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重读中医经典《悟》的思考

根据我9月份开学的《中医临床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今天重读了李欣的《中医经典启蒙》这本书,重读这本书后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典中医启蒙讲述中医的整体思维和学习方法,引导大家围绕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去感受、观察、培养一切,培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现代人社会生活丰富,脱离自然节奏,精力相对较差,这是导致一切疾病的重要原因。健康是“不变”的。“常”是自己和社会处于一种相对和谐关系的节奏,能量伴随着人体维持一种自然的常态。而养生调理就是尽可能找到自己的安心舒适的状态。健康的人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是我们健康真正需要的。

书中有许多关于治疗疾病方法的例子。有些需要医生和自己的配合,不吃药就能自愈。而有些需要配合医生,通过特殊的方法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看了治疗部分,充分感受到中国的中医经典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当然,书中的亮点太多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你为什么专心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中医?是因为它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判断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时候,习惯于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但这不是唯一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更高阶的认知方式,是理性“过度思考”之后更重要的情感“走神”。比如我们的书画、诗词、中医、武术,靠一个高智商的大脑,靠纯粹的记忆分析和积累的学习,更靠“心”,靠悟性,靠顿悟,更靠身体本能的层面,是很难得到提升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天真”、“笨拙”,这是一种回归初心的更高认知方式。当你用脑少了,开始用心了,你就进入了更高层次的认知方式,你就会慢慢开启你内心的智慧,回归到你最清晰的直觉。头脑清晰,开启了“感观”,就像一只猫遇到了另一只猫。你不需要多想。看对方一眼就知道能不能靠近。

今天又看了一遍这本书,感觉中医入门有两个条件:一是是否认识到排出疾病的反应,二是是否认识到中医治疗主要在两个层面。如果你意识到了排出疾病的反应,你就不会只看症状来治疗疾病。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神农本草经把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了。因为神农本草经上品以治神为主,中品以治气为主,下品以治形为主。中医认为调神最好,其次是调气,形最低。这本书透彻地解释了两个概念,即对疾病的反应和空气模型,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好的读物。几个月后参加完培训班回来看这本书肯定会有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