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经常按10点进行日常保健。

导读:人体有很多穴位,其中只有10是最重要的。经常按这个10点,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延年益寿。那么这10个重要点在哪里呢?你经常在哪里按康?

经常按10点。

三里内关穴,胸腹部妙招。曲池和合谷,头可透。腰痛相连,阴门昆仑穴。

如果有头项,背流会和风池合并。膝胸,环跳,杨凌。360分,不超过十分。

一、风池穴

取穴:项部,枕骨下,风府穴水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与阳卫脉的交会点。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分别按两侧风池穴,两指并拢按25次。2.换左手,持风池穴25次。3.双手大拇指按两风池,其余四指托住头部,两拇指同时扭转旋转50次。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作为尺侧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手肘弯曲成直角时,手掌会在纹路外端凹陷处向内取点。),马丹阳天星十二点之一。

方法:1。右手食指按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按住少海穴(肘窝底曲池对面),拇指和食指同时捏捻50次。2.换左手拇指,揉右肘50次。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令相连时,手腕宽2寸,在掌长肌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1。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食指按住外关穴(手腕背面,内关对面)。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次,换左手握右手50次。2.用右手拇指按揉左手50次;换左手拇指,右手搓50次。

四、合谷穴

取穴:手背上,掌骨1和2(拇指和食指)之间,第二掌骨径向中点处。原穴,第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惠阳九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叉,左手握50次,右手握50次。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略握拳,小指(第五掌骨指关节)这一节前面的掌指关节头红白相间。穴位,八脉交会点通督脉。

方法:1。右手分开拇指和食指,拇指放在左手掌心,食指放在左手手背。同时,双手手指捏扭左背流50次,换左手捏扭右背流50次。2.双手握拳,拳心朝上,在背流上敲50下。

第六,环跳穴

取穴:在大腿外侧部,将大腿侧弯,在股骨大转子最突出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体验选穴:侧卧,屈大腿。施术者将你拇指的掌指关节指关节压在大转子的凸点上,手指指向脊柱,拇指指尖的点就是穴位。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汇点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惠阳九穴。

方法:1。脱下外套,保留内裤。手掌向内握拳,两边同时打50拳。

七、积分

取穴:屈膝坐,双脚悬空,小腿鼻下3寸,胫骨前缘起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穴、四宗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惠阳九针穴。

方法:1。穿着内衣坐直,膝盖弯曲,两拇指分别压在腿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次。2.双手掌心拍打双腿足三里50次。足三里是降火、安神、保健的重要穴位。

八、阴门穴

取穴:大腿后侧,当承与中央委员会连接处(臀部横条纹至脂肪横条纹中间的连线上),承下6寸。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方法:1。脱下外套,保留内裤。坐在床上或椅凳上,双手拇指和食指张开,捏住两个阴门,各50次。2.双手掌按双腿阴门,上下同时揉50次。

九、阳陵泉穴

取穴: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头下部凹陷时。足少阳胆经结合点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筋会穴。

方法:1。双手拇指按在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捏住小腿,用力揉捏50次。2.手掌压在膝盖外侧,各拍打50次。

X.昆仑穴

取穴:足外侧踝后,外侧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太阳膀胱经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右手拇指食指分开,食指按右脚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脚内踝下的赵海穴上,同时用力按住50次;换左手捏左脚昆仑穴50次。2.用双手拇指按压双脚昆仑穴,同时揉捏50次。

教你做足疗保健

人们认为,人体的所有脚趾都与内脏相连。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脚趾;脾胃属土,对应两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足疗保健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脚趾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机制的变化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产生各种症状。

有些人经常锻炼脚趾,可以平衡体内阴阳。如果特别注意第二趾的保健,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脚趾

1.用脚趾和鞋底抓住地面。

每次抓五分钟左右,双脚可分开或同时进行,每天2 ~ 3次。

按压脚趾

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做最方便。

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的白领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在寒冷的季节,如果气血运行不畅更有意义。另外,走路也有同样的效果,所以一个人走路时将近一半的体重都是由脚趾承担的。走路会促进他脚趾的血液循环和经络运行,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3.在动脚趾的同时,还可以从上往下* * *动小腿一次,效果会更明显。

因为,大腿上有很多消化系统的穴位,比如腿内侧的调节脾肝经的足三阴,腿外侧的调节胃胆经的足三阳,膝盖以下三寸外侧的可以健脾的足三里。按压这些穴位还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的时候可以感觉舒服,但是不要* * *太饱太饿。儿童脾胃穴位与成人不同,不要选择这种健脾养胃的方法。

这是最好的方法

午夜补胆经(晚上11点~第二天早上1点)。

很多人晚上吃完饭八九点就睡着了,但是11就醒了。这是因为太阳的精气开始增长,所以最好在11之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供应这种活力。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睡觉是为了滋养太阳的精神。

丑时养肝经(1 ~凌晨3点)

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睡一觉,不然肝养不起来。不睡觉,社交,喝酒,会加重肝脏释放毒素,影响肝血。

印石养肺经(凌晨3-5点)

一个人睡死的时间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间恰恰是气血由静转静的过程,是通过。心脏病患者一定要晚起慢动,也不提倡晨起。

石矛(早上5点到7点)负责大肠经。

这是人体正常排便的时候,垃圾毒素才能排出。排便不畅,要憋气,不能握拳。

早上养胃经(早上7:00-9:00)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动,所以早餐一定要多吃,吃好。

第四小时补脾经(上午9:00 ~ 11:00)

脾主运化,早上吃的饭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脾脏出了问题,内脏就会不舒服。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浮肿等问题,则属于脾病。

中午养心经络(11 am ~ 1 pm)

午时和午时是天地元气运动的过渡点,宜养心益气,养筋养性,午睡。

一天下来(1-下午3点),滋养小肠经络。

小肠以吸收为主,作用是吸收脾胃分解的食物精气,然后分布到各器官。吃一顿好的午餐,更有营养价值。午饭要在下午1吃完。

滋补肾经(下午3-5点)

最好多喝水,及时排尿。

尤氏(下午5点至7点)滋补肾经

人的元气藏于肾中,此时可以利用肾经的穴位。

中午滋养心包经(晚上7点到9点)

留着吧,晚餐不要油腻,要饱。

三焦经在石海修炼(晚上9: 00到11: 00)

这时候睡觉可以使脉搏培养。

温馨提示:所谓病来如山倒。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调理好自己的身体,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