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巨大的组织变革
为了打造所谓的生态圈,乐视打造了?管理机构+项目机构?的组织结构。
管理型组织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更加直接和紧密,交互更加顺畅和高效,内部沟通和决策过程更加扁平化,是一个常态化的组织。乐视还建立了两级管理,实现网格无边界资源共享。一个层次是业务线,包括?事业群+垂直业务?。业务组相当于一个矩阵。矩阵里的一个业务做大了,就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垂直业务?比如乐视的体育频道,孵化了乐视体育公司。
而另一个两级机构的公共平台,包括?公共* * *业务平台+公共* * *功能平台?,负责整个生态商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使整个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开放;公共职能是提供生态资源支持,如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如今这两级组织已经完全打通,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生态组织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灵活的、合作的组织。
相比之下,项目型组织能够快速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通过项目管理保证关键业务的高效决策和核心业务的快速落地。他们是充满活力的组织。当项目组织成熟后,可以转化为管理组织。
在这种组织架构下,乐视不仅拆了部门墙,还拆了楼层。比如一个总监级的项目负责人,可以调用VP(高级副总裁)、总监和普通员工、PMO(项目管理办公室)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整个项目过程的管理,包括总指标的设定、项目过程的推进、监控、资源整合和调用,最后是项目评估。
然而,随着组织架构的重组,问题也随之而来。乐视发现,这种生态组织模式没有现成的人才可用。找对人,培养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现在是先把合适的人放到车上,机构和资源会相应匹配。?乐视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姜小林告诉中外管理层。像谷歌的HR,一年80%的时间都在致力于寻找优秀的人才。?乐视目前也很缺人才,每个月都要招两三百人,可见人才缺口有多大。
?曾经,给人设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管理方式。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首先要有战略,有组织,然后再找人。然而,这样的人力资源战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已经变得非常落后。?姜小林描述,现在,乐视是先收购优秀的人才,然后根据我们的战略、组织、资源来匹配人才,做一些资源倾斜。?
能进入乐视生态圈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只要有两个原则:一是行业优秀人才;第二,有很强的沟通和学习能力。姜小林认为,在传统企业中,一个人可能只在单一领域工作,但现在要接触生态中其他完全不同的环节,人必须是一个重新学习、重新理解,甚至重塑思维体系的过程。
跨界人才?化学反应?
对于乐视来说,需要的是跨界人才。
其实就是把不同专业的人才放到一个项目里,让他们互相产生?化学反应?。目前,乐视已经横跨六大行业,所需人才涉及互联网、制造、电商、电视机、手机、汽车、供应链管理、用户体验等诸多领域。
让不同领域的人才碰撞在一起,于是诞生了乐视超级电视、乐视手机等产品。
以超级手机为例。该项目由互联网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组成。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同事发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拥有硬件插座并直接与用户互动的东西。智能终端业务的同事,以前只是一个手机硬件,现在植入了互联网的基因,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了一个手机。做智能终端的同事,如果只是和同行的人一起做手机,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可以用内容桌面直接和用户互动。
?在这样一个生态平台上,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学习、修养、创新。?姜小林说。能够在乐视工作两年以上,且投入和绩效符合岗位要求,成为优秀的生态人才。
储蓄?人才库?
在乐视,80后、90后员工占比超过60%。?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不需要试图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而是鼓励他们创新。事实上,他们的需求可以代表年轻用户。?姜小林说。
但是,如何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落地而不是天马行空?
需要培训给员工一个参考路径,把创新的想法变成现实。在乐视,新员工入职最重要的培训项目是什么?乐视类?。公司每周都会邀请各个部门的核心总监和VP来做自己的产品研发,尤其是一些战略项目的介绍和分享。在这种分享中,不是简单的关于管理或者专业技能,而是关于分享音乐生态产品的诞生过程和创新。而且,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会被视为一个训练案例,一个知识库。
这有利于加强乐视内部的协作文化,也形成了?我愿意为别人服务,别人会支持我吗?生态文化。?让员工感受到乐视的生态文化,不断认同和改造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其实是最好的训练。?姜小林深受感动。
此外,乐视通过文化培训、协作会议机制、文化观察员的分配等方式进行引导,确保员工对乐视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保持一致。
过去一年,乐视成立了85后、90后员工训练营,通过海选选拔创新人才,再由导师指导,再进行评估。人才筛选出来后,会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培养。而这个训练营居然给乐视留了一个?人才库?。
后续计划
乐视储备人才特别重要的方式是什么?继任计划?。不仅是高层,就连总监级别也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乐视要求每个接班人完成三个以上的生态学习,战略部和每个生态的主要VP会给接班人深入分析生态业务,通过一些互动的实践和讨论,建立复合的知识结构。
同时辅以生态知识的自学和推广、直接上级的指导、专业技能培训和转岗机制,让人才在实践中提升多重能力。?事实上,这个生态的诞生和发展本身就为人才提供了实战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姜小林说。
乐视也分为管理线和技术线两个专业赛道,可以打通和转换。比如R&D的主任是一个组长,他自己也是由一个R&D工程师成长起来的,已经到了四级或者五级;首席架构师或首席科学家是专业人士,他不会承担管理责任。当R&D工程师晋升到4级或5级时,他可以选择领导团队或继续做技术。当他升到9级时,他就变成了?科学家?。
?乐视将充分考虑人才自身发展的诉求和公司岗位的需求,进行员工培训和发展规划。?姜小林补充道。
既有KPI,也有协作机制。
生态组织下如何创新对员工的评价?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讲KPI,但是乐视有自己的看法。?KPI不会影响创新,但是会把员工的每一步创新都纳入到他的绩效中。?姜小林说。
在乐视,每个人不仅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目标和对应的KPI,还要实现协同指标。举个例子,一个Android开发工程师想把Android的知识和技能放到项目中,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织会对其进行考核,他的直接主管会直接把这部分业绩纳入他正常的KPI考核中。因为,即使是协同工作,也离不开自己的工作职责。
因为乐视强调的是协作机制,对于项目组来说,一切资源都可以调用。甚至有些核心岗位的工程师,在他自己的考核指标里,除了正常的KPI之外,还设置了协同指标。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帮助别人,为下一个环节产生价值。
这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激励机制支撑。在乐视的激励体系中,不仅有正常的绩效考核激励、项目激励和销售激励,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员股权和全球合伙人计划。为此,乐视拿出了非上市公司近50%的股份作为对管理层、员工和合伙人的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