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桩法多久见效?
因人而异,大多半个月左右见效。
保持头部直立,身体直立。当出现左右失衡时,就会导致气血过剩,气血下降,从而影响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说:“尾垂于头”,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部形成的人体中轴线垂直于地面且对称。
肩部平坦光滑,肩部放松,手肘前撑,使肩部略向内扣,欲前手。此时,背部水平放平。
藏胸收胸,站桩时不要站高。双肩微扣,胸部自然向内,这样可以下到腹部。
后背又平又直,后背又平又直。要求背部要像圆柱而不是球,这样可以防止脊柱弯曲驼背。腰椎拉直后,背部要平直,脊柱要挺直,尾骨不能左右偏离,保证尾骨的对直和脊柱的完整。
胯部深藏不露,想坐而不坐。大腿根部的弯曲略向内,可以调节腰椎的生理弯曲。
膝盖屈伸,膝盖微弯,看似笔直,看似弯曲,大概就像日常站立的角度。膝盖想弯,大肌肉想直,前屈后伸,曲线求直。加强大腿后侧的力量,产生向上的力量,是力量从脚上升的关键环节。
脚稳扎稳打,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身体重量的70%落在脚跟,30%落在前脚。脚尖微微抓地,脚心的弹簧是空的,可以使血液畅通,有利于“肩井穴”发力释放“弹簧”。
拿下谷道,尾骨向前转,抱住臀部,肛门微微向上挤压,达到拿下谷道的效果。
提起玉塔,下巴收拢,提起玉塔(耳后高骨)使百会立于顶上,额头前倾,脖子向后靠在衣领上,头顶感觉向上。
前后督,气息翻滚,下鹊桥,即尾向前,使两肾后仰,同时挺直腰椎,两臀肌肉相拥托起谷道,任督二脉下部相连。“上鹊桥”:伸于舌上,接任督二脉上半部。
上紧,前紧,下紧,后紧。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紧而不过劳,松而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