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要用金钱作为行为准则来教人如何治理人,如何做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展现了“俭”在人生修养、齐家治国、天人合一中的妙用,并以“俭”为行为准则,教导人们“治人与自然”,为人处世。
人们通常说“小气”,意思是小气、吝啬、舍不得。我这里说的“节俭”是节约、节俭、珍惜,接近于第67章“节俭”的意思。
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无欲”、“无为”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老子认为降低人的欲望的基本法则是“俭”之用。他说:“管人不如管小气。”老子通过一系列平行论证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第一,“老公只是小气,意思是早服务。”什么是“提前服务”?“早”为先,“服”为先,“早服”即先得天意。因为“俭”是顺应天道的方式和方法,你“俭”做事,就顺应了自然之道。
第二个是“早服,厚积薄发。”“增”即积德,积德即不断接近德。凡夫积德,君子积善,圣人积德。老子的“积德”与孔子的不同。老子的“积德”是空静的自然之德,是对“真我”、“本我”、“先天之我”追求的回归孔子的“德”是仁、礼、智之德,是对人的后天品德的培养。孔子和修德用加法来增加美德,而老子和修德用减法来减少欲望并逐渐接近美德。这个不断回归“先天自我”的过程,就是“拯救”的过程。
第三,“积德没有错。”广义上讲,德就是利益众生;从狭义上讲,一切有利于世界和平、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的行为都属于美德的范畴。人必须积德,才能亲近天道,师法自然。道德能量场一旦形成,德性的能量就能充分发挥。世间万物皆因道而生,因德而积。只要我们牢记老子的千古名言“积德则无敌,无所不能。”
第四是“不知其极,可有其国。”美德的能量是无限的,不可思议的。只有掌握了这种能量,才能担当起治国的重任。另一方面,如果道德单薄,道德浅薄,必将使国家不舒服,人民不安,也就不可能肩负起治国的重任。
第五是“国之母,可久矣。”王者成道之人,必有奇效,有道德“母”守护,国家长治久安。
六是“根深蒂固,眼光长远。”这里的“根”都是指“道”,伸向树的四面的根叫根,直入地下的根叫根。根深蒂固说明道德就像根深蒂固的树一样,是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根本。
要懂得“钱”的妙用。
就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言,“节约”意味着爱护自然资源,控制开采,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远离战争,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随意掠夺自然资源,把自然资源压榨到极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则相反。
从治国的角度来说,“节约”就是珍惜资源,鼓励节约,积蓄力量,这样国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增”就是早做准备,做长远打算,在灾难来临之前未雨绸缪,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充分积累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被纳入强国之林,不受外敌侮辱。“吝啬鬼”这个词也暗示着耕作的收获和储藏。古人称农夫为“吝啬鬼”,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历代统治者历来重视农业,强调粮食的广泛积累。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省钱”就是遵循自然法则,陶冶性情,养精蓄锐,降低欲望,夯实基础,培养力量。就是要心清,诚而不伪,注重积累的德性,有了诚实的德性,你才会不安分,才会健康。俗话说,无德则寿。一个人的德行高,人生极限自然也就高。
从道德传家宝的角度来看,“节俭”就是攒钱,享受简朴,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