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有哲学家吗?
古代圣人
许慎:北宋三年(1010),殿试第一,被大臣施琅授予省学书。后历任鄞县知府,韶州、冀州、柳州、建州知府,并在广西养了些牢。胡靖二年(1035),任江南东路转运使,掌管江西、湖南两路。他在任期间关注地方建设,推动公益事业,关心农业生产,赢得了人民的钦佩。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许慎上书揭发陈发的种种弊端,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免去刑部大夫的职务。后被任命为广南东路交通使,被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林:潮阳区沔城镇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举人,二十九年进士。后来做官,拜了户部的头。四十二年后回家丧母,后在河南陈道当仆役。因为在执法中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丞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免职。
肖端孟:潮阳区沔城镇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任陪审员,次年被选为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主管北京国防和治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三十二年后,他被召进京,从延安和绥德选拔训练精锐士兵保卫首都,皇帝赏赐祁进。后来奉命巡捕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民心。
黄武贤:朝阳区官埠镇人,清末云南知府。它的房子今天在这里。
郑:潮阳区金铺镇人,清干隆二年进士(1737)。被授江西铅山县令、宜阳县令,后升任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今邵阳市)知府、山东冀东道长、湖广(今湖北)安乡守备道侯,在家住了近二十年。它的房子今天在这里。他的《易经·农·桑·识》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书。
学术界
郑宪:中国政治学先驱之一,研究古代历史哲学,将古籍翻译成英文。
著名学者郑寿霖。
郭仁源,朝阳区通榆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刘遵义,朝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永吉:中国大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开拓者之一。
陈惠堂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大陆首批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郭迪:中国大陆儿童保健的先锋。
林垂舟: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以及十一位两院院士和多位大学校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学艺术界
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他执导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一妻难求》。20世纪20年代,他创办了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和明星新剧学校,培养了胡蝶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朝阳区通榆镇人,1931加入联华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兼导演。他制作了轰动一时的电影,如余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早年在临桂师从匡慧峰(周易)学词。汉、魏、唐、宋碑刻的收藏、考证、跋,相当详尽。从宋四家的角度来看,褚遂良的书法漂亮可爱。易大厂为他刻了200多个方块,他是他的朋友中得到更多简单印章的人。曾被上海同治博物馆特邀访问,潮州修志局成员,姜文学院、台研文学院、圣约翰大学教授。
陈大羽:著名书法家,1935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46徒弟齐白石。1948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花鸟画讲师。1950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65438-0958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会员。
郭靖:再生字,潮阳贵屿人。湖南会同县外办主任举人去过日本。辛亥后回到家乡,先后在朝阳东山中学等学校任教,并担任朝阳县文学委员会会长。写得一手好文章,识字宗桐城派。
军政圈
刘:潮阳区谷饶镇人,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事。
肖宏达: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委、副书记
吴南生:潮阳区官埠镇人,原广东省委书记。
郭荣昌: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蔡东士: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郑良·丹:泰国著名的谭龙,泰国第八任总理。
工商业界
陈:潮阳区人,著名爱国商人。
郑武楼,朝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林百欣,潮阳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周连英,朝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郑宪勉强算是个哲学家。
郑显,字向恒,广东潮阳人。他是一个被遗忘的研究古代历史哲学、翻译先秦古籍的学者。20世纪初留学欧美,在哈佛学哲学,在牛津学历史,回国后在清华任教。1926,清华政治学系成立。该系成立时只有四位教授,郑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政治学的先驱之一。后来他南下上海,放弃学业去做生意,在上海一家银行做经理,拿着人人羡慕的好职位,在市中心建起了自己的华丽别墅。但他没有沉湎于奢侈,因为他的野心不在这里。业余时间,他投入大量精力整理中国古籍,并将其翻译成英文。后来,他干脆辞去了银行经理的职务,把自己最青春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根据他公布的计划,他打算编纂和翻译65,438+002种中国古籍,包括十三经和各派学说。编辑此翻译成果。
郑宪留学多年,深知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他想担当起“桥梁”的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希腊哲学、历史进行比较,找出中西历史的根源,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从他出版的书籍来看,比如《四书》、《孙子兵法》、《颜丹子》,他的工作流程是选取善本,进行注释,并对每一段进行编号以便检索,然后翻译成白话文。整本书用新标点,书的顺序在前面,后面附索引。每本书的年代、作者、版本等所有问题都确定得很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翻译成英文。一个中文,一个英文,版式相同,供读者对比搜索。因此,郑宪的作品无论是为中国人自学古文,还是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都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桥梁”。为了加深外国读者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郑宪还专门用英文写了一本书《中国古籍新论》,用通俗的话讲述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郑宪的作品在当时受到高度赞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台湾省世界书店重印出版了郑宪翻译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书籍。郑贤在大陆做什么?似乎没有文献介绍,但笔者偶然从王元化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发现了一些关于郑宪情况的线索。文革期间编辑这一段
“文化大革命”前,王元化受到孤立和审查,他的行动和写作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他和妻子张克投入大量精力阅读和研究莎士比亚。当时他们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买不了很多书,很多文献只能借。精通西方文学的郑显,当时就住在王家附近,所以成了他们借书的对象。1998 1、王元化和张克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莎剧解读》一书,王元化在序言中特别提到了郑宪。王元化写道:“我的父亲郑宪在北方的几所大学任教。解放后,他被安置在市参事室。他精通英语,造诣很深。曹玮峰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经常向他请教。毛选重要的英文翻译大多出自他的手笔。‘文革’期间造反派说他把愚公翻译成傻老头,剃了光头,罚他天天挂牌扫地。他住在我家附近,他扫大街的时候我看见了。”不知道郑宪先生最后有没有熬过那十年的浩劫。编辑这一段,使用图书票的先行者。
郑宪在西方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欧美留学的时候,买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很多都是用特殊纸张印刷的编号限量版,非常珍贵。我在旧书店看到过郑收藏的许多西方文学原著。我记得其中有一部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这是莎士比亚第一部出版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纪念意义。《郑集》是1905年出版的特种纸印刷本,仅印刷了510册。郑的文案是没有的。149.郑宪的书大多贴着自己自制的书票,图案是几丛竹子衬着梅花,意味深长。从时间上看,郑应该是中国最早使用藏书票的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