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
《致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向夏丏尊先生主编的《大众杂志》投稿的文章汇编,信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以“热情的感情、温和的态度、丰富的知识”赢得了年轻读者的钦佩,给了很多人灵感和力量。
在这一系列中,我们将与你分享十二封信中的主要思想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作者列举了一些花钱花时间镀金的人,不以为然。现在这种趋势依然存在,低龄出国的趋势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读书的时候,最难得的是一个真诚的导师,一个有爱的朋友,所以选学校要以是否有真诚的爱的空气为标准。如果能得到这种学校氛围,不管是不是大学,我们都可以满足。学习靠自己,做生意靠自己,跟资历没关系。”
女儿去年上大学,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择校上。最后我们放弃了两个本地211的学校,选择了武汉的一所普通大学。当然,我们的理智不是建立在真挚爱情的空气上。我们的首选是一线城市。"瘦骆驼比马大。"好的城市聚集了好的资源,所以更容易遇到导师。这是我们的推断。没想到现在说得通了。
可见作者的“选课”就是我们所说的选专业。也许他们在高等学校重新选择专业。
那么选课是基于社会需求还是自身兴趣呢?
我女儿选择了经济学。其实我们知道,经济学已经不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了,说不定她会成为“华尔街的打工仔”。但是女儿说对很多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学医,不想去工科,不想当老师。她只想在银行工作。基于她的特点,她选择了这个文科专业。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当它实现的时候,我会尽我所能,会累,会开心。这就是兴趣带来的动力。所以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只能算是人生的第二件事,那么人生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人生第一是“命”。
什么是“生活”?在他看来,人生就是要“享受”、“欣赏”、“培养活力”。
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在我们的字典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这些。就像“当很多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很少有人担心你累不累。”谈论生活通常是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话题。
“如果为了学习和事业而忘记了人生,那种学习事业就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我们确实看到不爱自己,忽视家人的成功人士。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所谓的成功意义和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视为社会的机器。一味迎合社会需求而忽视自身利益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的。”
这个简单的道理,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毫无兴趣地选择知识和职业,并在其中度过大半辈子,是多么可悲和遗憾的事情。
“早讲专业化就是早走窄路,早走窄路的人往往看不到人生的一切。”
“我最怕和特殊的书呆子和谈。你跟他说话,他从来不用三个字离开银行。他所在银行之外的其他人对事务如此感兴趣,以至于他感觉不到。这样的人忘记了生活,因为他们在学习。”
前面说的“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是一个人青春期的必要基础。笔者的观点是不要过早的谈专业。他认为“职业教育要宽,以教育为根本。”如果没有很多方面的大度,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的弊端往往使个人方面的生活单调,社会方面的生活浅薄狭隘。"
这个观点很有启发性,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双降”等政策的意义。社会需要很多领域的人才,所以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将近一半的中学生会分流到职业学校。这是非常早期的专业。那么,如何弥补“基础”的问题,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重视文化课,不着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怎么可能健康快乐,又怎么可能丰富广泛呢?
作者引用了许多博览群书的知名学者的例子,说明“自然和学问是有机的系统,它们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同的兴趣,从而导致另一部分。”如果你对其他部分一无所知,那就真的不可能去研究某一部分。"
所以朱光潜先生告诫年轻人,不要陷在一个角落里,不要过多地谈基础,要为自己打下一个宽广而稳固的基础。他建议“至少在大学的前一两年,尽量多选一些课程。”在你的精力和时间可能的范围内,一定要争取多方面的发展。"
“提高它的根,事实上,添加它的奶油,希望它的光。事实上,毛的根是沃的光荣的精华。”古人说的这些话,也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佐证。年轻人应该在最好的年华里学习他人,追求内心的富足和充实,为未来的生活储备智慧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