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人吃什么?

一天半夜,宋仁宗饿了。

他想吃烤羊肉,但又不想命令厨师去做,以免成为害人不浅的陋习,宁愿饿到天亮。

宋仁宗是个美食家,但他厉行节约。

皇宫里的生活非常小心。就连宋仁宗皇后曹石都想做皇帝喜欢吃的烂白鱼,还得亲自向大臣夫人要食材。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厨师准备了28只螃蟹。宋仁宗没有动筷子,说道:“我还没尝过呢。这只螃蟹多少钱?”

左右回答,1000元。

宋仁宗很不高兴,说:“我已经警告你很多次不要奢侈浪费。我舍不得花2800元买筷子。”他把盘子放在一边以示警告。

宋代是饮食的盛世,中国饮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寺庙到市场,炒、煮、煮、煎、烤、炖、炒、蒸、泡等几十种烹饪方法相互竞争,大放异彩。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宋代的梦梁璐。在堪称宋代指南的《东京梦中国》中,描述东京都城“集四海珍宝,归市;惠环区的异味,在“厨房”的宏大场景中被注意到。

竹外桃花三两,春水暖鸭先知。

北宋的梅、欧阳修、黄庭坚,南宋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都是有名的“美食家”,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吃喝生活写进诗里。

其中,敢于承认自己是“美食家”的美食家苏轼,在一篇《美食家赋》中评论了杏仁浆、蛤蜊、螃蟹、酒等食物的精华,最后“笑得海阔天空”,说起吃来激动不已。在《东坡支林》中,仍有许多关于他研究食物的记载。

这位宋仁宗进士一生游历了世界各地。他不仅善于发现美食,还会为美食代言。以苏东坡命名的菜品有n种,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酥、东坡肉。

如果说宋词的饮食美学是极致,那就不得不提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为晓寒》:

细雨和斜风造就了晓寒,轻烟造就了刘梅阳光沙滩。进入淮海和罗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雪沫奶花飘午后,黄花蒿笋试春菜。人类的口味是纯粹的快乐。

元丰七年(1084),春寒料峭。苏轼和朋友去南山旅游,在山间野餐。在宋代,立春有赠送春菜的习俗,即向亲戚朋友赠送蔬菜、水果和蛋糕。

春盘中的辣蓼、艾笋等蔬果脆嫩可口,开水冲上茶具中雪花般的乳白色泡沫。泡沫退去,便是一杯春茶,浸润心脾。

“人间趣味是纯粹的欢乐”这句话,道出了清明淡泊的人生境界。

苏轼经常品茶饮酒,声称“长眠之道是困之时,而日本某专家渴之以茶。”在他看来,制茶的灵魂在于水,雨雪为上,其次是井泉甘寒者,关键在于温度,精妙在于器物。

他还有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诗,叙述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过程,颇为有趣:

下了几次雨,前一天晚上还打雷。旗枪斗筑流,春色牵。取枝舌,捣之以露烟,作一堆紫云。磨金容易,飞绿尘难。

老龙团,真凤髓,指向未来。在兔子的眼睛里,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舌头缩回来了。唤起青州搞,打回沙魔百万,梦不到阳台。腋下有微风,想去蓬莱。

即使这个世界充满了艰辛,你也可以说“去喝茶”来享受人生。苏轼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放中度过,饱受漂泊之苦,但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他有美食相伴。

政敌们不要了,苏轼苦中作乐,不断被贬谪,从黄州赤壁集到西湖之畔,从岭南海滨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但无论走到哪里,苏轼都被美食包围。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的时候,当地猪肉价格低,富者富者不吃,老百姓吃得起,却不知道怎么煮,浪费了极好的食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苏轼亲自烹煮研制猪肉,制成“东坡肉”,并写下自己的美食秘方,在民间大力推广:“黄州好猪肉贱如粪土,富人不肯吃,穷人不懂烹饪,文火,少水,火候足了他才美。每天起来打一碗,饱得都顾不上了。”

一道传世名菜诞生了,其制作初衷其实是苏轼在当地为官一任的惠民之举。

后来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苏轼并没有因为地处偏僻而消沉,只是想“长大后做个一天三百颗荔枝的岭南人”。

被贬海南后,苏轼又学会了煮牡蛎。尝过他们的美味后,还写信给朝大臣酸溜溜地说:“中朝士人若不知,必设法迁徙到南方来分享味道。”苏东坡自嘲地说,如果他们知道,恐怕都争着来南方了。

为了吃,苏轼甚至不怕死。

春江微寒的时候,在江里玩耍的鸭子已经在江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这个季节是吃河豚的好时候。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苏轼的心是善良的,所以他在诗中写道:

竹林外的两三朵桃花,水里的鸭子,它们首先注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滩上长满了艾草,芦笋也开始发芽,河豚正准备逆流而上,从大海游回河流。

但是,河豚的内脏有毒。如果不小心,处理不当,可能会误食致死。别人吃饭要钱,这东西难吃。

有一次苏轼冒着生命危险尝河豚,别人问他味道如何。

苏轼心平气和地说:“死也值得。”

这个美食太仙了。

连稷兴,琼夷难安。

虽然有美食相伴,但苏轼在漫长的漂泊岁月中仍有一种孤独感,正如这首《南歌子游商》中所写:

山与歌交汇,浪醉人。参观者都上到十三楼。我不羡慕西方的竹歌和古老的扬州。

长而平稳,琼瑶落玉舟。谁的水最先歌唱。声绕碧山飞,云留夜。

茭白,或称粽子,因茭白叶可包粽子而得名。这首阙词是苏轼在端午节登上当地一处景点的十三楼时所写。除了粽子之外,还有用菖蒲的嫩茎切碎制成的长运,以及装在玉壶和玉杯中的酒。

宋代的端午节已经有了多重文化意蕴,不再只是避祸的恶月。宋人在端午节祈福纪念屈原,一起喝菖蒲酒,吃粽子。

宋代以糯米为馅,粽子种类繁多,有鼓粽子、团子粽子、九子粽子等。不过,当时甜党和咸党之间并无争议。宋人吃粽子,大多喜欢蘸糖吃。

宋夏的另一种美食是初夏用竹笋做成的“林边鲜”。

宋代山中隐士无需上山采摘,只需在初夏竹笋盛开时“扫叶烹竹”,十分美味。

这种美味的食物被称为“蔬菜食品中的第一品”,在南宋隐士林鸿所著的《山甲清宫》一书中有所记载。

林鸿是一个奇怪的人,他的诗歌,绘画和书法都很精致,但他不想做官,只是寻求一个隐居在山里的生活。他的《山家清告白》是一部集饮食、养生、文学于一体的奇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宋代百余种美食,涉及面很广。

在传统文人眼里,林鸿的一生可以用特立独行来形容,一个没有存在感的边缘人。

但他心安理得,举家迁往深山,称妻子为“山妻”,终其一生游离于世俗之外,投身于毕、淮菜、三翠、金鸡等菜的美食世界,以苏东坡等作家为偶像。

在一个内卷化的社会里,他始终坚持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次,林鸿无事可做,去拜访他的好朋友陈杰。戴着一条牛角围巾,陈杰显得非凡而优雅。他一边请喝酒,一边让两个童子唱晋陶渊明的《归》词,并奉上“黄松糕”陪酒。

松糕由松黄和精制蜂蜜制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林鸿认为世界所推崇的驼峰、熊掌等名菜的味道远不如山野的松黄糕。

什么比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重要?这也是食物存在的意义。

除了从山上取来的山珍海味,到了宋朝的夏天,由于蓄冰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有了冰雪可以吃,有的甚至沿街叫卖冰饮料。

九龙寨和西单牌楼的秋家冰饮号称“京都第一”,大概相当于那个年代的网络名人店。据记载,他们家的酸梅汤是“用酸梅和冰糖熬制,拌上玫瑰和草木樨的冰水,凉了牙”,在当时很受欢迎。

宋代冷饮店兴起的背后,是方、史界限打破后市民阶层的兴起。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满大街都是45家中小商人,可以明确识别为餐饮店,出现了各种特色招牌,堪称带货广告的鼻祖。据宋代宫廷统计,当时有名的糕点、糕点有86种,还有人统计宋代酒名有100多种。

此外,宋人吃的杂食五谷更丰富,喝的茶也比上一代多,逐渐普及了三餐制,连普通人都可以一日三餐。

因为民间餐饮业的发展,宋代南渡后,开封的许多老字号都搬迁了,宋高宗也不时命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的酒楼买菜。

望空,鲢鱼美香,秋风再起。

皇帝经常去宫外吃饭,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宋高宗的养子宋孝宗是个螃蟹瘾君子,有一次他因为吃了太多螃蟹而拉肚子。

秋季是吃螃蟹的最佳季节,尤其是秋季的母蟹。如果螃蟹是磨砂的,会更肥。

南宋朝廷地处东南,水路密集,海上贸易频繁,鲜河海鲜取之不尽。以螃蟹为原料的菜肴有几十种,如宫傲、蟹汤、酒蟹、醉蟹、生蟹、洗蟹等。

陆游,绍兴江阴县人,是个吃螃蟹的人。即使到了年老失意的时候,吃螃蟹,品酒,依然让他眼前一亮。就像他诗里说的“脐霜四腮鲈鱼,十年鲜。”月满万里尘,梦魂亦醉西湖。"

在苏轼之前,陆游之后,作为南宋吃货的代言人,陆游诗歌中关于美食的文章有上千篇,他偏爱家乡的江南美食。

陆游在几十年的宦游生活中,把对故乡的牵挂和对美食的企图心都寄托在了这里,比如这首写给老友范成大的诗《双头莲花》:

星在鬓,志在空。这身体就像是送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走入黑暗,消灭当年的英气。梦断故国山河,隔重烟水。在万历,旧社会正在消亡。谁还记得清门帅游?

尽在锦里繁华,叹官闲日久,柴静加眠。理清思绪,一醉方休。在这种场合,谁来关注。即使有楚,有吴强,何时亡于东?望空,鲢鱼美香,秋风又起。

鲈鱼和韭菜是典型的江南风味,晋代的张就有著名的煨鲈鱼思想。陆游的野心是北定中原,他在官海沉浮。他不能像汉斯·张那样开车回家,只能在秋风中怀念美食,低头沉思。

饮食不贵,气味难闻。皇家厨师只用羊肉。

宋朝的人们提倡以羊肉为基础的肉类消费,将羊肉与人参并列。他们认为羊肉“味甘、性热、无毒”,适合天冷时食用,可以说是冬季美味。

据《东京梦》记载,宋代以羊肉为原料的美食有几十种,如炖羊、闹羊、蒸羊头、炸羊肠等。

上面提到的宋仁宗和苏轼都是羊肉爱好者。

苏轼也是一个做羊的好手,他有一个独家秘方可以去除羊肉的膻味:“先把羊肉放在锅里,用两三个带壳的核桃煮,滚三四次,把核桃去掉。”再放三四个,煮熟,再煮。没有气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宝藏男孩吧。

虽然宋仁宗生活节俭,但他不想为了在半夜吃羊而辛苦工作。然而,在宋仁宗有一个记录,一天在皇宫里宰杀了280多只羊,这表明了羊肉在皇宫饮食中的地位。

靖康革命前后,宋朝廷早已摒弃了北宋初期那种俭朴自制的生活作风。

文帝宋徽宗当政时,每场酒席都列八宝,连筷子都没地方放,可见饮食之奢靡奢侈。宋徽宗本人经常亲自指挥宴会,并特别注意餐具。所用的材料有玛瑙、琉璃、水晶、翡翠。

在极度奢侈之后,他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并遭受屈辱。从此金瓶酒玉盘只在梦里。

南宋时期,在宋高宗绍兴,大臣张浚为皇帝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宴会,接受了65,438+090多种菜肴,其中仅羊肉菜肴就包括了羊舌贴、羊头片、烤羊头、羊舌抱胎汤、铺羊饭、烤羊肉、剁羊等七种羊肉菜肴,其余的豪华菜肴更是不胜枚举。

比起唐朝的烧烤,清朝的满汉全席,这种宴席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张军献给宋高宗的《大宋第一单》被收入《武林外传》。宋高宗的君主和大臣并没有因为这场饕餮盛宴而名垂青史,而是遭到了鄙视和嘲笑。

皇帝和官僚的腐朽生活不值得歌颂。只有像苏轼、陆游、林鸿这样真正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文人,才会被人铭记,他们的作品和精神才会流芳百世。

已退隐山林的林鸿曾在《山家明自白》中讽刺地方政客只顾吃喝而疏于政事:“天下醉翁之意不在酒,饱食其鲜!”可见这种陋习已经从朝廷蔓延到各地。

南宋宰相石昊也在《慢声Xi·习雪言》中描述了临安宫宴的铺张:

风在落,雾在藏。山上全是玉石和岩石。街上没有车马,银杯擦肩而过。徐涛姗姗来迟,平息了他的愤怒,练习平稳漂浮,没有掀起波澜。最好的是渔夫回家,鼓鼓的,带着枪。

情况是东唐的一次锡宴,龙族告急,貂儿宣布劝退金河。庆祝这个嘉瑞,明年应该会有更多的小米。天庭预见了混合,传播琼瑶和山川河流。这场盛宴充满了荣耀和醉意。

富裕和节俭往往是真正的繁荣。相反,宋朝的宴席越豪华,朝廷就越腐朽。南宋权贵“使杭州为边州”,换来的是北伐的荒诞和雅山的血泪。

参考资料:

[宋]苏轼:东坡支林,中华书局,1981。

[宋]邵伯温:《邵氏新闻录》,中华书局,1983。

[宋]孟元老:《东京梦中国》,中华书局,2020年。

[宋]:《武林旧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宋]:《山家的自白》,中华书局,2013。

[袁]:《宋史》,中华书局,1985。

夏,等编:《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