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意味着什么?

鲁迅先生曾作出“中国的根都在道教”的科学结论:“曾有人说中国的根都在道教,颇为流行。读历史,有很多问题可以解决...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知道大半个中国”。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的根在道教。”

学术思想

郭沫若说:“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中国两千年的学术界。墨家店早就被吞并了,孔家店只剩下一块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教思想的主力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哲学上,道家的宇宙本体论、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古代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宋代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的学术思想源于高团,而理学则将道家的宇宙图式理论与儒家的经典化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天理"的哲学体系。明代王阳明心学将“良知”说与内丹学进行了比较,充分吸收了道家玄学理论和修炼方法。两千年来,佛教和道教这两大传统宗教一直在不断地互动。东汉佛教被认为是黄的一个支派。南北朝时期,佛教借助老庄玄学的影响而传播。禅宗的宗旨和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仙法。

政治经济学

道教认为“身与国共治”、“内圣外王”,无为而治是治国修身的普遍原则。细读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一个秘密:汉代文婧之治,光武之盛,唐代贞观之治,开元之盛,宋代仁宗之治,明代洪武之治,清代康赣之盛。这些海天都采用了“内用黄老,外显儒术”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实际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为指导思想,就会休养生息,疏于赋税,拱而治之,这样天下就会“自以为是”,生产就会恢复发展,经济就会繁荣,就会出现太平盛世。

封建统治者往往利用道教来为巩固统治服务,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热衷神仙方术,唐宗宋祖推崇并扶植道教,明代崇道之风盛行。另一方面,民间道教往往成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的黄巾起义、南北朝的李鸿章起义,到元末的安百里起义、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层出不穷,“替天行道”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道教与兵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兵家的军事谋略和道家的修炼方法是相互作用的。《道德经》和《阴符经》常被视为兵书。“取之所欲,先予之”和“以奇术战”的思想被兵家研究和运用,以奇术避甲等道家技术也被运用于军事实践。

文学艺术

道教的神秘思想、神仙境界、奇异神奇、无忧无虑的精神和高尚的伦理道德渗透在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和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酉阳杂义》、《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宋时期的《枕边人》、《太平广记》等传说都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诗被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奥瑰丽的风格。宋词中大量的警句来源于道教,元曲中神仙飞升的主题十分突出。明清小说,包括四大经典小说,都包含了道家神学思想,形成了“道家智者形象”的传统。此外,道教文学还衍生出独特的形式,如李白的游仙诗,明代流行的清词,以及《神魔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当代流行的修真小说题材都是丹道,玄幻小说、盗墓小说、仙侠小说也都与道教关系密切。"

“象无形、声大、声乐”的思想对中国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有着深远的影响。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徐渭、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他们的作品深受道教的浸润。道教音乐的曲调和唱腔促进了音乐剧的发展,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都充分吸收了它的营养。天人合一、风水、道家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建造。

科学与技术

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寻求突破生命极限的各种做法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药物学都起源于道教。道家数学与古代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光学、磁学、声学、天文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火药源于道教炼丹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也与道教关系密切。道家在炼丹实践中推动冶炼技术的发展,道家为了实现“逆风而行”,推动机械制造的进步;道教在制造酒、水泥和颜料方面做出了贡献,豆腐是淮南王炼丹术的产物。道教炼金术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炼金术传到欧洲,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和养生的发展。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傅山、刘、等许多高导都是医家。道家的防病思想,天人同构,自然无为,成为中医的指导思想。外丹术开创了化学制药,道教在生理、经络、解剖、药理、性医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饮食、行气、过谷、导调气息等方药,以及内丹术,成为养生的主要内容。道家养生衍生出各种武术气功强身健体。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源于张三丰的内家拳。

民族性

道教对中国人的人格心理、伦理道德、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周作人说:“通常谈论中国宗教的人,总说有三教,即儒释道。事实上,儒家早已土崩瓦解,只有少数与道教同化的佛教信仰还在民间流行,主导国民思想的是道教的力量。据事实,中国人的确是道教徒。”道教尊道只求道的人生哲学,激励着中国人刻苦磨练,知行合一,为道而不懈探索和奋斗。道家的重生命、快乐、洒脱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热爱生活、务实的性格。道家善水柔刚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人格心理;道家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道教秉承“知其常,容其众”的原则,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仁义道德”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准则。道教既奉行“尊道重德”,又提倡“忠、孝、仁、义”。它以道德实践为修仙条件,积极推广和传播各种劝善书籍,对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道教大力宣传始祖轩辕黄帝,使海内外中华儿女尊黄帝为祖,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凝聚力。

民间信仰

许地山说:“从中国人的日常习惯和道教信仰来看,道教的成分比儒家多。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是道家思想主导了中国普通人的理想和生活。”道教吸收和改造了民间信仰的一些内容,并将其回归民间,深刻影响民间信仰。道教积极“搜集”民间常见神灵,吸收神话传说,将其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如盘古、女娲、关公、妈祖、观音等,使民间信仰融入了浓厚的道教色彩。道教影响了明清时期兴起的民间宗教。各种民间宗教的最高神“不生母”,源于道德经的“无名世界之始,万物之母”。“真空故乡”的世界观借鉴了道教的宇宙论,修炼方法来源于道教的内丹术,继承了道教的信仰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的民俗基本上属于道教,道教信仰深深积淀在传统民俗中,影响着信仰习俗、祖先崇拜、节日习俗、娱乐习俗和巫术活动。兽年祭拜太岁,祭祖烧纸钱,贴对联,放鞭炮,接财神,拜神,春节过元宵,都源于道教。道教和各种方术都是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道家学说、神仙、法术、科学仪器对玄学公式影响深远。

国际影响

道教在东亚和东南亚广泛传播。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和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韩国天台道教和越南高泰道教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宗教,道教全真教是新马的重要宗教。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从翻译成外文的名著数量来看,《圣经》排名第一,《道德经》排名第二。康德、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作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巨大启示。道教文化,如内丹术、占星术和占卜术也在世界各地流行。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50万人在海外练习太极拳。道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给环保主义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思考。全真教是世界道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