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进来看。

几年前我参加MBTI测试的时候,对于自己是外向(E)还是内向(I),也就是外向还是内向,我感到非常困惑。现在我可以确定我是后者,不是我变得更内向了,而是我对两种偏好的内涵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我们一般的理解不一样。

有趣的是,外向的人不太会纠结于这一点,这一点他们很容易判断。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时候外向,有时候内向,可以和熟人玩得很开心,害怕和陌生人、领导、客户交流,那你大概是比较内向的。

一种解释是,每个人对环境同时有两种态度,外向和内向,但更倾向于其中一种,用起来舒服自然。这种偏好是与生俱来的,在儿童时期就有明显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使用某种偏好,越来越擅长它,成为主导功能,而另一种态度则成为辅助功能。

外向性,本质上是指一个人的主要兴趣在外部环境。他们对客观世界传递的事件和信息更加敏感,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行动决策,具有现实性和灵活性。

内向,本质上是指一个人对内心精神世界的主要兴趣。他们从自己的内在价值观出发。如果他遇到的外部环境符合他熟悉的想法或概念,他们就会认同并融入其中。如果没有,他们会忽略或者认为不重要。

因为以上的差异,在世俗社会中,偏好外向的人似乎更有优势。他们热衷于接收新信息,尝试新事物,更愿意、更即时地表达自己,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理解和接近,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当然,内向型偏好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一般具有内在的原理和良好的连续性,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一旦他们找到了感兴趣的领域,他们就可以更加专注于这些领域,从而实现深度理解,创造长期价值。

所以如果说,外向的人最终获得的是更多世俗的智慧和策略,而内向的人获得的是非世俗的智慧,更接近永恒的真理。

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看出两者的区别:

外向的人比较招摇、主动、热情、善于表达,不区分场合,给人以坦率、言行一致的感觉;内向的人比较矜持、被动、矜持,表达起来也比较委婉。如果没有完全确定,他们会停顿、犹豫或者不表达,所以别人经常猜测他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想法太多了,短时间内很难说清楚。

外向的人喜欢活泼,喜欢交朋友。他们以自己的广泛人脉为傲,经常成为饭局的焦点。初次见面的人可以很快称兄道弟。内向的人有时候看起来很合作,很快乐,但他们内心可能不会完全享受和舒服。如果有选择,他们更愿意在小范围内社交。

我家的大卫先生是典型的外向者。人多的时候,他容易激动。不管是厉害的人,还是教授,还是领导,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在做什么,过去的成绩,想做什么,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觉得有点直接,浮夸,缺乏内涵,但事实是人家的朋友比我多很多。

为什么外向的人爱说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表达,敢于表达,还因为他们与外界交流信息,思考问题。他们很容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产生想法、灵感并做出决定。而且,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反馈来验证对错,或者肯定自己的价值。内向的人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他们需要将新获得的信息与现有的内在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和决策。所以,内向的人不能“直言不讳”,不是因为胆小,“婆婆妈妈”,而是需要一个衡量的过程。

我和大卫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他说,我听。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他恨谁,怎么追他.....我一边听一边在想说什么来回答他。他接下来的话,好像没指望我回应。耐心听他说话才是最可爱的。

外向的人不会过多考虑自己想做什么。他们先做,然后边做边调整,所以做了很多事情,当然也不一定都有满意的结果(一方面可能开始太冲动,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所以今天看好这个,认为明天机会会更好)。内向的人更喜欢收集更多的信息或者做更多的自我反省。值得做吗?是我最想做的事吗?有的人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并坚持下去,有的人却一直在思考和挣扎。.......

除了自己的媒体工作,大卫还创业过几个,策划或参与过几个项目,卖地板,卖保健茶具,卖酱油,卖保健品,卖足球,卖宣纸,这个大赛那个大赛,该死的,几乎什么都有。我呢,没做过多少奇怪的工作,但是学到了很多。以前三分钟就觉得热情。现在,其实我也在探索自己,努力构建一个稳定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外向的人与外界交往更频繁,社会化程度高,生活阅历丰富,追求生活的宽度或高度;内向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在精神世界,探索生命的温度和深度。

疫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我的烦恼是女儿老是缠着我,我无法有安静的时间看书看电影。大卫的烦恼是不能一直出去,想聚在一起交流的朋友太多。

我问大卫,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外向的人?

大卫:幼儿园。我从小就喜欢叫人。上学路上我得挨家挨户给他们打电话,我得让他们答应我。有一次我给一个刘奶奶打电话,她拒绝了很久,我就跑到她家喊她蹲厕所。

哈哈,我从小就不喜欢叫人,觉得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