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清宫御膳器具原来是皇帝吃饭的方式。
网络映射
按照规矩,清朝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是:板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19斤,菠菜,香菜,芹菜,韭菜,萝卜60个,水萝卜胡萝卜,甜瓜。早晚8盘饼,每盘30个。此外,还有御茶室为皇帝准备的50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出奶2斤,***100斤;每天用12罐玉泉水,1斤乳油,75包茶叶。
据记载,清朝的皇帝和皇后都喜欢吃鸭子,每顿饭都少不了鸭子。比如乾隆爷的早餐里有酒焖鸭、汤焖鸭、清蒸鸭,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里有焖鸭、卤鸭、烤鸭、鸭舌、鸭脚、鸭肝、鸭肠等。老太太喜欢它们。因为慈禧爱吃鸭子,小张德因为一份“清炖鸭条”而交上了好运。
据说小张德会炒几个慈禧爱吃的菜,比如炖鸭条、炒兰花豆腐干、炒胡萝卜酱、炒黄瓜酱等。,慈禧让他掌管“寿山室”。据清朝的记载,皇帝的日常是:板肉22斤,汤肉5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等。一天三只鸭子的问候,可见对鸭子的喜爱程度。至于原因,可能是鸭肉清心安神,健脾开胃。
网络映射
皇帝不吃一日三餐,每天早晚两餐。早餐从七点到九点,晚餐从下午一点到三点。两餐后,晚上吃个“晚”(零食)。如果皇帝暂时饿了,或者想吃点什么,可以随时传进去。
皇帝吃饭时有一个“不得超过三勺”的规定。无论什么样的食物,都不能一次吃三口,吃了三口的食物会马上下架。因为皇帝喜不喜欢吃,不能让外人知道。皇帝吃饭的时候,旁边的太监会把菜移到皇帝够得着的地方,用勺子舀进布菜里。如果皇帝说“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就把菜搬回去。如果连吃三口,太监头会喊:“撤。”十天半月不会再有菜了。
皇帝对吃有他自己的特殊术语。管饭叫“饭”,吃饭叫“饭”或“饭”,开饭叫“传饭”,厨房叫“御饭厅”。到了吃饭的时候——没有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说了算——我点了“传饭!””他前面的小太监对明成殿上的太监说了同样的话,“把饭递过来!”就这样,“传饭”的命令一路下,直入御厨。几十个太监的伙食大队直奔养心殿。
网络映射
皇帝吃饭讲排场,就是“装腔作势”。清朝标准的御膳,每餐120菜,三大桌。此外,还有主食、零食、水果等。后来有的皇帝把120减为64;到了咸丰帝,就减为三十二。慈禧太后掌权后,老太太又立了谱,每餐100多道菜。皇帝的厨房是皇家厨房,有370名正式厨师;御茶室和绿茶室120余人,两地太监有五六十人。御茶室由荤局、素局、炉吊局、点心局、正餐组成。清朝初期,有乐队在晚宴上招待清朝皇帝。
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个人吃饭,没有遗嘱不允许任何人和皇帝一起吃饭。皇后和嫔妃通常在他们的宫殿里用餐。皇帝吃不完的食物,会分给嫔妃、王子公主、大臣们。剩饭剩菜随时可以留下,但是皇帝吃了剩饭剩菜还能得到赏赐,是莫大的荣幸。据说乾隆皇帝晚年喜欢吃鱼。据案记载,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月三十日的十天里,他吃了两次豆豉鱼,四次葱油鱼,三次红烧鱼,一次浇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