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
看过一本名著,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很多。是时候静下心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知道怎么写读书吗?以下是我收集的1500字庄子读书心得五篇。欢迎阅读收藏。
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1王夫之有言:“时立志谋天下,则易管理,易经商;失其志,时求其身,则善哉善哉。”可见儒家入世论和道家出世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两者几乎概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机会和领域,平分秋色。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就不用细说了。相对来说,庄子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失意者的良方,可能更多人会比较陌生。初读《庄生梦蝶》《道法自然》并没有那么难,但再读下去,你会发现行云流水的文字背后有太多的玄机,必须用心去探索。本文试从《万物之论》一文的部分内容入手,谈一两点感受。
关于万物之理,历来众说纷纭,我只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看待。
首先,庄子提出了“我”和“意”是人之扰的根源。他生活的时代,封建领主混战,百家争鸣,社会大乱,百姓生活危在旦夕,这让庄子非常苦恼,着力寻找出路。他的同情心显而易见。与当时很多人关注的社会政治不同,他更关注个体的生命和幸福。正是因为专注于小事,他才发现了“我”的存在。根据相对论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每一个“我”都是一个在我自己这边,一个在他方。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一件事,就是总是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却不知道应该站在对立面去思考。由于过于强调“我”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意图”,对外来事物有偏见,有时以私心为他人着想,有时对外来事物主观化;跳到别人身上会导致意见不合,互相理解,而跳到外来的东西上,会使主观形象掩盖现实,难以得到正确的理解。于是就有了从彼此的差异出发的是非之争。而人们往往坚持自己的观点,试图通过争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在当时,讽刺百家争鸣却把所有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大概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或者只是嘲笑世人对小是大非的执念而看不到道的浅薄。
与今天的现实相比,我们仍然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找到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过于强调自我定位,容易导致盲目性。在与人相处时,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考虑,就容易陷入自私甚至极端狭隘,就会“走进死胡同”。这样就不能按照理性的原则对待人了。如果双方都试图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往往只会导致毫无意义的矛盾。这时候需要的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这样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如果只是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来看待事情,无疑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个人的主观标准是合理的,但不能总是符合世界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就像拿一只小脚去试着丈量地球一样,后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达到物我平衡。要克服对人对事的“有意”态度,就要开阔心胸,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包容外来的东西。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成就大我,完善个体人格,追求人生幸福。然而,“我”的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局限?
庄子接着阐述了他的理想解决之道:“丧”,达到“自然”的境界。自然是道的一种表现,道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目的。庄子认为万物生于道,道是一个无缝的整体,即“道为一”,因为人的“有意”把事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回到“道”的高度,使之“融为一体”。在这里,物和我“住”和“归”的地方就是“道”,是起点,也是终点。这种“重视而不满足,不穷尽”的存在,体现了庄子的全部希望。那么在失去“道”到回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庄子认为“明,就是让个体摆脱烦恼: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突破“意”的束缚;站在“道”的立场上,我们看到的,既没有对,也没有错;只有跳出局限,才能知道以前知道的其实是未知的...也就是具体的方法。
道的地位在今天仍然遥不可及,但也不失为一种信仰。我们可能很难真正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那种超然的态度。或许换个角度,我们可以把道和它本身的区别,翻译成大小和前后的区别。从时代特征来说,要有世界乃至宇宙的眼光。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不必局限在一个小点上——如果把问题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考虑,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失意的时候,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个人那么渺小,幸运和不幸就像命运手中的骰子一样反复无常。而且太阳照常升起,真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同样,时间不一样,感情也会变。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悲伤和快乐总是沉淀在一个安静的记忆里。一切似乎都是甜蜜而温暖的,又似乎沾染了酸涩的苍凉。时间总是在流逝,人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
最后,辩证地看待庄子的这些思想。首先,他的探索精神和人道主义值得肯定。此外,他典型的超脱和自由也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思想中的缺陷。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精神解放的过程中陷入理想主义的宿命论,对问题采取过于消极的态度,从而导致许多严重的弊病,比如否认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和知识本身的必要性。这种“忘了理解”的心态无疑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我个人认为,庄子的“有意”造成的片面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比如儒家提倡的仁,“推己及人”,未必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味强调超脱,太不真实了。当然,结合当时特殊的乱世背景,庄子的思想境界已是难能可贵。后人的解读难免是“有意”的,就像我们今天或多或少会带着“有用”的目的去看待前人的思想一样。这是一种无奈。但是,我还是希望在这个严重物化的时代,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运用庄子的闲适,至少给自己营造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安宁。
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2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分水之际,浩良翻船,永远是庄生的梦,今生浮沉。
-题字
一个
蝴蝶,耀眼的蝴蝶。
住在岩壁上,在空中跳舞,凤凰于飞,充满了色彩,蝴蝶出生,生命是不朽的。
那些美丽纤细的精灵,那些绚烂的永恒,是那么的鲜艳多彩,还是理智与幻想的毁灭?我看不出区别。我只知道花落漫天飞,烟火燃我鬓,萤火虫沉睡。蝴蝶的幻影,美丽的秋天,让蝴蝶中间那个男人冰冷的眼神越来越清晰。
“北冥里有一条鱼,名叫鲲,”他淡淡地说。“它变成了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彭。它生于天地之间,不经劝告,受到全世界的称赞。整个世界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人无我,神有无功,圣人不明。多年前的道理你还懂吗?”和他一样长相平平,把我当邻家老朋友。
“不生不乐,不丧不荣,不丑不穷,人贵在无为,所以不要以心为役。当年我们相遇时,你问我什么是自由,今天我就告诉你,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
我越听越怀疑。我不知道在哪里见过这个人。那双明澈的眼睛,带着洞察和理解,不应该被城市轻易遗忘。只是人口中的自由让我觉得尖锐刺耳,自由,我没钱谈自由。
我急忙打断了他;“老伯,这个蝴蝶谷一旦建成,一定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一起商量个价格吧。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我给你算算...........................................................................................................................
那人叹了口气,脸上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名利束缚了你。我该怎么办?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寻求自由的孩子了。”
“老头,价格还可以商量……”
我走了两步想抓住他的衣襟,但只摸到一片温水,清澈如月亮,熟悉的感觉...像是命运的轮回。
一个小笔记本掉在我身上。我捡起来,是小时候一个老人送的涂鸦本。我翻到首页,赫然写着——“华南经典”。
二
孩子很小,却不再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他要追求一种“道”,一种让人无限空虚的绝对自由。他的叫声留在濠水的桥上,桥下的鱼也记得他的寻找。
终于有一天,一个淡淡的声音拦住了他,“子安知鱼之乐?”
孩子回头一看,那人正坐在河边悠闲地钓鱼。他两眼之间的冷漠非常明显。
“不知道,那你知道吗?”孩子不服气。
“无忧无虑的自由是鱼的幸福。”
自由!孩子吓了一跳,不再找了。
在交谈中,孩子渐渐了解了他。一叶孤舟,望鱼亮梁,惠子唱梁,是超越世俗名声的大智慧,是拒绝放弃财富宁愿活到底的无畏者,是看破生死的大自由。孩子要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着最完美、最矛盾的体现。
贫穷,以麻鞋为生。孩子觉得对不起他,但正是这个人“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联”,洒脱如神。朋友走了,妻子死了,儿女感到孤独,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非凡人格,上下求索精神自由,使他的充实无以言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紫色是红尘。他是独自守护灵魂月亮的月桂树,让所有孤独漂泊的人仰望时总能找到一轮皎洁的圆月——是他灵魂永不放弃的追求。天下纷争,诸侯交战。他放下名利心平气和地捧着一池鱼,用道家的喜悦诠释着精神自由的超然与快乐——那是他自己的无忧无虑之旅,在别人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度。
当一种美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它只能被舞蹈和歌唱;当一种光来品尝时,只能感叹它,赞美它。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心想:总有一天我会像他一样。
但在这“一天”之前,他离开了。孩子在池边哭,桥上飘来一本小书:“自由就是互相帮助,不如互相忘记。”
三
那个孩子就是我,那个小书,我今天刚学的,是庄子的南国经典。
思绪回到了现实,看着那些远去的蝴蝶,我突然泪流满面。庄周,是你吗?这些年来,原来你一直都在,看着我从一开始向往纯粹的自由,直到我为名利奋斗。圣贤无情,视一切为草狗。在你看来,我和他们没什么区别。就这一段对话,代表了什么?再告诉我一遍自由的定义,是多年前一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新的希望?男人没有回答,只是笑,顿时,挥之不去的疑惑消失了。
自由是一条在心中跳跃的游动的鱼。
蝴蝶重现,男人自由跳跃,一如从前。这一次,没有了青春的执着,没有了名利的追逐,我只是对他笑了笑,走出了山洞。和他的第一次对话是开悟,第二次对话是救赎。所谓名利的纠结,不过是执着于外物;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追求所谓的自由,关键还是看自己。
出了洞,风清月明,心如明镜。一切突然消失,仿佛永远存在,又仿佛未来从未有过...
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3
初读《庄子》,领略老庄智慧;再读《庄子》,感觉老庄无忧无虑,从容不迫;再读《庄子》,更被老子和庄子关于生死的微笑所折服。
庄子说:“古代真正的人,不知道怎么活得开心,也不知道怎么死得惨。
“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古人,并不觉得生有多欣慰,也不觉得死有多可怕。
真正的君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从来不是刻意的。他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心自己要去哪里。
因为生死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改变。
庄子的妻子死的时候,鼓着锅唱着歌,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庄子说,古代真正的人生而不乐,死而不惧。不要觉得:生命有了是多么的欣慰,死亡来了是多么的可怕。
这种态度潇洒,但要贯穿每一个凡人的一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个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而在整个奔波中,他其实是害怕时间越来越短。
有多少人能笑对生死?《列御口》中记载庄子临终的一段话说:“庄子快死了,我的弟子想给他好好安葬。
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纲,以日月为联壁,以星辰为明珠,以万物为济礼。我没有任何陪葬用具,为什么要加这个?弟子说:“我害怕鸟和风筝。”。
"庄子说,"在天上,鸟以风筝为食,在底下,鸟以蚂蚁为食。抓住那个,抓住这个,怎么可能有失偏颇?“生死之变在常人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但庄子却轻如春梦。
他对自己的生死漠不关心,以至于对妻子的死“在鼓盆里唱”。
庄子视生死为变化,就像四时春夏秋冬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可抗拒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服从才是人间最高的道。
我们借此说庄子是达尔文主义者。
他是生死与天地的结合体。他与世间天地之主同行,是看透生死的人的朋友。他视生死为一体。
所以,妻死而歌,死而不悲。
庄子的生死观当然是建立在他的“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上,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及其形,天及其形”。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顺其自然,不把生死看得太重,照顾好自己的悲痛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但红尘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庄子那样?人的身体和生命可以被消耗,但人的思想依然可以传承。
对于庄子来说,思想的传承远胜于一条命。
这是庄子对生死形式的理解。
当代社会,人的寿命延长了,远比古代好。
但是,在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远比以前多了。
应该说,在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隐私,太多的牵绊,太多让人无法闭眼的事情。
但是庄子讲了很多关于自己和亲友的生死故事,他的生死观和今天完全不一样。
在他穿越过的人生中,他看重的是火,而不是柴火的长短。
人生的事迹可以写下来,只是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
庄子在《养生大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说:“肥穷为薪,火蔓延,不知所措。”油脂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柴火烧完,但火还能继续,没有尽头。
人的身体和生命可以被消耗,但人的思想依然可以传承。
对于庄子来说,思想的传承远胜于一条命。
这是庄子对生死形式的理解。
面对残酷的现实,道教深入人心,从自然中寻求一条自我救赎的人生道路。
庄子的无我、无功、无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顽强守护人类精神尊严、勤耕人类精神沙漠的方式。
把生命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的困境和世俗的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自由、圣洁的心境。
庄子是一个隐士,但他不同于一般的隐士。
他的隐退,不仅仅是为了逃避无法改变的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逃避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
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用“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区。
只要深入到道家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中,就不会贸然使用“消极”、“厌世”等词汇。只要我们开始接触庄子,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他开辟的思想园地迷住。
在那里,没有“杀人心魔”的刻板印象,没有疲惫的奔跑,没有恐怖的空虚,没有压迫的痛苦。
所有纠结在现代人心中,引起焦虑的因素,在庄子的价值体系中都烟消云散了。
他抛弃了世俗的拖累,强调生活的简朴。
鄙视个人偶像,吹嘘个性,否认鬼神权威。简而言之,你和他亲近了,你会觉得很释然。在2008年他创造的世界里,你的心情永远是那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生命有限,时间短暂,天地间,我们每个人都在顺应自然的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会在你心里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你的心态会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是快乐还是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生活要坚持,生存才能有它的快乐。当你有了这种状态,你就不会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烦恼了。
人生总会有烦恼。用一颗平静的心去生活,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换个思路,你会发现,不幸在你心里也是一场生死的较量。
看到了我们可以活下去的希望,其实我们真的可以快乐,适应,快乐现在,活好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
到了生死的尽头,我坦然一笑,可以面对死亡说:此生无悔。
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数4
周庄是针尖上的蝴蝶。它有与世界抗争的锐气,也有“世界浑浊,我独一人”的纯粹。你说他在休息,你说他在逃跑。不,他实际上在想。他的脚站在针尖上,小心翼翼地展开翅膀。
我不确定他是否在某些方面比先秦诸子更有成就,但我确实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丝质朴和不拘小节,就像他说他知道鱼的快乐,否则,他其实知道自由的快乐。
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的意识和所谓的灵魂都只是对人本身的安慰之词。古代“天圆地方圆”等阴阳学说的出现,只能证明人总是需要信仰的。庄周也知道这一点,但更多时候他选择了守口如瓶。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是通过意识感知世界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间接感知的,所以外部世界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换句话说,意识是人的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器官就是大脑。意识就像一个信息系统的主程序,可以接收肢体或器官的感觉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主程序是意识,是灵魂。接收感官信息就是感觉;处理感情的过程就是思考。也就是说,本质上没有灵魂,没有自由意识,这是人体内外作用的必然结果。
但如果庄周已经看得这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如此乐观地追求自由的本质呢?也许正是因为他看得太清楚,所以才能以悲观的心态去追求“等待”的生活。即使在他最自由奔放的《快乐的流浪》中,也不难看出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是卑微的,但他却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并不沉沦其中。他是一条逆流而游的鱼,决心在感性生活中超越悲剧人生,把握自己的真理,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
庄子这么说,自然也就这么做了。楚威王派了两个大夫来问他愿不愿意接掌中国的国事,他却不理杆子,看着清澈的溥水说:“听说楚国有只乌龟,已经三千岁了,王巾藏在殿上。这龟宁为骨头而死,也不愿活着拖尾巴?”看来两位博士身上还留有一些正常的头脑,于是回答说:“我宁愿生下来拖尾巴。”“过去了!我会在画里拖着尾巴。”庄子说。
庄子平淡而不庸俗。他干净坚毅,摒弃荣华富贵。他一心想想象一个山野的普通人,欣赏鸟类,思考人生。所以他比其他文人更穷,甚至靠编草鞋为生。也正是因为贫穷,他珍惜生活中每一个美好而卑微的细节,让他意识到生命短暂而脆弱,却又无限延长。
我觉得我看齐性物论不用问:生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从每个人的角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如果从人的形态来看,很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视角。
如前所述,所谓的人的意识和思维只是大脑提供的感觉,但我们的感觉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器官和四肢。矛盾的是,你的视觉认为水、玻璃、空气等等是不存在的,但你的触觉会向你传达这些是真实的。那么,根据逆向思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认为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比如海市蜃楼,幻听,幻觉,医学上证明的幻肢疼痛,都可以证明人其实不存在?而生活只是一场幻觉?
庄子在《万物论》中写道“饮者梦而泣;做梦和哭泣的人在打猎。方蒙奇,我不知道他的梦。在梦里,它占了它的梦,然后你知道它的梦。然后大睡一觉,然后知道这个大梦,而傻瓜认为他们在秘密地意识到它。你!田园!扎实!秋也梦见女人,意思是女人梦见梦。"
其实人生如梦。现实和梦想只代表真实和虚假两个境界。如果有一天你的梦能给你比现实更真实的触动,你可以假设梦就是现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中,你需要食物和营养,所以你才能生存,但梦不会让你的行动向你传达这样的信息。只是人生只是一场大梦。当你真正能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梦想和现实的界限早已模糊。
至于人为什么而活,或许《万有论》中“庄”的典故可以给你一些启示。不管是人还是蝴蝶,都只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根据守恒定律,生命中有些力是不会消失的。在庄周看来,它们只是道运动中的一种现象、一种形式、一个阶段。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物质。我们在生命的停靠站里选择了或被选择了一个身形,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拓宽我们生命的厚度,让她绽放出最大的光彩。
只是身体的形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么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清代张潮在《梦影》中评价《庄周梦蝶》说,“庄周梦蝶,庄周梦幸;梦蝶是庄周,蝶之不幸也。”的确,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没必要被打扰。轻盈舒适的翅膀是他渴望的自由;但如果蝴蝶变成了庄周,是不是不幸,应该由蝴蝶决定。
无论如何,庄周以不轻易省略浪漫与美丽的意象开启了生与死的沉重主题。我不知道生与死是否对立。我只能用我幼稚的笔法和头脑来阐述我对万物理论的一点点理解。
庄子读书心得1500字数5
孔子被称为“圣人”,庄子被称为“神人”。
庄子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天马行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涵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刻;他的风格充满了笑声、谩骂和克制。
庄子一生穷而不穷。他住在一条破巷子里,靠编草鞋为生。有时他甚至没有米做饭,所以他不得不从别人那里借食物。但他可以为所欲为,自得其乐。生不逢时,我们能怎么办?就是这样一个穷人,断然拒绝了楚王派来的宰相职位。他声称,他宁愿做一只在泥里拖着尾巴的自由乌龟,也不愿做寺庙里供奉的受人尊敬的龟壳。因此,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坦然面对随之而来的孤独与贫穷,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活,达到了灵魂所追求的高度和境界。
逍遥游是书中的精华,直接点出了“逍遥”和“流浪”的状态。鹏城万里,扶摇直上,看似无忧无虑,其实是“等”而不自足。一旦时间不等人,你就不可能成功。怎么才能超脱?庄子提出“取天地之义,抗六气之变,游无止境”。换句话说,心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的束缚,无有、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联系,自在。
读庄子的《逍遥游》,首先要看“大”字。“北冥中有一种鱼,叫鲲。坤之大者,千里也。变成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彭。彭回,不知千里。”巨鲲大鹏,弥漫着天地间的磅礴大气。"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大格局,大氛围,大胸怀,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也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所有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颜色,只有你怎么看,怎么面对。所以,胸怀宽广是庄子和逍遥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再说,积水不够深的话,就载不动大船了。同样,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那声响亮的啼哭,是生命呼啸、扬帆远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和困难中成长,小船历经风雨,成了大船。没有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累,水不够深,人生之船在未知的水域航行必然会出现危机。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这也是畅游的前提和资格。
“自由行”中创造的境界永远没有边界。天地大道自然,庄子在空寂中炫耀自己的生日,在哲理中显出一点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温暖智慧之名,渐行渐远,跟随庄子“乘物而行”,“独通天地之灵”。
当我们感受到内心的疲惫和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和庄子一起开始一次无忧无虑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