阁、代兴岭等城。最后被吐蕃打败,带领残兵败将回来。
焦洛派人向宋钊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赵真发布了一封信,命令他晋升为宝顺军的职位。
元昊进攻吐蕃失败后,稍作休整,转而进攻回纥。先后攻占了瓜、沙、苏等几个州,西夏的版图越来越大,势头越来越猛。
说到西夏的逐渐强盛,有两个人不得不说,因为这两个人对西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州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姓张,一个姓吴。他们虽然学识渊博,但是科举失败了。一怒之下,他们一起去了长城。
当他们得知元昊是西方的大英雄时,就想在西夏找个官职。
为了制造轰动,他们两个一起改名,借用了元昊这个词。张叫,吴叫吴昊。
他们有了新名字后,一起去了灵州。到了灵州,因为人生地不熟,很难见到袁浩。他们一聚就进了闹市区的一家饭店,点了一桌好菜,打了五斤劣质白酒,挥拳痛饮。
饱餐一顿后,我向店主要了一支笔,在酒店的墙上写下了“张远吴昊之行”。
元昊是西夏国的名称,是西夏人的禁忌。另外,他们在公共场合乱涂乱画,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巡逻的西夏兵毫不客气地用绳子把他们两个绑起来,送到衙门。
其实这正是两位学者想要的。
元昊听说两位书生如此大胆,气愤地说:“你既然在西夏,就该问问这里的规矩。敢触犯我的禁忌,你活腻了吗?”
张远和吴昊不仅没有袁浩想象的那么害怕,反而冷笑着说:“你连祖宗留下的姓都不在乎,怎么会在乎自己的名字呢?”
原来,袁浩本姓李,祖父叫李,父亲叫李德明。赵宋投降后,赵宋皇帝给他们国号,赵。因此,元昊应该是李元昊,但他被称为赵元昊。
袁浩听后当场愣住,但毕竟是精壮之人,马上意识到这两人是有备而来。隔壁厅亲自给他们松绑,让他们入座,虚心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
元昊让张远和吴昊谈了很久,认为他们确实不同凡响,立即封给他们的高级官员。不久,元昊也派人从西夏秘密接收他们的家属。
张远和吴昊梦想着富贵,但他们在赵宋时期没有得到,最终在西北边陲得到了。
从此,他们彻底把自己卖给了西夏。我尽力帮助西夏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大政方针和侵宋计划。史书上说“夏人以为谋主,凡立国,侵国之策,多二人指导。”
虽然张元和和吴昊的遭遇令人扼腕叹息,但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为代价,投靠外国,发泄个人的怨恨,背叛祖先,投敌叛国。他们是民族败类。
袁浩在两人的辅佐下,势力越来越强。
宝元元年(1038)十月,元昊改陵州为兴州,西平为兴庆。作为首都,他自立为帝。开国名为大夏(宋人称为西夏),建元为天赐。设置十六个部门管理国家事务。设置12个军监司,指派各部长官归陆军管辖。
夏有50万大军,四面受护。元好问还自创了西夏文字,看起来很像中国的隶书。
元昊要攻打宋朝。他的叔叔山雨劝他不要反抗宋朝。袁浩不仅不听,反而骂他叔叔。
山雨带着妻子和孩子去了宋。宋兖州知府权国把山雨带回西夏。袁浩残忍地杀了他叔叔全家。看来元昊是铁了心要反宋了。
元昊首先向宋廷派出使节,希望宋廷承认大夏国的合法地位。
宋廷无法容忍元昊的分裂,虽然之前只是形式上的统一。
赵真收到元昊的徽章后,立即召集大臣开会讨论。
会上很多人主张采取军事行动批判袁浩,镇压分裂势力。
劝谏官武玉提出了一个减缓战争的计划。他以为承认袁浩的地位只是一个虚名。宋汀兰表面上满足了袁浩的要求培养他的气焰,暗地里却加紧准备。一旦真的破开了,我们也有防范措施。这叫欲擒故纵。
赵真似乎无法咽下这口气,不同意武玉的欲擒故纵。他不仅不承认西夏建国,还上书撤销了过去封给元昊的所有官衔。
这只是表明了宋婷的态度。元昊自己就是皇帝。宋廷给我们时代、贵族之类的官职还少吗?
表明态度很容易,但是对袁浩采取什么行动就有点难了。
因为多年来,宋廷根本不整顿军事装备,以至于“殿中无谋臣,边塞无猛将;会对战争无知,士兵自大不知战;设备烂了,城市毁了。”这样的军队无力保卫边疆,抵御外敌入侵,更不用说出兵西夏,教远在西方的元昊。
既然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就得采取经济手段制裁。
赵真下令停止与西夏的贸易,想从经济上粉碎西夏。同时还公开悬赏,承诺谁有能力活捉并杀死袁浩,就任命谁为难军,以救我们的时间,这是宋朝的悲哀。
为防止西夏入侵,赵真命永兴军夏松为靖远、庆丰路慰安所,兖州慰安所樊勇为燕燕、欢庆路慰安所,两人同时掌管周霞。
知道枢密院事的召集军队西征,给袁上了一课。
赵真不同意王德勇西征的理由是荒谬的,因为王德勇的出现。
据说王德勇是一个强壮的人,他长得像宋太祖的赵匡胤。此外,王德勇治军有方,深受士兵爱戴。正因为如此,有人煽起了阴风,在赵真耳边点起了鬼火,说王德勇不应该留在枢密院,更不用说让他掌管兵权。
赵真听信谣言,不仅不让领兵西征,还降他为随州,并被任命为夏关允知枢密院事。
宋朝的君主和臣民,没有别的本事,就知道互相争斗。一群内斗的朝臣和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根本做不了大事。
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也就是元昊称帝的次年,西蜀枭雄终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西北的狼烟已经升起。
元昊侵宋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利益,反而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仅对元昊是一个打击,也让宋钊皇帝和那些留在汴梁说大话的官员大吃一惊。
事情是这样的。
袁浩率领八万大军进攻保安军,一路所向披靡。当西夏军来到一个叫安源村的地方时,突然一小队宋军从前面的山上冲了出来。最多也就三四千人。西夏军根本不把宋军这一小撮人当回事,元昊也不在乎。他命令前军杀了这个宋军。
没想到,刚一交锋,一名头戴宝剑、头戴金色面具的将军突然从宋军阵中冲了出来。我不知道他是人,是鬼,是妖,是仙。夏冰一片哗然,顿时一片混乱。
在宋军,金面将军带头冲进夏军阵中,把所有人都砍了,杀了所有人。就像群中的老虎,势不可挡。夏冰士兵惊慌失措,就连元昊也没有办法对付这个看起来像恶魔的怪物,但他在四散的军队中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宋军阵》中的《伊利亚特》就是这位后来名扬天下的巡抚,被赵真誉为长城的狄青。
狄青,河西人,骁勇善战。起初,他骑御马直散,随军西征,屡立战功。
他平时有个打架的习惯,就是戴青铜面具,留长发。
他觉得以这种形象出现在敌人面前,可以对敌人起到威慑作用。通俗小说里说狄青有魔法,都是扯淡。
如今,狄青是安全部队的一名巡逻指挥官。他是奉保安部队首长陆守卓的军令前来御敌的。他手下只有几千士兵,但一场战斗下来,袁浩的数万大军仓皇而逃。
安全部队的好消息传到了首都。赵真想召见狄青,向他请教保卫边境的策略。后来由于战事紧急,狄青难以离开前线,就让他画一张作战地图,送到京城。
元昊在与保安军的战争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随后集结三万兵马进攻成平村,不料被宋军迎头痛击,除了战死数百将士外,还有一名中级将领阵亡。
西夏军战败,再次回归。
在保安部队的战斗中,宋军依靠狄青的奇兵吓退了西夏军。在城坪村战役中,宋军依靠城防的掩护打了一场防御战,侥幸获胜。小打小闹,输赢对战局没有影响。
然而,在宋军有一种错觉,认为西夏军队是如此之多,一种轻敌的精神在宋军中悄然蔓延。这为连战后来的连败埋下了伏笔。
袁昊不在乎这些小败仗,因为他的进攻是一种诱惑。他用的是火探的策略,胜负并不重要。摸清宋军的虚实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