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故事

一本500字的数学名人故事百科全书

导读:你知道数学家是什么吗?你听过他们的故事吗?以下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500字数学名著百科。欢迎阅读!

数学家祖冲之(429-500)的祖父祖昌是宋朝管理皇家建筑的官员。祖冲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从小学习很多。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有知识的年轻人。他特别喜欢研究数学,还喜欢研究天文历法。他经常观察太阳和行星的运动,并做详细的记录。

宋孝武帝听说了他的名气,把他送到一个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衙门?华林省?工作。他对做官不感兴趣,但在那里他可以更专注于数学和天文学。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员,他们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制定历法。到了宋代,历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祖冲之认为还不够准确。基于他长期观察的结果,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法?(?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出的每个热带年(即两年冬季至日之间的时间)的天数与现代科学测出的只有50秒的差别;测量月亮转一圈的天数不到一秒,可见其准确性。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法,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当时皇帝的宠臣之一戴法兴站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更改古历是越轨行为。祖冲之用自己研究的数据当场反驳了德伐日。倚仗皇帝宠信,戴法兴狂妄地说:历法是古人定的,后人不可更改。?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认真的说:?如果你有事实根据,就争论出来。不要用空话吓唬人。?宋孝武帝想帮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历法的人和祖冲之争论,但也被祖冲之一一反驳。然而,宋孝武帝仍然拒绝颁布新的历法。直到祖冲之死后十年,他所创制的《大明历》才付诸实施。

虽然当时社会非常动荡,但祖冲之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注释过《九章算术》,一本关于古代代数的书,还写过一本书《作曲》。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得到了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415926和3。在1415927之间,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七位数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是科学发明方面的通才。他造了一种指南针,车上的铜人总是指向南方。他又造了一个?千里船?我试过在新亭河(今南京西南)上航行,一天能航行100多里。他还用水力转动石磨,捣烂大米,碾小米,这叫什么?水锤磨?。

在祖冲之的晚年,掌握了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消灭了宋朝。

苏,一位举世闻名的老数学家。老数学家苏教授,100岁了,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清晰。

苏老九十岁的时候写了一本书,讲的是他带一个研究生,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是多么的精力充沛!然后,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的方法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我对养生一窍不通,但我一直生活规律,注意体育锻炼。

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六个小时,白天午睡一个小时。早上起床后,先在院子前,做有氧的十八法,大概一刻钟;然后学习一个小时,吃早饭。下午下班,下雨天坚持走两到三公里的楼梯。几十年来,每一天。

苏是浙江平阳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小衣食无忧。十几岁的时候,苏又瘦又小,身体不太健康。小学毕业后,我在中学学习了两年。十七岁那年,我游历日本,进入帝国大学专攻数学。苏在国外生活了十二年。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运动,兴趣广泛。他可以在划船、滑冰、网球、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方面玩几手漂亮的游戏。当时,苏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赛艇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几十年来,苏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即使在我八十几岁的时候,上五六层楼梯的时候,我仍然不是很气喘,嘴里的牙齿和壮年时差不多。90岁那年,夏秋两季,他相当轻松地爬上安徽黄山,游览疗养。一路的实力令人羡慕,令人敬佩。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但是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了以上的身体锻炼,心理保健也至关重要。苏老性格开朗幽默。无论是跟人说话,还是做报告,经常能听到他的笑声。他常说:积少成多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他还说:要活着,就要豁达,豁达,豁达,豁达。再者,人要多走动,尤其是老人,多找事情做。如果你整天只吃不做,或者一味贪图安逸和享受,对身体永远没有好处。1985年,苏退居二线。相对来说,时间比以前多了。他马上意识到人一闲就容易懒,精神空虚对身体不好,于是主动找点事做,连续举办了三期中学教师培训班(数学)。

至于饮食,苏老的意见是,喜欢吃就尽量少吃,不喜欢吃就多吃。你可以喝点酒,但不要喝太多。

苏老的妻子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她出身书香门第,擅长茶道。所以苏老有喝茶的习惯,特别爱喝上等绿茶。苏老说:茶是中国人最常用的饮料。对于老年人来说,喝茶利大于弊,既能解渴,又能促进利尿和消化。还能去除油腻,让口腔感觉清新舒适。同时,茶叶还有抗痢疾志贺菌的作用。

苏老七十岁以后,剧烈运动不做了,但上述运动和下班后散步的十八法,在95岁以前仍然坚持。每晚睡前半小时,或听音乐,或读唐诗,放松心情,然后迅速进入梦境。

华巧妙地诠释了著名数学家华在学习中肯下苦功,善于动脑。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今天的事情有多少。事物的几何是什么?这个问题出自古代的《孙子舒静》,意思是:有一物,量未知。如果你三三两两地数,最后会有两个;五个五个地数,最后还剩三个;七数七数,最后还剩两个。问问这些东西有多少?

王先生刚看完问题,华就脱口而出他的答案:23!?

?什么,你看过《孙子兵法》?王老师惊讶地问。

华回答:?我不知道《孙子兵法》这本书,更不用说读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有条不紊地回答:?我也这么认为三位三数,多两位,七位七数,多两位,其余全是两位。那么,总数可能是三乘以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除以五,余数正好是三。因此,二十三是理想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