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练真气和内功的基本方法

内功和心法的秘密

千百年来,《太极传》内功心法秘笈鲜有著述,构成文字的东西,永远无法表达身心的感受和身心的独特体验。这些感受和体验就是内倾导致的内气催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拳手所说的内功心法。现在,让我们简单描述一下所选地方的一些内容。

1是一家人。全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族中最受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整个家庭就是时刻保持全身的完整,一件事一件事都不管。任何行动都要有前有后,有左必有右。不能只想到一个方面。如何成为一家人?太极传老前辈留下了很多方法。第一,像钟鼎一样。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用意念像铃铛一样罩住全身,这样全身才会充满气。第二,内外融合。传统养生法要求全身活动。怎么做?主要方法是有内三和弦和外三和弦。内三和弦要求神与神的精神有机结合,外三和弦主要用意念连接肩与臀、肘与膝、手与脚。一直这么想我就感觉不一样了,我再提一次。此外,还有三种内外结合的方式。第三,一个身体准备五个弓。“一体五弓”的五个弓是:脊椎上的一个弓,上弓尖从大脊椎骨到枕骨,下弓尖从尾巴,弓背从脊椎到太阳(这个弓背长一点);上肢的一个弓,肩到脊柱和手是弓尖,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弓,髋骨到骶髂骨和脚是弓的尖端,膝关节是弓的后部。每个弓尖不是一点点,而是分散开来。如何做到“一体五弓”?关键是把身体换成五个弓的意思。

2内外融合。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也必须内外合一。如何实现内外一体化?你可以把你的身体想象成一个大的圆形气球,气球上有一个十字,横线和竖线互相交叉。十字在圆的中心,就像你自己的中心点。练拳时的“四尖平”,就是十字横线和竖线的四端要平衡。调平的要领如下:十字的水平线标志着肩膀是平的,保证人体不会倾斜;十字竖线垂直于百会穴和尾部,能体现“虚领颈”和“松尾”的内涵。胸椎前侧十字准线的交点就是身体的中心,这是练太极拳时必须注意的重点。内外结合,需要形体和内功相结合,才能发挥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这种结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

3散而空。有老师说松散“就像一座十三层的塔层层叠叠”,也有人把松散比作“像灰烬一样松散”。王永泉所传的太极拳老六道秘法,就是练“三个气球”——这是直接练松、通气的秘法。经常训练三个气球,会逐渐“气息不会停滞全身”,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的三个气球,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三个气球(这只是一个初级神)。搓手的时候可以用这三个气球。比如你用自己的气球或者自己的思想非常快速的触碰对方的肩膀或者胯部,对方就会被弹到超出自己力量的距离。当然,我们现在练三个气球主要是为了健康。如何训练三个气球?用“心灵建模”的方法——用你的心灵创造一个三个气球的形象——当你有了基础,你自然会感觉到。一开始只能是想象(意识引导的意识圈),然后被气强化,最后自然形成“其大无有而其小无有”的弥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