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健康知识
三伏天健康知识1夏天来了!马上就要开始往天上掉了。夏天最难熬,气温高。如果再运动,很容易受伤。那么,怎样才能不中暑的度过三伏天呢?这时候可以选择“消暑”,既锻炼身体又强身健体,在夏天也能强身健体。那么,如何祛暑呢?……
三伏天的健康“暑热”
大家选择“去避暑”其实是有原因的。夏天,外面的世界最繁华。这时候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吸收大自然阳气的精华,补充能量,调理气血,保养阳气。
然而,三伏天天气炎热,许多人呆在家里,这对他们的健康实际上是不利的。人的健康要顺应自然规律,出汗就要出汗,因为出汗不仅能排出体内毒素,还能调节体温。但是我们不能做剧烈运动,因为我们想出汗。高温下大量出汗容易损伤阳气,也容易中暑,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
总的来说,慢慢走是最好的选择。
平时除了早晚散步,郊区当然是最好的避暑胜地。
那些山中,云雾缭绕,阴霾弥漫,溪泉涓涓,树木葱郁,没有绿色的遮掩...走在凉爽的峡谷里,原生态的山青水绿,原生态的风情扑面而来。
登上山顶,一眼就能看到风景,到处都是绿色,深呼吸,仿佛触摸到了整个森林,好酷!
有一个“祛暑”的诀窍。你要把握三个原则。不要焦虑:匀速行走最省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匆忙行走的方式最累;而且匀速走可以让你走的更远,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用力而不减弱:不要仅仅为了凉爽舒适而在河滩、湿地、草地上行走,在坚硬的地面上行走既不有效也不安全。而且在水泥、沥青、石板等坚硬地面上行走,比在草地、河滩、湿地等松软地面上行走更省力。用台阶代替斜坡:暑假期间,很多人会选择去野外徒步旅行。这时候上下山尽量走石阶,不走山坡,更符合力学和生理要求,安全省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补水。随身携带一瓶自制淡盐水,适当补充一些能量是很有必要的。
三伏天健康知识2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1.天灸的贴敷部位多在颈背、腹部、腰部。建议穿宽松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议不要穿连衣裙。
2.天灸的药材是芳香类药物,皮肤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灼热感、疼痛、轻度水泡是正常反应。如果觉得烫,可以随时撕下来。拆下贴片后,局部出现水泡是正常的,较轻的可以涂万华油。如果水疱破了,可以自行涂抹紫色液体。结痂后要自然去痂,注意防止感染。如果局部反应严重,请去医院治疗。治疗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而是用温水洗澡。
3.治疗当天,忌食牛肉、烧鹅、鸭肉、花生等化脓食物,忌食生冷食物或吃虾蟹。
特殊人群需要知道:
患者:感冒发烧的人,恶性肿瘤、皮肤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炎、传染病患者都不适合艾灸。
儿童:建议3岁以上儿童用药,因为儿童皮肤疏松,容易吸收,所以用药时间只有成人的1/4左右,即只需1/2 ~ 1小时。
女性:孕妇和月经期、月经量多的人不允许自然灸,月经量少或月经期末的经期女性可以自然灸。
多次贴药,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随便增加次数,自己定时间,岂不成了日常穴位贴敷?另外,自然灸做几次合适?是不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对此,专家认为,特定时间敷贴是“三伏天灸”和“三伏天灸”与日常穴位敷贴的区别。这种疗法一般选择初、中、末三天作为最合适的时间点,而且由于中、末三天间隔长达20天,为了提高保健治疗效果,中间还会增加一个加强灸来巩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说,三伏天一般敷四次药就够了。没有研究证明在这期间收到申请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现象:
艾灸的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三伏灸,以前中间有加强灸,最后有加强灸。今年前期是怎么想出加强灸的?今年的第一天应该是今天。往年很多医院的艾灸治疗基本都是从初一开始。以前广州只有几家大型中医院开展艾灸治疗,现在已经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医院,私人诊所,社区医院,疗养院都在开展艾灸治疗,治疗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以今年为例,很多细心的邻居发现,早在10天前,就有医院已经开始推出前蹲灸、前蹲灸、初始蹲密集灸,每到狗蹲日就密集灸,有的干脆把治疗时间延长到7月4日到8月22日,更为广泛。对此,有街坊叫好,时间更灵活方便,但也有街坊疑惑:随便定时间,还能叫“三伏天灸”吗?“另外,很多曾经热心过天灸的老街坊都觉得无所适从。以前他们一年只要贴三四次,现在有的医院把通知增加到五六次。治疗多少次合适?
提醒:
一般四次就够了。对此,专家认为,特定时间敷贴是“三伏灸”和“三伏灸”与日常穴位敷贴的区别。“三伏天指的是初、中、末三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温度最高、阳最盛的时期。这一阶段人体松弛,经络气血运行,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是温补肺经阳气,祛除潜在寒邪的最佳时机。”其实三伏天一般是初、中、末三天最合适。据专家介绍,由于中间和末次的间隔时间总是较长,一般在20天左右,中间增加一次加强灸,有助于提高保健治疗的效果。也就是说,三伏天一般敷四次药就够了。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原因错过了应用,那么在初伏或者终伏之后基本上就不需要加强了。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三伏天收到申请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第一类:哮喘、婴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病。
第二类:阳虚证的慢性病,如腹泻、虚寒胃痛、肾虚腰痛等。
第三类:过敏性鼻炎、衰弱性感冒等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
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都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同时存在的情况并不少见。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3个月,持续2年以上。支气管哮喘是由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与肺、脾、肾有关。“肺是藏痰之器,也就是说肺气虚弱,痰藏于肺,咳喘与痰瘀于肺有关。脾为痰之源。脾运化人体为水湿,脾弱时运化失常,水郁于体内而生痰。肾阳虚的人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滞留体内,积痰,痰滞留肺则咳嗽。肾气不足导致呼吸不畅,呼出的空气多,吸入的含氧空气少,导致呼吸不畅。脏腑虚弱,功能低下是疾病的内在条件,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些疾病通常在寒冷的冬季多发,症状明显。这时候往往是以缓解症状、减轻症状为主,本质上不方便治疗。但在夏季,这种病发作较少,或者基本不发作,是治愈的好时机。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可以补充人体活力,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防止旧病复发,或者在冬天到来时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结论:
总的来说,三伏天灸还是能给人带来很大好处的,但是不要盲目的去做三伏天灸,也不要做太多的三伏天灸。一般来说,三伏天贴四次药就够了。希望大家能注意。
三伏天养生知识3三伏天注意“扶阳”。
夏天,阳光强烈。此时,人体为了适应天气,处于“阳气盛于外而内不足”的状况,往往导致阳气过盛,体内阳气不足。这时候如果过于贪图防暑降温,就容易导致内寒过盛,更坏体内阳气。因此,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做伤害阳气的事情,保护阳气。
三伏天,补水是重中之重。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之季,意思是夏季阳气趋于上升、旺盛,体内寒气处于易解状态。在三伏天,人们在工作或稍微运动时就会大量出汗,然后就会有强烈的口渴感。所以,补水养生成了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注意补气去火。
炎热的夏季容易造成人的上火,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所以“去火”也是夏季食补的必修课。夏天,最好的去火食物是西红柿等清凉解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能补水、滋阴、解热,也是“去火”佳品。
三伏天,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夏天治疗冬病的时候。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在中国农历“头降”、“中降”、“末降”的季节期间,根据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在夏季进行敷贴疗法,以治疗一些冬季易发病或加重、抵抗力增加的疾病。但是冬病夏治并不适合所有人。“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他们患有容易在冬季发作或遇冷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
三伏天吃的又酸又甜。
中医提倡“通为用,通为补”,疏通六腑,顺气,升清降浊。因此,在一年中,在夏季至日和秋季到来之前进行弥补是不合适的。“符头”日应以饮食为主。古代学者认为“暑湿宜清补”。夏季湿邪对脾的伤害很大,苦味食物有泻燥的作用,不宜多吃,所以日常饮食中多吃甘寒或甘寒为宜。而且夏天心归心,心却喜欢凉,所以吃酸的食物比较合适,比如菠萝、西瓜等。另外,夏天不适合大量进补。因为在夏天,人们多吃稀饮料,胃的消化液被稀释,消化功能降低。此时难以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梗阻。而且普通人常用的滋补品都是温性的,夏天吃会上火。夏天,你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更多的营养物质被浪费。
三伏天,饮食要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是后天之本。在夏天,人们经常感到食欲不振,脾胃的功能也相对较慢。这时,他们不妨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新鲜果蔬中的营养成分一般是一半纤维素一半糖,不仅能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还能让人长期食用。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当季蔬菜水果的首选,多吃大有裨益。但注意不要吃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得痢疾、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