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观察到的80后、90后职场现象有哪些?
90后职场现象分析
很多企业对90后有疑虑。在他们看来,这些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追求新奇,标榜个性,追求自我,价值观和追求与企业脱节。很多大企业也不敢雇佣这些职场新人。
下面,我们就深入90后职场,了解一下这些职场新人的特点,让我们在面试中“知己知彼”。
1,频繁跳槽
我不想说90后的年轻人意志不坚定。只是我在面试中遇到的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三次以上的跳槽。
Zhaopin.com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80后有过跳槽经历,其中30%的人跳槽超过三次。作为职场新人,也有11%的人经历过五次跳槽。
跳槽对于工作有些年头的80后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跳槽三次很正常。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90后来说,频繁跳槽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采访另一位90后应届毕业生时,得知他毕业后一年内有过三次跳槽经历,让我对他做事的执着产生了怀疑。
我笑着问他:“你也刚毕业。你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跳过三次槽呢?”
他坦言:“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比较感兴趣。”后来兴趣不大了,就想找个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公司。"
我继续问,“哦,我看你上一份工作是XX公司做的。这不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吗?”
听到我这么说,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90后,相对于企业,他们更希望忠于事业,而对于企业和职业,他们更希望忠于自己。
所以,跳槽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不开心,你可以离开,潇洒又没有压力。
2、个性张扬,关注自己
各种社会信息的冲击让年轻人过早“成熟”,新时代的思潮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实现。“我的地方我做主”就是典型的表现,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孩子从小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因此,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有主见和自我关注。
个性张扬是现代年轻人的特点,他们从衣食住行、思想价值观上标榜自己的独特性。时代的进步需要一些个性。一些强调创意和创新的企业,也需要有个性、有想法的员工。但是,领导不喜欢忽视公司管理制度的个性。
3.我想享受我的工作。
当被问及90后对公司的问题时,几乎100%的应聘者都会问“休息日是怎么安排的?”50%左右会关注加班的问题。
有人说新生代员工追求享受,其实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老一辈的员工生活在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不高的历史时期。大家从小就有振兴中华的理想,那时候勤快是自然的。现在国家振兴了,人们不愿意永远努力工作。
我采访了很多年轻人后发现,他们都表示不愿意加班,有些人甚至可以用“可恶”来形容。
“不愿意加班”已经成为90后的共同心声。他们宁愿少赚钱,也不愿加班成为“帮奴”。
这种情况我能理解。甚至我也不想因为工作牺牲自己的人生时间。这也是90后的职场现象。由于生活条件较好,他们习惯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即使赚钱也想玩。
4.表达能力强,实际工作能力差。
现代的教育环境鼓励年轻人发言和提问,发言的机会很多,所以我遇到的年轻员工一般都表达得很流利,不怯场。
当今社会,各种事物和信息传递迅速。很多年轻人通过各种信息整合,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意识和认识。很多同学接触了很多社会上的精英,有的是自己的父母,有的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这些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往往觉得自己掌握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相当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社会活动,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对社会有很多了解,他们在面试中非常自信。但这些青年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是,社会对实习生和全职工作者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多在面试中表现很好很自信的同学,一进工作岗位就会暴露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比说的要弱很多。
很多企业提到90后职场新人,“思想低”“工作能力差”是他们共同的评价术语。
作为面试官,我们应该清楚90后的职场表现。这是他们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特点而拒绝这些年轻人。当然,面试官要学会如何透过表面现象看到真正的内容。
面试时,面试官要运用恰当的面试方法,挖掘这些年轻人的潜力,找出他们与企业的适应点,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企业注入新的血液,在以后的工作中一点一点的引导他们。
5、浮躁、急躁
看到社会上各种成功人士和暴发户,让很多年轻人渴望急功近利。来自家庭和自我的过度关注,使得应届毕业生有很高的自尊心和很高的期望值,但一旦工作的发展和表现没有预期的那么快,很多人很快就会失望和沮丧。这很容易解释现在年轻人频繁跳槽的现象。
之前面试过一个应届毕业生。他不仅在面试中表现出色,而且具体工作能力也很强。入职时,人事把他分配到基础岗,希望他能在基础岗多打磨。部门领导比较看好他,认为他很快就会升职加薪。然而,三个月后,这个新生提出辞职,理由是发展问题。部门领导没有过多挽留,同意了他的辞职。当我问部门负责人,人才流失是不是很可惜?他摇摇头说:“只要再坚持两个月,就能得到理想的职位。但他没有,只能说明他浮躁急躁,不适合这份工作。”
以上几点是我在具体面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应届毕业生的特点。
所以在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要关注应聘者的理想和目标,关注公司与应聘者的匹配度,通过各种面试策略看到应聘者面试背后的动机。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