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神奇子弹!荠菜:一种随处可见的野菜。有人种了,发了财。

“三月三,荠菜是灵丹妙药”。虽然还没到农历初三,虽然疫情还没有消散,但是嫩绿色的荠菜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在春风下吃它的念头。春天吃野菜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健康习惯,而荠菜作为野菜中的佼佼者,自然让人怀念。

荠菜荠菜是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香荠菜、护理草、枕草、地菜、米菜、菱角菜、粽子菜、三角草等。,这也说明它适合大范围生长,大江南北。

古人吃荠菜由来已久,历史上也有很多赞美荠菜的诗词,延续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荠菜的喜爱。如宋代苏轼“麦地四周寻野,为僧舍烹山汤”;方圆回“风驰电掣踏雪须归,荠菜肥甘香配白酒”;清代郑板桥“三春荠菜甚好吃,九成熟樱桃最有名”。有趣的是,它的拉丁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牧羊人的钱包”,用来形容它的胶囊形状像牧羊人的钱包。

荠菜叶嫩根肥,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荠菜采摘的嫩茎叶或全草,可炖、煮、炒、煮,也可做馅包饺子。当地一些民俗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称为“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痛”当然,用来煮荠菜的粥也是一种美味。

其实人们看中荠菜是因为它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荠菜被誉为“正宗药材”。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具有调脾利尿、止血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痢疾、肾炎等。中科院植物所主办的植物智能平台显示,全草入药时具有利尿、止血、清热、明目、消食的功效。《名医阿别录》载“主益肝气,和合”;《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因此,人们经常在晒干荠菜后泡茶。

既然荠菜的使用价值如此多样,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那么规模化种植呢?

报道称,种植荠菜的地方确实很多,也因此“钱袋子”鼓了起来。河南省民权县波荡乡百果汇种植合作社,2017年种植荠菜150多亩。产品远销上海等地。按每亩4000斤,每斤1.5元计算,每亩能卖6000元。虞城县利民镇农民杨民村承包了6543.8万多亩土地。过去小麦玉米一年收割两次,改为小麦甜玉米荠菜一年收割三次的新模式。收获甜玉米后,全部种上了荠菜。除去地租、化肥、浇水、人工成本,荠菜仅一季就净赚60多万元。当地企业以此为依托发展速冻荠菜,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荠菜加工基地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荠菜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板叶荠菜,也叫大叶荠菜,是上海的地方品种。该品种植株地面生长,叶展18 cm,但冬性强,抽薹开花早,不宜春播,适宜夏或秋栽培。一种是散叶荠菜,又名百尺荠菜。该植物生长于地下,抗寒性中等,抗热性强,比一片板叶荠菜晚10 ~ 15天,适宜春播栽培。

资料显示,荠菜在长江流域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春耕;夏季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种植为10的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华北可两季栽培,春季3、4月种植;秋季栽培可在7月至9月中旬。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也可在10的10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的任何时间进行。

春夏播的荠菜长势迅猛。从播种到收获的天数一般为30-50天,收获次数为1-2次。秋季播种的荠菜,从播种到收获需要30-35天,之后连续收获4-5次。长江流域可以推迟到明年春天。由于荠菜植株较小,容易与杂草混杂,要注意及时除草。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荠菜,消费者普遍偏爱野生荠菜,对大棚荠菜不太感冒,或者担心农药问题,或者觉得“野味”不够。尤其是春寒料峭下的野生荠菜,经历了寒冬,营养价值和口感更好,价格也比大棚种植高。如果对种植感兴趣,虞城的带作物种植模式是个很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