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庄子才是道家真正的始祖!
同时,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许多论述,如“道生一,命生二,命生三,命生万物”,“专气能使婴柔”,“玄之又玄”,在传播过程中被道家学者所用,成为道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悠久的宗教仪式!
其实仔细研究庄子的作品,应该会发现道家的核心思想基本都是从庄子那里汲取的。不信你可以从以下三个关键点来理解,逍遥法外的庄子才是真正的道家始祖!
第一,成仙的思想基础是庄子提出来的!
了解庄子,或者只是听说过庄子的人,一定听说过庄子的“逍遥游”,这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乐在天地间,自得其乐”!
如何实现?庄子指出了两条路径,一是“无等”,二是“无我”。
“等”字,就是“期待”和“依靠”的意思。庄子说,对世界的一切期待和依赖,其实都是限制。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摆脱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所有的限制,而实际上是来到了他们所期待和依赖的一切!
庄子的文笔很优雅。他用寓言作为例子。大鹏的飞行依靠强风。传说列子也能借着风飞半个月。强风已经成为飞行的先决条件。既然要期待,要依靠风,那就必然会受到风的限制!
风不得不转向;风小了,就得慢下来;风停了,不得不停。事实上,除了风,飞行还取决于许多其他条件,如地理条件、季节和气候等。人们期待自由飞翔,其实是期待飞行条件。
但是,只要有条件的“等待”,就必然会被条件“控制”。即使它真的会飞,也不是真的能自由飞翔。庄子追求的是心中有一双翅膀,不用期待强风就能飞翔。这是“没什么好等的”!
“无我”不仅不期待外界,也不期待自己。大多数人认为,不依靠外界,就得依靠自己。但是庄子说,依靠自己其实就是依靠一套人生标准,而这套人生标准积累了太多的欲望、爱好、习惯,成为了人生的一个框框,只是束缚了自由!
庄子认为“无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在他的文章《大师》中,他详细描述了这个真实的人。所谓真人就是“不叛逆,不阳刚,不无知;没有梦想,没有烦恼,没有沉迷;不恶,不喜,不拒;一切都符合自然的方式。不要自己去添加什么,拒绝什么,追求什么。这就是“无我”!
这是一种理想而美好的形式。庄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主张用“坐忘”的方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个“真人”。这个后来的道家开悟基本上是一个概念。
第二,庄子发现终极的道在于人本身!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同时又加以发扬和创造。庄子认为这个道是一种源于自身的力量,是天生的,也就是一种终极的创造力!
庄子有句名言“物非物”。在“物”中,第一个“物”是动词,第二个“物”是名词,翻译过来就是“使物成为物”,也就是造物主。“非物”即不是物,造物主也不是物。那是什么?庄子说,那就是道!
“使物成为物的物,本身不是物”,这是一句尴尬的话,却阐明了庄子的观点:“道”不是物,却创造了万物!
怎么理解?庄子要人们站在造物主的立场上观察被造物,而不是站在被造物的立场上,即从道而不是从物来看待事物。
以道观物,物与物之间无贵贱;另一方面,如果以物论事,就要有个对比来划分贵贱。于是庄子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站在道的立场上,世界就会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如果你站在事物的立场,你就会作弊,甚至成为事物的囚徒!
即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原来道在我们自己!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能获得无与伦比的自由,才能摆脱作为万物创造者的物,也就是“物非物”!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寓言: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但也有可能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自己。那么,你是“梦见蝴蝶”还是“梦见蝴蝶”?
庄子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他说:“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有了极限,就差不多了!”。庄子采用了两种可能的* * *蓄法并行,称之为“两行”。
按照“两条线”来说,一切是非都可以协调中和,形成一种自然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天峻”和“两条线”无处不在,各得其所,达到一种平衡,形成“天峻”,这就是后世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第三,庄子开创了养生修行之道!
《大师》中,庄子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真正成道之人”的形象:“尊高而不栗,入水而不湿,入火而不热”;“不梦多眠,无忧无虑,不想吃东西,不想深呼吸”,真的是道家所追求的典型真人!
不仅如此,庄子在《流浪》中还描写了孤蛇山上的神人:“肤若冰雪,婀娜如处女;不吃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抗飞龙,游四海之外”,是道教信徒向往的“成仙”典范!
庄子不仅描述了一个真人、神仙的形象,而且身体力行。庄子过着清静无为、浪迹天涯的生活,一直在修炼养生。庄子提出了“心斋”的养生之道,在养生大师中探讨了打通任督二脉的经验,在太上老君中分析了老人不显老的原因!
总之,一生追求自由的庄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接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神仙,一个神人。他的出现,让道教传播者找到了一个文化偶像,一个百家争鸣的另类思想文化,他才是道教真正的始祖!
欢迎新老朋友,通过这个蓝色链接成为会员,一起阅读、分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