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作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一、生活作业成为学生关注生活的洪流。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无非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适应生活,改造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育学生做人。比如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在给奶奶洗脚,于是小男孩聪明地打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有老师根据这个主题设计了一个作业:给他父母洗一次脚,然后完成一篇“洗脚”日记;我曾经设计过一个作业:做一个家庭一月份的“财政部长”,记录一个家庭一月份的收支情况,统计这个家庭一月份的收支结果,然后对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向爸爸妈妈或者我自己提出改进措施,就这个话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者感想...这些作业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有话要说,有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绪被激发了,他们的内心也被激发了。
第二,有趣的作业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阶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乃至成人完成任务最好的“催化剂”。在作业设计中,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需求感去思考,去感受乐趣,去完成作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次下课,发现几个同学突然在背一首打油诗:今天我上街,看到一口袋豆子...与他们交谈,这是一个电视广告。我发现学生们对广告很感兴趣,所以在只学了一个地球之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设计一个关于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设计了诸如“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你爱你的家吗?请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妈妈在哭,请停下笨手笨脚”等创意公益广告。再比如,在学完“新玻璃”之后,让学生为新玻璃制作一个广告推荐给大家——考虑到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我们还可以把作业的形式设计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学习了使用中积累的成语后,我抛弃了传统的阅读、记忆、临摹的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成语并表演出来,让其他学生根据动作猜成语。
交流时,同学们上讲台时有时会捧着书说“书的声音很大”,有时会指着衣服帽子说“穿得很好”,有时会跑得很累,假装“很远”。班里气氛热烈,笑声和抢答声充斥着整个教室。
第三,开放式作业已经成为学生感到成功的关键。
卢梭说:“自然希望孩子在成年之前看起来像孩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将收获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培养出一些天真的医生和衰老的孩子。”“孩子长什么样”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好奇、天真、活泼、自信、渴望成功、重视应该是他们的特点之一,但是单一、机械的训练让他们过早的“成熟”。在做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也做了以下尝试,打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设计五种以上不同形状或功能的茶杯,这需要我自己的创意,同时交你的产品介绍,五种以上加20分。于是,“太阳能杯”、“可食用杯”、“调温杯”、“恐龙杯”、“足球杯”等等连我们成年人都不一定想到的东西,在灵光一闪的小脑洞里应运而生,“小发明家”们介绍自己的产品是多么激动和自豪;我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 ~ ~”和“○”,是什么样子的?谁想得多,谁就被授予“智慧之王”的称号...这些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满足了学生对成功和表达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创造想象力的信心。
第四,实践作业成为学生体验和感受的灯塔。
小学生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开始理性思考是非,但更需要的是具体事实和实际感受。作业上,他们一改机械的写和读,背的是说、做、试、练。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学习,完成作业。比如,在一次写提案的培训前,我组织班级同学结合学校学生还吃零食和废纸的现象,开展了一项活动:在学校收集零食和废纸,为期一周。周末的时候,同学们收集各种零食废纸。我让学生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1,一周内* * *在学校收了多少零食废纸?2.有哪些零食是合格产品?有多少零食对我们的健康有益?3.这些小吃多少钱?获得统计数据后。我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讨论,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成一份提案,放在学校的橱窗里展示...这项作业不仅达到了培养目标,而且成为了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再比如景阳冈的教学,作者把宋武打虎的场面讲得惊心动魄,栩栩如生。同学们兴趣盎然,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一边说话,一边表演宋武打死老虎的场景。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就像“小宋武打虎”一样。我知道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理解宋武打老虎时的动作用词和性格品质。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树立大语文的理念,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书本,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张扬个性,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教育人性化、自然化的体现。“学海无涯,要‘苦’才能造舟”?把学习变成孩子痴迷的游戏模式,带领孩子在实践中创造生活的钥匙,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中实现教育的价值...这些巧妙的想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教育,也是学生作业中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简而言之,家庭作业将成为课程的一个动态的、不断增长的延伸。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和叠加,而是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的创造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