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你知道广东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牛排,吃艾,马拉溜冰这些是什么东西?作为一个广东人,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广东端午节的习俗:

?广东端午节习俗之一:烤御船?

深圳人把龙舟称为“皇舟”。据说广东深圳赛龙舟船上也有伞,可能源于九龙土瓜湾的习俗。后来,划龙舟从一项娱乐活动演变成一项竞技运动,伞的逆风阻力逐渐消失。

深圳人把划龙舟称为“划龙舟”,深港两地曾有“划御船”的传说。据悉,“刮御船”的传统起源于700多年前。相传南宋景延二年(1277)四月,当时的小宋皇帝赵刚、赵刚被元军截住,从宋朝失守的都城临安(今杭州)逃到新安县九龙的土瓜湾(今香港),在那里逗留了两个多月,恰逢端午节。此后,每年端午节,村民们都会得到皇家政府赠送的雨伞,放在龙舟里,被尊称为“御舟”。

?广东端午习俗之二:挂葛藤?

端午节挂葛藤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的客家人会在自家门前悬挂葛藤,这一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数千年。在客家人眼里,葛藤是驱邪的。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葛藤被比喻成一条“锁链”,或者是一条束缚鬼魂的“仙绳”。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晚唐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关系密切。

?广东端午第三俗:泡龙舟水?

因为龙舟象征着吉祥,平日放在祠堂里,村民们都认为龙舟滑过的水是“大吉水”,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习俗——泡龙舟水。这个习俗叫“泡龙船水”,意思是驱邪避秽。不仅连滩,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泡龙船水”的习俗。

端午节强降水来临时,河水水位迅速上涨,为龙舟垂钓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泡龙船水是广东流行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对什么都很感兴趣的广州人,这个时候都会去河边洗龙舟水。有孩子的家庭会让孩子的手和脚“泡”在龙舟水中,祈祷孩子身体健康,快快长大,远离邪恶。

?广东端午第四俗: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和粽子有关的奇怪习俗,他们的方言叫“麻辣烫”。什么是“马拉溜”?“过去我们年轻的时候,大概是从五月初一初二开始。早上我妈用绳子套上一个碱性粽子,挂在我们孩子脖子上,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摘下来。我们只是挂着它去上课玩。第一天到了,我们就剥了,起床后直接吃。”

这个习俗听起来有点类似于某些城市的“鸭蛋络”。据说是用来辟邪的。这种用香草叶包裹的粽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屈原。诗人戴着由薜荔、金桂、胡绳和其他草药制成的饰物。“玛拉卡瓦”也可以看作是对清廉的三闾博士的纪念。可惜这种独特的习俗只维持了几年,然后就无声无息地中断了。

?广东端午节第五俗:抢绿舟?

龙舟比赛开始前,各队都要烧香、点蜡烛、放鞭炮,用一只烤猪祭拜河神。祭拜仪式结束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完后再把龙舟放入水中。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

所谓“抢青”,就是把一根扎着一堆叶子的竹竿放在河中央,每队派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吉祥的仪式。

?广东端午习俗之六:午水?

端午节在惠州也有地方特色,如“中午喝水”、“洗龙舟水”等。“午水”是指端午节当天中午在12从井里打水。

在徽州人心中,此时的水最能辟邪。孩子用“午水”洗澡,可以祛除痱子,带来身体健康,而大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广东端午第七俗:回娘家?

广州的旧习俗是从农历五月初二到五月四日庆祝。年轻的“新抱”(媳妇们)用一个六四个的“满盒”,里面装着粽子、猪肉、生鸡肉、鸡蛋、水果、酒等。回父母家祝贺长辈。

女孩和孩子挂着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织成的香囊,一般是新婚妻子送的。一方面体现了新婚妻子的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她们的技能,俗称“新拥抱技能”。香囊里有檀香、八角、胡椒、黄流等。

?广东端午节的第八个习俗:烧艾条

艾灸是端午节惠州很多家庭的传统保留。在惠州,艾条也被称为“午香”。按照徽州习俗,端午节当天中午,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前门、厨房、阳台等地方放上艾条点燃,以辟邪驱虫。艾条含有锯末、硫磺、艾叶和香料。

无论是哪种习俗,端午节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祈福、辟邪消灾的愿望。端午节是一个美丽的节日。人们可以在这种丰富多彩而不浓烈的民俗节日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滋养和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