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鲜榨果汁注入静脉,为什么不能产生养生效果?
3月18日,一则新闻引起热议:一位热爱健康的阿姨突发奇想,认为新鲜水果营养丰富,于是将20多种水果混合榨汁,简单过滤后静脉注射。没想到,打完针马上就感觉皮肤发痒,体温升高。看了医生,发现全身感染严重,多处器官受损。
事实上,正是因为注射液的这一特点,它对质量控制有着许多比其他药物特殊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真的可以一一解释“为什么果汁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为什么果汁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首先,应检查溶液型注射剂的“澄明度”:这意味着它们应是澄清的,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虽然也有悬浮注射,但不能用于静脉或椎管内。这是因为如果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较大的微粒会堵塞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如果侵入肺、脑、肾等组织,也会形成栓塞;如果在血液中,会被免疫细胞包围,随着细胞的增殖形成肉芽,造成各种危害。
然而,果汁中有各种不溶性固体,如纤维素、破碎的植物细胞壁和果胶。虽然新闻中的阿姨“进行了简单过滤”,但使用纱布或普通滤纸等“家用过滤设备”显然达不到《中国药典》中“10微米及以上不溶性微粒数在10~20以下,25微米及以上微粒数在2~5以下”的要求。
其次,因为静脉注射的药物会直接与血液混合,所以仅仅澄清溶液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与血浆性质相似的溶液。比如需要等于或接近血浆的渗透压,等于红细胞膜的张力。溶液太浓会使血细胞或周围组织细胞失水(这里想象腌肉),太稀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注射常用的等渗溶液是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但榨果汁时多加一碗水或少加一碗水恐怕都无法准确测出浓度。此外,注射液应与血液的pH值相当(7.4左右),以免对体内酸碱平衡产生太大影响,避免刺激。而水果中往往含有多种丰富的有机酸,有些水果(如柠檬)的果汁pH值甚至可以达到2~3,明显偏离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