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习计划范文

你好,巧了,我也要上三年级了。现在我们的心情一定是一样的。最近在各大网站上发现了很多关于学习计划的东西。让我把它们复制给你吧!!!!

(1)

最佳入睡时间:晚上22点-23点

2.最佳起床时间:早上5点-6点

3.用脑最佳时间:早上8点仔细想想。

10: 00精力充沛

下午2点,思维敏捷

晚上八点记忆力最差

4.喝水的最佳时间:早上起床后或每次饭前1小时喝一杯水。

5.散步的最佳时间:饭后45分钟。

6.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10: 00 am。

65438+下午5点

7.洗澡的最佳时间:晚上睡觉前洗个温水澡。

8.美容最佳时间:晚上睡觉前使用护肤品。

9.喝茶的最佳时间:65438+饭后0小时。

10.吃水果的最佳时间:65438+饭前0小时。

一、考前的生理调整。

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作息。如果早上睡不着,可以早起,运动,吃早餐。心理学家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一天的最佳记忆时间是早上5:00-7:00和晚上7:00-9:00,充分利用这两个时间段解决需要记忆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中午一定要午睡,午睡30分钟为宜,这样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快速清醒。下午要重点做习题,可以集中精力做套题。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文理结合。通过做题,你可以稳定心态,建立自信。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你来考试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奇怪了。

二、考前焦虑烦躁的情绪调节。

1,有氧运动。

如果早上睡不着,可以起来跳绳、散步、踢毽子、跑步、骑自行车等。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抬头挺胸,显得很自信,这样才能获得一天的好心情。有氧运动有一个规律,即;运动后每分钟心率约为120。

2.洗个热水澡。

有条件的考生最好每天晚上睡觉前洗个热水澡。一是可以消除疲劳,二是人的身体浸泡在温水中,是最放松的状态,有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可以净化心灵,更有利于第二天的睡眠和学习。

3.适当听听音乐。

如果你觉得累了,什么都记不住,不妨听听古典音乐。比如:古琴曲、古筝曲、扬琴曲等。,悠扬、舒缓、空灵的音乐可以稳定情绪。听不懂的音乐还不如听,因为不需要记住。最好是课间听。但是注意不要边学习边听音乐,尤其不要听摇滚和流行歌曲。

4.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找到能理解你,同时给你指导的乐观的人(比如同龄人,老师,父母等。),说出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烦躁,合理的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清理自己的心灵。别压在心里得不到发泄,直接影响中考成绩。

第一次学习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也就是24小时记忆整合的时候;

第二次复习是一周后;

第三次修改是3个月后;

第四次修改是在6个月后。

首先,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每天、每小时、每时每刻的学习时间。平时学生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对一天的学习做一个大概的安排。放学后会根据老师的安排补充修改决定。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做作业,什么时候看课外书等等。,并按时逐一完成。一般来说,早上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精力充沛。这个时候,最好是朗读或背诵课文。早上专心听老师讲课;下午我很累。应该主要是复习旧课或者做一些动手练习;晚上外界干扰少,注意力容易集中。这个时候,你要抓紧时间做作业,或者写作文。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学生将会养成科学使用时间的好习惯。

第二,要安排好自习课的时间。自习课怎么安排?很多学校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学的唯一任务,几乎所有的自学时间都花在了做作业上。这种安排不合适。因为你急于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之前做作业,不仅慢,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因此,学生应该在做作业之前安排一些时间来复习所学的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对知识理解透彻,思维开阔,你的功课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另外,做完作业后,要安排一些时间预习,了解要学的新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在安排自习课时,也要注意文理交叉,口语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不是一口气学完同一种科目或者长时间背诵练习,这样容易使人疲劳,降低时间利用率。

第三,学会牢牢把握今天。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学生们应该学会“牢牢把握今天”这一招。很多学生有把今天的工作推到明天的习惯,这是很不好的。要知道,要想赢得时间,就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时间在空白中流逝。明天还没来,昨天已经过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动权。今天放弃了,明天就失去了,你将一事无成。所以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安排,珍惜每一分钟。

对于学习来说,统筹安排过去一年的高考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将复习效果提高到最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以参考以下日常学习计划。

早上6:00-8:00:一天之计在于晨。对于一般人来说,疲劳已经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可以安排全面复习功课。

上午8:00-9:00:根据测试结果,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机。能安排难的内容。

上午9:00-11:实验表明,这段时间的短时记忆效果非常好。它能在“抢记录”和即将考核的内容上事半功倍。

中午13 -14:人在吃完东西后容易疲劳,尤其是夏天。休息调整,养精蓄锐再战。最好休息一下,听听轻音乐。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

15下午-16下午:调整之后,精神焕发。实验表明,此时的长时记忆效果非常好。需要“永久记忆”的事情可以合理安排。

17下午-18下午:实验表明,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耗脑任务的好时机。这个时间适合复杂的计算和辛苦的工作。

饭后: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可分二三段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文理交叉安排;也可以交替排列。

以下是一位高考优秀考生的每日作息表,供大家参考:

每天6点起床,6: 30-7: 30复习英语,7: 40-9: 40复习数学,9: 50-11: 50灵活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 00-4: 00复习化学,下午4: 10-6: 10复习物理;晚上复习语文2小时;其余时间机动。在各门课程的复习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多读教材或多做练习,掌握好。

任何改变生物钟的尝试,都会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二三十年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1.9-11 pm是免疫系统(淋巴)排毒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应该安静或者听音乐。

二、晚上11到早上1,肝脏排毒需要在睡觉的时候进行(所以,最晚要在11入睡: ()

三、65438+凌晨0-3点,胆囊的排毒需要在睡觉的时候进行。

第四,凌晨3-5点,肺部排毒。这段时间咳嗽最剧烈的人,因为排毒动作已经到了肺部;不要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物的排除。凌晨4点是脊椎造血的时期,一定要睡着。

五、早上5-7点,大肠排毒,应该去厕所排便(看来从小保持的习惯真的很有益)。

六、早上7-9点,小肠吸收大量营养的时候,就该吃早餐了。患者最好早点吃,6: 30之前,养生人士最好7: 30之前。不吃早餐的人要改变习惯,哪怕吃到九点或者10也比完全不吃要好。

(2)

初三只要努力,合理安排时间,也不是很难。不要总是晚睡觉。有时间的话,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如果不懂,马上问考。周末有空要好好复习,好好休息。考前一个月最重要的是睡眠充足。每天精力充沛,准备考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回答补充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早上起床,花10分钟整理今天要做的事情。2.制定一个时间表。3.不要拖延。4.集中精力做一件事。5.预习使课程更容易。6.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作业。7.学会利用业余时间。8.合理分配时间。9.通过写日记来组织你一天的生活。10,多花点时间在弱科上。11,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预约。12.看电视前想看什么?13,学会使用备忘录。14.根据状态分配时间。15,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16.用假期体验全新的生活。17,5分多钟,5分多。18.准时。19,不要做时间的奴隶。20.我不能忍受忙碌。像这样一步一步来,一定会成功的!

(3)

为了保证健康高效的复习,我们应该注意:

1,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形成规律。中午尽量午睡,千方百计预防失眠。考前一个月内,要调整作息时间,与考试时间同步。

2.紧张复习的时候别忘了运动,但是不要做剧烈运动。

3.复习完觉得累的时候,适当做一些脑力锻炼,比如深呼吸、冥想、按压相应穴位等。

选择最合适的进食时间。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考试前半小时吃东西最有益。主要是因为脑细胞消耗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膳食构成和进食时间有关。餐后半小时血糖水平开始上升,1小时达到峰值,2小时后正常。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1,挤出时间

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社交活动可以少而精吗?我们能不能试着利用一些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如果操作比较快,或者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可以挤出一些杂事中的时间“水分”来学习。

挤时间有各种方法。有的人随大流学,挤出一点马上用,学一点;有的人把挤出来一起学习的时间积累起来——下午放学,路上,日常琐事等等。,然后他们挤出晚上学习的时间。把挤出来一起学习的时间积累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在所有累积的学习时间中,早晨和晚上是最好的,因为这两个时段比校长的时段更完整、更安静、更清晰,适合阅读、思考和研究问题。所以有“一日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的说法;还有《灯下写作》《夜读》等书籍和文章。

在压缩时间方面,著名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是我们的典范。为了节省看报纸的时间,他们在吃饭的时候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以此来激励自己;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他们用小碗喝热粥。这样压榨时间,真的可以称得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再举一个挤压时间的例子。比如,开始学习,我终于在书桌前安顿下来,很快发现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不在手边,只好回去找;后来发现用来做作业画画的尺子和圆规都不见了...这点点滴滴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些善于挤时间的同学,在开始学习前就把学习中要用到的参考书、练习本、文具都准备好了,以免耽误,为学习节省更多的时间。

充分利用分散的时间。

比如两节课的课间休息,除了短暂休息恢复体力,振奋精神,还可以及时复习听课笔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梳理线索;把一些需要经常反复记忆的公式和单词写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在排队、等车等时间间隙拿出来(活页笔记也有同样的攻击效果);还有人把这些卡片贴在家里卫生间的镜子边,边洗边学习...这种类型的例子数不胜数。积少成多。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零碎时间,我们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使用,那将是巨大的损失。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零散的时间也是宝贵的时间。如果我们放手,它就不会再来了。让我们珍惜并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吧!

3.合理控制和利用时间。本文主要讨论支配时间使用的一些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一般来说,人白天精神好,记忆力强,思维活跃;但是由于生理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人在晚上在这些方面都不如白天。统计显示,白天1小时=晚上1.5小时(从学习效果来看)。但是有些人晚上比较兴奋,晚上学习效率比白天高,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学习。这个我们也不反对,但是我要提醒你,考试大多在白天进行。如果晚上过于兴奋,白天情绪低落,必然会影响即兴发挥。建议可以调整生物钟,提高白天的兴奋度,以适应中考要求。

分清各种时间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不要太琐碎,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决定主要是白天学习还是晚上学习。这在第一个原则中已经提到了。另外,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注意按照睡眠规律保证睡眠时间。青少年通常需要八小时的睡眠来恢复他们的精神和体力。如果一味地向睡眠要时间,不恰当地过多减少睡眠,完全放弃必要的休息,长此以往会损害身体健康,学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大致确定课后学习时间应该是多久。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大多是从丰富多样的教材、参考资料和相关学科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这就需要我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拿出相应的时间进一步复习。根据很多经验,上课时间和课后时间的比例大致是1: 2,即上课一小时,下课两小时。

把时间分成区间。前面说过,连续复习四个小时不如间隔四个小时复习效率高。他们的原则是一样的。有一个著名的公式:“8-1 > 8”,意思是从八小时中抽出一小时用于运动、娱乐或休息。从表面上看,它只学习七个小时,但由于它的能量,它的效率比不间断地学习八个小时要高得多。而是把每个小时分成50分钟的学习和10分钟的休息,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率。

提前估计好每项学习任务的可能时间,提前开始长时间的工作,制定计划时留有余地,防止意外情况打乱计划,使任务无法完成。一般来说,周末和周日的课表不能太死,要作为机动时间,比如在一周内把事故耽误的课补上。

课后我会介绍一种形式的每日时间计划,是表格的形式,基于空白的课程表。一、填写学校规定的所有活动(如练习、上课等。).其次,填写其他定期活动,如日常交通、体育活动、定期聚会等。第三,填写日常家务的处理,睡觉吃饭的时间。这样,单子上的空白部分就是我们可以用来学习等等的时间。通过这个时间表,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周、日时间计划,可以用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达到合理控制和使用时间的目的。

注意劳逸结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筋疲力尽了,还要继续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如果把身体分解了,又怎么继续学习呢?

就拿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来说,并不是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也要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放下饭碗就要马上看书。就拿在房间里死记硬背来说吧,我前面说了,你挤不出你应有的睡眠时间。有人误以为“张”代替“池”,“老”代替“易”是为了珍惜时间,这是错误的。必要的休息应该被视为学习和工作应该包括的内容。

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睡觉、聊天、散步、娱乐、欣赏艺术……马克思可以把数学题当成工作中的午睡。当然,除了休息,也要注意体育锻炼。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适应繁忙学习的沉重负担。

(4)

第二,巩固基础知识。

1.读课本

最后几天一定要回到课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梳理。只要不考大纲,肯定不会看。只要列出你想拿的东西,就一定要看。看课本,认真阅读知识点,理解。看课本是一项基本功,也是大多数人忽略的。这个基本功要一直坚持到最后。在最后的几天里,我们必须努力把课本再读一遍。

2.组织知识和想法

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要对各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最后的整理,梳理知识框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头脑清晰地走进考场。如果你平时有整理知识体系的习惯,这个时候只需要看看自己的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结构和笔记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自己整理,有很多类似框架结构图的复习资料,也可以找出来认真看一下。另外,复习教材目录也不错。看目录(最好是高考考试大纲上的目录),把所有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熟悉了。对于比较重要的地方,但是你还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要重新关注一下了。

3.熟悉基本问题

在阅读和整理的过程中,要辅助做一些基础题。不是偏题,是难度中低的题目。这类题目是高考中得分最多的题目,也是保证我们高考能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通过做这些基础题,一起阅读,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做到精益求精。

4.看错题,找弱点

找出自己以前做错的问题,多看看,了解自己的弱项是什么,及时补充完善。之前做错的题还是有点迷茫,需要多巩固几次,彻底理解。我们只能选择放弃自己完全不解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攻其不备。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解决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如果错题多,可以把重点放在历年高考真题上。这些真题中的错题(太难的除外)要重点阅读理解,多做几遍。这项工作可以在最近一两周内完成。

第三,调整状态。

1,调整生物钟。作息时间要和高考保持一致,最后一周不要熬夜,保证自己在上午9点和下午2点处于精神状态的最佳时刻。

2.坚持给自己一次“模拟考试”。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一次模拟考试,告诉自己“今天是(中)高考”。然后拿出一张中考难度较大的试卷,按照中考规定的时间做完,期间不能接电话,不能上厕所。提前写完自己检查一下,到时候就把笔放下。然后对照参考答案给自己打分。通过这么多的训练,当你真正走进高考考场的时候,你会少一些紧张,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注意饮食,不要大吃大喝。你通常在这个时候吃什么?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错。不要在考前追求什么来弥补这个那个。制造其他问题也不好。考完试放松一下比较好,吃好喝好也不迟。

(5)

1.每天6:10起床。边洗边吃边打开收音机听英语。

2.到了学校之后,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多看看今天要说什么,复习一下昨天的事情。

3.充分利用每堂课,认真听讲,有不懂的地方提问,和身边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和解题方法。

4.有中午午睡的习惯,大概20-4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背中国古诗和历史。每天中午背3-5首古诗。同学们,持之以恒很重要!

5.在学校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最好不要想着出去玩,而是把刚才老师说的话整理一下,及时解决问题。

6.放学后不要在外面呆着,赶紧回家,10分钟内吃饭,然后专心学习。

7.初三的前几个月,重点是物理、数学、化学和语文背诵。

8.后期要以文科为主,做一些理科经典题。

(6)

考前十件事

临近中考如何调整心态?十六个字:坚定信心,优化心情,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在考前几天,做好以下十件事,就有可能达到调整16字心态的要求。

1.制定一个好的时间表。安排好每天的课业复习、文体活动,合理休息睡眠,防止复习忙乱,按计划行事,增强身体节奏感和心理节奏感。

2.进入中考的时间节奏。按照中考上午开始时间和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比如按照中考上午开始时间复习语文,有助于进入中考状态,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知识。

3.每天用中考的心态做试卷。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已经做了几个月的卷子了。不要在考前十几天或者八天做,随便看看,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有把握不住的感觉,影响成绩。我建议你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试卷,到了中考就以平常心做试卷。

4.把握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和晚上睡前半小时,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和晚上睡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最好不要玩电脑和上网。玩电脑、上网会上瘾,容易在大脑中形成显性兴奋焦点,抑制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发挥。

6.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调整心情,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面对中考。

7.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胃病。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吃就好了。吃大鱼大肉不需要加强营养。暴饮暴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情绪稳定,不利于考试。

8.调节睡眠。从现在开始不要“开夜车”,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上的睡眠调整到十点或者十一点。6月23日晚上不要早睡,否则容易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影响考试。

9.保持冷静,防止烦躁。不要去想考试后发生的事情,不要和人争执,平静的对待考试前的一些事情。考前紧张和担心是难免的,考前的一些轻度焦虑有助于发掘自己的智力潜能。把自己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太重,就是影响考试的消极心态。

10.增强信心。从现在开始,不再有难题,不再有新话题。强化自己掌握的知识,增强自信。每个人的知识程度不同,中考的目标也不同。只要你达到了能力范围内的目标,高考就是成功的。在考试前的日子里,每天昂首阔步,走路轻快,有助于增强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迷信。自信是中考成功的灵魂。只要心态好,就能实现力所能及的考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