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这一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荆楚时代的故事》曾记载,正月初一,公鸡第一声啼叫,大家就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放鞭炮,赶走瘟神邪气。

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就用火烧竹子使其爆裂并发出声音,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安泰的美好渴望。

唐代的鞭炮又叫“爆杆”,大概是将一根长竹竿一段一段地燃烧起来,发出连续不断的爆破声。南昌诗人赖虎的诗《早春》:“新历只开一半,亭子依旧爆棚。我写的是春节烧竹竿的场景。

后来,炼金术士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放在一起可以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把火药装在竹筒里引爆,声音更大,使古老的烧竹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了北宋,民间已经有了用卷纸包裹的烟火,有了丹声和双声之分。改名为“炮战”,后改为“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