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秋燥,闹翻。你应该像这样保持健康。
8月19是埋伏的最后一天,40天的“三伏天”终于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了出来。8月20日,今年的伏击正式结束。从夏天到秋天,从炎热到凉爽的季节,也是这个季节变化中养生的关键节点。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没电了”!接下来,你应该像这样保持健康。
1,抗肺燥饮食“跑一点”
秋天也被称为金秋。秋天对应五脏之肺的四季。肺虚导致气虚,人喜燥,秋季可多吃滋补润燥的食物。山药、萝卜、莲藕、洋葱、海带、香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蜂蜜等水果。两者都有润肺的功效。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秋天也是瓜果收获的季节。大部分瓜性寒阴,吃多了会损伤脾胃。民间有句话叫“秋瓜伤胃”,所以要适可而止。相对来说,水果比较平,可以多吃一些,比如梨、苹果。
2.早睡预防秋乏。
在多变的天气影响下,人可能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非常重要。中医讲究“半夜睡觉”。上午23:00-1:00,中午11:00-13:00。午休有助于滋养心脏,恢复人的精力。但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午睡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
3.穿“暖”,防止温差。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还是早晚加一件长袖的“薄外套”为好。这样温差对身体的刺激更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小!
同时你也有早晚穿衣的技巧。你必须保护你的脖子,后背和脚。这些地方血管丰富,尤其是颈部。秋凉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勤通风,少发霉
三伏天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在室内聚集。但如果三伏天不在家,就要注意经常通风。把秋衣从箱子里拿出来,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电熨斗烫一下,减少衣服上的水分。每隔一段时间挂一次衣服,保证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