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江苏无锡席晖公园

现在我们将参观无锡最重要的景点——席晖公园。位于无锡以西2.5公里,包括锡山和惠山,园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

席晖公园以山命名,西面是惠山,东面是西山。惠山高329米,周长约20公里。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它是天目山的一个分支,不断从东南方向传来。山有九峰,境内如龙,又名“九龙山”。惠山是晋代开山禅师赵辉在此所建,后人以赵辉命名为“惠山”。古有惠、惠二字相通,故名惠山。惠山以泉水闻名,有天下第二泉、桂圆泉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屋等名胜古迹数十处。

西山,背对惠山,高75米,周长约1.5公里。据说是因为周秦时期盛产锡矿而得名。西山是惠山东峰断层上凸出的一个小峰。龙光塔、龙光寺建在山顶,龙光洞建在山脚。英山湖在1958开凿后,与惠山相连,成为“真山假水”,创造出“山川隐秀”之趣。

席晖公园在国内分为三个观光区:一是景区,包括惠山寺、吉昌园、天下第二泉;二是自然景区,包括英山湖、龚宇谷、春神剑;第三个是游乐区,在西山南麓。请随我参观。

西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请跟我进西山门。西山的大门,面对着大运河,有一个上翘的飞檐。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流光”横匾,为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了大门,水池岸边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西山”二字。请看:以下是《无锡金边县志》中无锡、锡山的几句话,指出了这里地名的由来。

上山的路,龙光塔在西山山顶。关于龙光塔还有一个历史传说:明朝初年,礼部尚书、昆山人顾游览景区后说;“惠山为龙身,锡山为龙头,而无锡自南宋以来长期未得头奖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人们听了大臣的话后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在西山顶上建了一座坚固的石塔。之后的几十年,民间依然没有状元,于是有人提出“龙从角听,塔应空。”于是在万历二年(1574)修建了一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被当时的常州知府石冠民命名为“龙光塔”,寓意龙灯璀璨。龙光塔自建成以来已多次被毁。1924改建时,Pei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造了重1.5吨、高2.85米的铜闸,塔的高度也提高到了32.3米。1992再次加固,纠正倾斜,将墙体由杏黄色改为深红色,使古塔更加挺拔端庄,光芒四射。

西山脚下是龙光洞,是地下观光场所,建于1979年春。洞前回廊与亭子相连,人口区牌坊上刻有“隐陈”二字。“陈”属于龙年,“藏陈”的意思是把放在山上。洞内有300多米长的通道,两侧墙壁灯火通明。东边的地下剧场可以容纳500到600人。还有13厅室,陈列工艺品、陶瓷、泥人等。这里常年气温18”C,冬暖夏凉。这里的游客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着山路往南走,可以看到眼前的九龙壁。它由三部分组成:墙座、墙体和琉璃瓦屋顶。它由彩陶制成,以花岗岩为基底,金星绿琉璃瓦屋顶。长26.71米,高4.09米。它在九龙飞翔,气势非凡。再往西是“吴文化长寿世界”。它沿着西山的山坡而建,前面的石碑上刻着著名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用石头砌成的承重台,台前的石柱上有一个巨大的寿石桃。正面刻着:“福星邀易琼林赴宴;寿县默默为我的海宅筹钱。”背面是:“行善能使你更有福报,存仁自然长寿。”绕过阳台,上面的两个方形亭子合并成一个双亭,叫做“符江亭”。亭柱上的对联写着:“社稷福乐,百姓多寿。”亭名和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题写。

西山就这些了。让我们再次参观惠山。先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唐宋时期惠山寺遗址-山门-石井楼

惠山寺位于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宋导演石占亭就在这里修建了“骊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惠山寺。因为寺庙坐落在福地,又因为和天下第二泉在同一个地方,所以远近闻名。

我们来到惠山寺门前,只见黄色的牌楼门上刻着“古华山门”四个金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名“华山精舍”,故惠山山门名为“古华山门”,门后门槛上刻有“名胜地泉”字样。这座山门是王在1954惠山街拓宽时重新设计的,拱门顶部用双龙戏珠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可以看到两座古老的石头经典建筑。南一座建于唐乾福三年(876),是无锡最古老的石经典建筑。八角楼刻有白鹿山人李瑞福所写的《佛顶胜达拉尼经》。该建筑高6.26米,由建筑底座、建筑主体和建筑顶部三部分组成。它雕刻精美,充分展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为宋代熙宁三年(107)建筑,高6.22米。建筑造型和雕塑模仿店堂建筑,楼身镌刻“大白伞盖咒”。这种刻咒语而不是佛经的做法在宋代以后在佛教中流行起来。这两座石头建筑是由几块圆形湖石砌成的,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寺-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金刚殿,又称“山门殿”,面朝你。始建于明朝十年(1445),1976年重修。中间悬挂“惠山寺”匾额,明代陈冕首笔,清代雍正江衡题写。现在是从1979的电影《无锡现场》里抄来的。

正殿柱廊上有一幅清代无锡知府廖伦的对联:“说山为第一,泉为第二,真是太好了;庙堂改貌教孝,庙堂教忠。该书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印。大殿背面悬挂着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题写的“江南第一山”的横匾,为这座古老的大殿增添了几分光彩。

穿过金刚殿后,有一池清水,睡莲静静地躺在水中,被称为“日月神君”。池上有一座石桥,名为“香花桥”。此池开凿于南北朝刘崧慧远二年(474),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香花桥建于明朝。桥和他的名字取自佛经:佛升天入无量寿时,日月扶摇,佛放大光,以香花艺妓迎之。香花桥中间的石板上刻着“鲤鱼跃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有两个石门,一个开着,一个关着,表示虔诚的男女可以从敞开的佛堂进入,但如果恶人佛堂永远关闭。所谓佛法半开,命中注定要进来,或者;善门开启,恶门关闭。游客过桥时,会踩上敞开的石门,以示善意。

接下来,请进入二山门。看古银杏树下的六角亭。亭中卧有一石,名曰“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是江南名石之一。石头是自然断裂的,质地坚硬,一端像石床一样倾斜。著名书法家李应巫溪县程公孙骆之邀,到惠山游览,并特地在石床枕端刻下二字留念。虽然已经1200多年了,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旁有两棵古松树,元末被毁。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是银杏,相传是明洪武初年(1368)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海)所植,历经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 * *有18种,象征佛教的18罗汉,现在仅存这一种。这棵树高21米,直径1.91米。是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一只寄生在距离地面6米的树洞里的李雪已经有200多岁了,但它结出了圆形的果实。然而,在1982年,这种古老的雄性银杏竟然产下了7颗银杏。在古银杏旁的石壁上,有“观赏景”四个篆体,为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汉初所书。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这里“俯瞰郁郁葱葱的古树,欣赏席晖美丽的色彩”。

大同堂-竹炉山房

大同殿,又名大雄殿,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其周边建筑被毁。后来,在这个旧址上建了一个名为“赵衷祠”的树堂。前厅的内墙上嵌有两块石碑,如李鸿章的“赐会钟”。请看这组窑洞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柱、门楼绘有雕梁画栋。图案有戏曲、山水、花鸟、动物。大同堂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寺后天井里还有三棵老桂花树,树龄1300。中秋节,桂花香让这座建筑看起来更加优雅。

从大同堂南门出来,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它原是惠山寺的托米殿,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屋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前门有两块潘多拉石。碑中间的“竹炉山房”铭文,是1979年李苦禅的重要题款。两边柱子上的对联:“竹剪织炉原是山房旧物;燃松沸雪,珍藏已久。”无锡书法家朱题字。

相传,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的朱元锦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海砍了一根竹子,切成三段,造了一个竹灶,放在架子上,用二泉煮茶,收了朱元锦。朱元锦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他称赞海为罗汉下凡之地,后来海僧重修了惠山寺,并创办了宋婷寺,退居寺中品茶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湖州竹工应邀编竹茶炉,置于圆之上,象征“圆处”。竹制火炉不超过一英尺高。外面用竹子编织,里面用土填实,炉中央装有铜栅,形似道教的干坤壶,有石叩之声。性海经常用它煮两个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著名画家王澍作画,学士王达作诗,合成四卷* * *,使竹茶炉流传于世。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湖广助使邹迪光重修弥陀寺时,改名为“竹炉山房”,用竹炉为天下宾客煮茶。原炉多次被毁后,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诗人顾贞观于1684年再造了两座竹炉。竹炉山房也重建过几次,现在的建筑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乾隆诗碑移至山房厅、轩。块中间正面镌刻着乾隆1751第一次来无锡时所作的《惠泉颂》诗,背面镌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所作的四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着乾隆三四游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春”-二泉亭-唐逸览-阿炳墓

出了竹灶山房往南走,就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地区,林木葱郁,泉水丰沛,自古就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以“二泉”闻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尝遍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自此,惠山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誉。

自命名以来,“二泉”留下了许多文物。唐代,无锡地方官员将二泉水送到长安。到了宋徽宗,“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入百坛”。苏东坡喝了“二泉”水后,称赞它是“色味两绝”。清代康熙帝、乾隆皇帝六次游无锡,每次都到二泉品茶、作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盲人)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使二泉享誉海内外。

天下第二泉遗址于1954全面翻新。二泉于1992年6月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为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泉井,井深1.94m,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方形,靠近上池。两个池塘都是石头底和青石围栏。池塘上的“二泉亭”最早建于南宋初。这是宋高宗赵构来此旅游时特别定制的,上面刻有“源头活水”四个字。亭子用双龙和珍珠装饰。现亭重建于清同治初年(窦862)。亭壁上的“天下第二泉”石刻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写。泉水通过涵洞从蓝刚大厅底部流入下池。

唐逸览位于二泉院的中心,周围是游廊,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茶。苏东坡有句诗“尘埃将尽,一步当堂。”乾隆曾多次在此置茶御座,堂前匾额为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门楣上有苏东坡的诗:“求杨羡为我,水军应惧惠泉。”

三池中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出土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西池壁中间有一石制断头头(俗称龙头),双爪在前,龙颈弯曲,口大张,清泉、白龙口喷涌而出,形成“吻飞泉”的胜景。石头建于明代弘治初年。它最初是由无锡当地的黄羊山石雕雕刻而成的。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天下第二泉”现存最早的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一尊观音立于鳌背上,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才子。观音石下有铭文,题写“颜回”,说明这是前礼部尚书顾别墅中“颜回”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至此处。

花岩沟是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他的坟墓位于席晖公园春申溪流入映山湖入口以南的山坡上,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矗立在音乐舞台后面小山上的墓地森林中。阿炳,道士,无锡东亭人。出生于8月20日,1893。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在民族乐器琵琶和二胡上有很深的造诣。后来,我成了盲人,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生。阿炳墓原在河口残山脚下的“义和方善”道教墓地。1983 65438+二月,迁葬于此。

阿炳代表作二胡曲《二泉映月》,写于1939,是作者内心与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言和六个舞台组成,是一个循环变奏的音乐结构。《二泉映月》曾在建国10周年庆典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享誉国际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涧-英山湖-惠山泥人街

二泉东侧是龚宇谷,原为惠山寺镜月府邸,名为龙泉精舍。是明末中国四大著名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无锡人邹迪光所建,占地约50亩,耗时十余年建成。邹迪光以龚宇自勉,遂将其命名为“龚宇谷”。

现在的“龚宇谷”重建于1958,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龚宇谷”匾是郭沫若在1960年题写的。南面的入口从长廊通向荷花池边。K画廊有一个亭子和两个亭子。亭名“莲花阁”,由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门廊前的对联是当代山水画家钱以84岁高龄题写的“山清水秀,景色壮丽”。何炅南面的泉亭叫“滤泉”。《泉边知风阁》有一句唐代古联:“用扫帚扫石月,用花滤春。”南走廊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惠山寺和尚讲经,老龙也来听法的情景,使惠山寺和尚在大同寺前听绿松石点头,体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路过滤泉旁的小石桥,看到假山旁有一棵古老的玉兰树,树龄已达400多年。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惠山“金苏堂”西南的“春神剑”。春神剑,又名“黄公剑”,现为无锡的一处观瀑景观,因战国时期楚国丞相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的石牌坊,雅致的古拙。洞内一块大石头横卧,如中流的一根矮柱,使洞内的水顺流而下。石头上刻有“眠云”二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方丈而题写的。沉睡的云是圆圈的号码。河边的三角亭叫“睡云亭”。

顺春沈剑位于东,英山湖,在古代被称为“秦皇坞”,位于无锡和惠州山之间。1958年,这里挖掘了一个1400平方米的湖面。镜面般清澈的水面将两座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在湖中,景色更加美丽动人。树木,灌木和鲜花被精心种植在湖的周围。东边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英山湖”。在牌楼的对面,请看春神剑出口处的石头,上面刻着“翠萝”二字,形容席晖山峰是少女的发会。

参观席晖公园到此为止。跟我一起去惠山街看看吧。可以随意买一些无锡土特产“惠山泥人”。

现在我们来到了惠山东端的五里街,这是去惠山寺进香的必经之路。现在是“惠山泥人街”。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惠山脚下,故名“惠山泥人”,是无锡著名的工艺品。它采用惠山脚下特别细腻洁净的黑泥,由艺人经过打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翻新、涂粉、上色、开相、上油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惠山泥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粗货”,是泥人的传统产品,以胖娃娃、动物为题材;另一类是“精品”,即“手控戏”,以戏剧、童话、舞蹈为题材,其中代表作品有《大阿福》。传说惠山古时候树木参天,经常有一对野兽下山伤人。后来家里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福。说也奇怪,野兽见到阿福就听话,所以无锡家家户户都喜欢把阿福养在家里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