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感冒的宝典
感冒通常是由于感觉寒冷引起的,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同时伴有湿、瘀或体虚。
寒性感冒表现为重度畏寒,轻度发热,头痛明显,无汗,四肢酸痛,鼻塞重,流涕,喉痒,咳嗽,痰淡,口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湿,脉浮紧。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厉害,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黄,咽干,红肿疼痛,鼻塞,流涕黄,口渴口渴。同时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
单击以选择点。
1.感冒和普通感冒。※
取穴:风池、风门、合谷、列确。
解析:风池穴能祛风散寒,清热解表。风门穴能祛风邪气,宣肺固表。合谷穴能清热解表,理气止痛。列确穴具有解表祛邪、宣肺理气、疏通咽喉的作用。四穴结合,可加强祛风邪气、解表散寒的功效,有效防治感冒。
若见头重体倦、胸闷恶心、厌食、口淡腹泻、舌苔白腻,则属寒湿,可按时加阴陵泉、赤泽穴;若同时胸闷不适,偶有胸胁胀痛,脉弦紧,则为风寒凝滞,可加肝俞、阳陵泉穴;如见乏力、气短、懒言、多汗、舌淡苔白、脉弱、反复感冒、久病不愈等,可加贴膏药、足三里穴。
点穴法: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手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次,手指按揉时要有一定的力度。
2.※风热感冒
取穴:足底、赤泽、曲池、大椎、外关穴。
分析:鱼骨穴能清热凉血,利咽止痛。赤泽穴能调理肺气,滋阴润肺,减少不良反应,止呕止呕。曲池穴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痒,清热消肿。大椎穴为所有阳之会,与外关穴配伍可解表退热。如有咽痛,可加少商穴。除了按压,三棱针扎针放血特别有效。如有暑热症状,可加中脘、足三里穴。如果血虚症状明显,可加三阴交穴。
点穴法: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手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次,手指按揉时要有一定的力度。
其他疗法
1.皮肤针灸疗法。※
操作方法:对于发热、出汗、肩背痛的患者,用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轻敲,两侧自上而下轻敲三次,再拔罐,效果显著。
2.三种花茶。※
原料:金银花15g,菊花10g,茉莉花3g。
方法:将金银花、菊花、茉莉放入茶杯中,倒入开水,浸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热毒引起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
3.※生姜红糖茶
原料:生姜、红糖。
制法:生姜切片,放入杯中,加入红糖,倒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祛寒,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
生活小贴士
1.加强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总是打开窗户透透气。家里有人感冒时,可以在室内熏蒸食醋,防止病毒交叉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感染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