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产后盆底问题?

1,坚持适度运动

始终相信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盆底血液循环,保护盆底肌肉。

但要注意避免产后不适当的腹部运动和剧烈运动,如仰卧起坐、卷腹、呼啦圈、深蹲、跑步等。

这些腹部运动会增加腹部压力,伤害盆底肌肉。

散步、腹式呼吸等放松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2.尝试家庭盆底锻炼。

我们一直说凯格尔的动作简单,对盆底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非常适合居家锻炼。

盆底肌肉和其他肌肉一样,也需要坚持锻炼,才能保持良好的耐力和肌肉力量,发挥更好的控制作用。

3、科学的产后护理。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至少有30%的女性在分娩后会出现盆底肌肉松弛的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护理,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

产后六个月是盆底肌肉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恢复,效果越好。如果不做任何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会下降,肌肉会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中老年人以后,很可能会出现轻至中度的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会出现子宫脱垂。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4.注意控制体重

对于妈妈们来说,控制体重不仅是为了外在的美观,也是为了自身的健康。

肥胖比你想象的危害更大。肥胖者腹部脂肪多,脂肪堆积越多,腹部压力越大,盆底压力越大。

如果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5%,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会增加3倍。

肥胖者、搬运工和孕期超重的人要注意盆底肌肉。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5、正确搬运重物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需要搬运重物的情况。

但在提重物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以免造成盆底压力。

坐月子期间,妈妈要多休息,少做家务,少抱孩子,更有利于身体恢复。

提起重物或抱着小孩的正确姿势是双脚分开,屈膝,慢慢向后蹲下臀部,提起/抱着重物或小孩后呼气,收紧腹肌和盆底肌,然后慢慢站起来。

此外,妈妈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增加盆底肌肉压力。他们也可以关注盆底功能评估,关注自己的盆底情况,早发现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