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味的“贴”?以正确的方式看这里→
秋季保健“避坑”指南
“春捂秋冻”强健体魄?
真相: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冷冻。
天气开始由热转冷。但是,这个时候很多人因为“春捂秋冻,无杂病”这句话,并不急于添衣,认为冷冻更健康。那么,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吗?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熊睿说,“民间有句话叫‘春捂秋冻’。‘秋冻’就是秋天气温变冷,不要过早加太多衣服。初秋,暑气未消,要过早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升高,你就很容易感冒。随着气温下降,冷空气可以适当刺激人体,可以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熊睿说。
虽然“冷冻”有一些优点,但熊睿建议,“秋冻”也应因人而异。
“‘秋冻’的方法更适合年轻人或身体好的人,而身体不好、有基础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小孩,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更换衣服,千万不要盲目追求‘秋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天不宜赤膊,以防感冒。”熊睿说。
“秋瓜烂肚”伤胃?
真相:适度消费问题不大。
民间有句话叫“秋瓜伤胃”。认为秋季天气转凉后,吃一些瓜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因为它们比较凉。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秋瓜烂肚’有一定的道理。”熊睿说,夏季高温导致食欲不佳,人们可能会多吃水果、冷饮等寒性食物,以防止中暑和降温。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吃了太多的寒性食物,过了一个夏天,你的脾胃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秋天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通过吃瓜果来补充水分,经常吃的瓜果都是凉的。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引起肠胃疾病。
“但其实不用太怕‘秋瓜’。并不是说秋天完全不能吃瓜果,适量,不要吃太多就可以了。”熊睿说。
此外,熊睿建议,秋季要特别注意水果和蔬菜的质量,小心食用变质的水果和蔬菜。
秋天是一个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季节。炎热的夏季过后,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吃不干净或变质的蔬果容易引起肠道疾病。
细菌是怎么进来的?熊睿说,表面受损的瓜果是最容易被污染的,应该扔掉。因为水果表面受损,说明微生物已经通过果汁渗透到果肉中,果汁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但肉眼无法识别。一旦食用,容易引发肠胃疾病。
“我建议大家秋季生吃果蔬,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同时要注意卫生,吃之前把果蔬清洗干净,小心从口得病。”熊睿提示道。
夏天去秋来需要“粘胖”吗?
真相:没必要刻意去弥补。
贴秋膘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夏天天气热,人的食欲普遍受到影响。立秋后,天气变冷,人们的食欲开始增加。希望多吃点补充夏天的消耗,为冬天做准备。但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后秋’。”熊睿解释道。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坚持秋肥’。如果真的要坚持秋肥,也要坚持,尤其是老年人,否则会适得其反。”银川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丽认为,立秋适当进补可以改善人体器官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人、小孩、胃火或肥胖的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度,否则容易“上火”或引起消化不良。
宋丽说,现在,普通人基本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肉吃多了不容易消化,但是脂肪和糖分过多会让身体不堪重负,引发心脑血管和新陈代谢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因此,秋季进补开始应以“平补”为主,特别是对胃肠功能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喝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宋丽建议道。
宋丽说,脾胃虚弱的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已经超重的人,都不适合“贴秋膘”。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因消化功能较弱,进补前应注意消化,不妨适量食用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