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村庄
最有特色的民居建筑是“五院联排楼”,就像现代的联排别墅。没有大门,从第一家到第五家,家家相连,每家每户都以为自己的天井就是村里的路,也就是村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来去。
李支书说:“我们在山区。在过去,有许多强盗。土匪和强盗时不时会来村子里抢劫。另外,我们在深山里,经常会有野生动物出现。为了保证人畜安全,在特殊情况下互相帮助,村民们大多紧密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大家的房子都是一起盖的,互相照顾。”
?村里家家相连,整个村子几乎找不到围墙。习惯了庭院的高墙,我们很好奇。从战乱年代到现在的和平年代,不设院墙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村里的每一条小路和院子都已完工,新建的只有4-5户有围墙。
?没有门和墙,这里的心是敞开的吗?事实是我们出了一点小事故。
?在阿什寨,我们走在村里的时候,遇到的村民都有些内向害羞,在我的镜头前“掩面”。我抓拍的镜头几乎都在后面。看到我举起相机,原本在家或者在院子里的家人都像触电一样跳起来“跑了”。
到了老村,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大家热情地招呼我们,请我们吃饭,请我们坐在一个房间里,给我们倒水。在村监委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很开心,就像在异乡小旅游一样。
?我们都有点无聊。这里曾经是滇缅公路经过的地方,也是320国道经过的干线。据老营乡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北侧贯穿瓦窑、马篆湾、猴岩、金阊河、九寨关、阿什寨等。在老营的地盘,从鬼门关离开了北寺。‘三寨’的主干道是老320国道。旧村距离国道1.5km,1991年完成连接该村与国道的公路。阿义寨1997完成与村国道连接的公路,全长2公里。
我们沿着村道挨家挨户去欣赏村民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人建两栋楼,上面一栋是“三开间”的正房,下面一栋是“两开间”的下立面。正房为土木三梁屋,中间为厅堂,有火塘,左厢多作厨房。走进厨房,看到的不是传统的“火炉”,而是一个火坑。火炉上放着一个三脚架。平日里,我用锣和锅在三脚架上做饭。做饭的时候,我不得不弯下身子。看起来还是有点累。每家上方的横梁上都挂着腊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熏肉”。我的家乡大理也是这样做的。少量的盐、胡椒等。就是均匀的涂在鲜肉上,然后挂起来。3-5天后基本上会有味道,除了有少量的烟熏味,特殊的香味吃后难以忘怀。
?壁炉的功能是强大的。除了日常做饭烧水,一年四季的腌辣菜都靠它。老村的泡椒麻辣烫最有名,在火塘“炖”一夜就能吃到。“我们这里的腌辣是最好的,也许和我们的水质有关。隔壁邻村的人都喜欢吃我们腌制的麻辣菜,学习我们的做法,甚至还带回了我们的蔬菜、萝卜等原料,但味道还是不如我们老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映忠自豪地说。
“焙茶”也是三寨经久不衰的习惯。饭后可以在火边烤茶,将生茶放入砂锅中在火边烤,待茶香、气味溢出时再倒入开水,煮一会儿才可以享用。天热了,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想想这样的慢时光,是我们城市人所向往的。
?壁炉也是家庭中非常神圣的地方。据说他们的鼎一年只立一次,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到三十晚上之间。不用选择日期和方位,剩下的时间要选择日期和方位。三脚架一旦搭好,就定一年,不准家人和外人动。有些人的壁炉一年到头都在燃烧。冬天,一些老人晚上睡在壁炉边上,因为他们怕冷。
?“可以说,壁炉是三寨居民的一大财富,”杨主任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