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和健康有什么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在达摩宝传里:?夫之命,阴阳,天之日月,地之水火,空之风云,方之南北,时之子午,卜之卦,人之命。天上没有日月,不能挂星打架;地面没有水火,无法支持生命;虚空无云,百姓不能清朗安宁;没有南北,四方如何和平;如果占卜没有障碍,水火如何兴衰?没有子午线的时候,白天和黑夜怎么区分?人无生命,周身无宿主;无阴阳,万物从。?
阴阳亦盖表里,表里属阳,里属阴;比如外面是晴天,里面是阴天;果实的皮为阳,果肉为阴;就植物而言,枝叶为阳,根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人体方面,后面是阳,前面是阴,右边是阳,左边是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囊、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而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胆囊与肝,胃与脾,大肠与肺,膀胱与肾。?由于表里关系密切,五脏的病变会影响到六腑,六腑的失调也会引起五脏的病变。
基于阴阳关系,形成了整个宇宙万物,所以《易经》记载:孤阳非物,孤阴非物。?宇宙中除了阴阳还有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方位上,属于东方木,南方火,中间土,西方金,北方水。比如台湾省,四季分明,被誉为美丽的宝岛,因为台湾省是一个完整的岛,就像一只麻雀,虽然小,但是完整。东属木,所以东台湾省的树比较多。南方属火,所以南台湾省更热。中部属于土,所以南投地区山高土多。西部属金,所以西台湾省经济比较发达。北方属水,所以北台湾省雨水多。人体的五脏也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它们除了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外,还有相互侮辱、相互增殖的功能。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木头燃烧时会变成灰烬,灰烬也是土壤。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质,用金属制成的打井工具可以挖出水,可以用来灌溉植被。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五行相生,即木图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比如一棵树在生长的时候,它的树干或者树根会逐渐推开泥土,但是泥土可以抵御洪水,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融化金属,金属锋利的工具可以切割木头。这种现象叫做互抗。所谓相互制约,就是制衡的作用。比如木土,意思是木对土有制衡的作用,但是木太强,土太拘束,就会造成土的不足。这叫木取土,也叫乘法。木本来是会接受金的制衡的,但是因为木太强或者金本身很弱,这个时候,金不但无法克制木,反而会被木所抵制。这就叫金虚木,也叫相胁。
阴阳学说与人体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阴阳是否调和。正如《内经》所说:?阴平阳为秘,气为治。?人体在吃饱喝足之后,通过脾胃的分解和运化,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体长得强壮,使生命力旺盛。食物消化后的有形废物由前后阴排出。如果人体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就会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的关系:人体内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一种微妙的物质,不断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它流行于全身的器官、经络等组织器官,促进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吸血,气血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阴阳失去平衡后,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疾病,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表示和解释。阳证,一般症状有:发热、口渴、脉数等。这种症状,古人也叫热证(即阳证)。阴证,一般症状有:不发热,口不渴,手脚冰凉,脉迟(缓)等。这种症状,古人也叫寒证(即阴证)。这是《内经》说的:?阳胜热,阴胜寒。?
另外,阴阳衰是指阴或阳失衡低于正常水平,其中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处于正常水平,或两者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水平,故有虚证。阴虚阳亢导致阴虚内热;阳虚正常阴,因阳虚而致外寒;如果阴阳都有不同程度的虚,则虚寒虚热并存或阴阳两虚。就这样吗?《内经》?说?阴虚内热,阳虚外寒?、?阴阳两虚?证书。
动词 (verb的缩写)阴阳在保健中的应用:阴阳是保健的总纲领。虽然身体上的不适有很多种,但其属性不外乎阴阳。比如从发育位置看,不在表(阳)而在里(阴);从性质来说: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要么实证(阳),要么虚证(阴)。总之,尹和总结了各种不舒服的属性。保健的一般原则是什么?调整阴阳,以平期?这也是养生的基本出发点。鉴于阴阳盛衰,应补其短,泄其盈,使阴阳盛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医疗器械、保健品中的阴阳之义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差,做到寒者必热,热者必寒,弱者必补,实者必泻,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从而达到?阴平阳为秘,灵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阴阳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失调。一个器官受损,其他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人体平衡失衡。所以,在养生方面,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保养;还要注意尽快清理体内的不利因素,调整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所谓:?义存在于内,恶不可为。?这里的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邪气作用于人体时,正气奋力与邪作斗争,引起邪正之争,破坏人体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病理变化;如果正气旺盛,邪气消退,各种不适和疾病很快就会趋于好转和痊愈。如果正气虚弱,邪气强大,疾病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加重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