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瓷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中国的早期瓷器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中期。一般称之为“原始瓷”,是因为它在胎体和釉层烧成工艺上还比较粗糙,烧成温度也较低,表现出独创性和过渡。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河南郑州的商代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上釉的瓷像、瓷罐等,以及这些物品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制温度在1000度以上,有金属的声音。

1980山西夏县东峡峰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残片,属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大量出土的青瓷可以断定,中国在商代中期就支持了瓷器的发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了蓝釉瓷器的生产,釉色多为青黄色,在氧化焰中烧制。

中原的青瓷釉瓷器,颜色多为青绿色,在还原焰中烧制。这些原始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的,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经高温烧制成与胎体结合牢固的玻璃搪瓷,轮胎坚硬细腻,吸水性弱,有金属声。有雕像、豆、罐、瓮、碗等。

扩展数据

商的青瓷完全符合瓷器的基本要求。

首先,高岭土被用作轮胎。

第二,在表面涂上一层玻璃釉。釉料的主要成分是瓷土、石灰石和草木灰,混合成悬浮液,涂在瓷坯表面。当它在窑里被烘烤时,它熔化并形成一种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达到65438±0230℃左右。到目前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有800℃~900℃,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的烧成温度约为1230℃。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或很少吸水。商代原始青瓷的吸水率只有1%,或者更低。由于基质中二氧化硅(SiO2 _ 2)含量在70%以上,氧化铝(al2o 3)含量在65438±07%以上,在65438±0200℃左右的高温下烧结良好,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比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莫来石”)晶体的发育程度等,都和以后的瓷器一样。敲门时还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发明了。

百度百科-瓷器(瓷器)

百度百科-原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