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有哪些武术流派?

(一)少林学校

少林是中原地区范围最广、历史最久、拳种最多的武术流派,因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录》一书记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时期(477-499),达摩祖师来自梁,在嵩山少林寺待了九年,成功地传播了《易经》和《洗髓》两部经典,创立了少林武术。这个说法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唐代李靖写了《易筋经序》。但考试的史实与历史并不相符。现代学者证明,这只是一个传说,被称为禅宗早期始祖的达摩并没有这样的武功。

历史上,在达摩之前,北朝寺庙中的武风氛围就已经形成。北魏孝文帝十九年(495),嵩山建少林寺,原为西域僧人巴陀(又名佛)所建。后来,达摩来到了寺庙。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但并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僧尼的长期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林武术的发展。始于隋唐的一件大事。隋朝以前,天下大乱。少林寺遭山贼抢劫,僧人奋起抗敌。小偷放火烧庙。秦王和郑王打仗,少林和尚应邀帮忙,活捉了王仁泽,迫使投降。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对谭宗、、惠祠、山户、普惠、、陵县、普生、知寿、道光、知行、满、丰13人进行了嘉奖。少林寺再度兴盛,少林武术开始兴盛,逐渐成为中原第一武馆。

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人的弟子。从宋代到元代,少林武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元朝时,大圣金那罗国王传授少林棍法,自成一派。佛教大师扶余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特色日益凸显。到了明朝,少林已经形成了“争名天下”的威名。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在江南组织僧兵抗击日寇,天启五年(1625),设立“少林寺”,成为天下武功的集大成者。明代有著名的武深恶痛绝者,如、山中僧、空月僧、苦参法师等,还有吴煦、周佑、、、弘基、、溥聪、溥石、广出版社、、宗祥、、道宗、道法、潘庆、余庆、佟鹤、玄青等。明朝以后,少林武术逐渐由棍改为拳。还吸收了多种民间拳法,汇聚了世界武术的成果,形成了少林学派。

清朝康熙年间(有些情况下还是雍正年间),朝廷因为少林寺藏着反清义士进行“谋反”,就烧毁了少林寺。(当时还禁止百姓习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是由南少林一个分支传过来的,据说是洪门创立的。铁斋、山治、志国、越过彩虹、詹菊、吴健、古伦、苗兴、许珍、德根等。

少林派不仅是少林寺的功夫,也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来功夫。一方面,少林僧人从民间引进了很多拳术,另一方面,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得少林武术在民间流传开来。同时,少林也在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自隋唐时期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分寺(即南少林寺)建立以来,元代佛教高僧扶余在天津蓟县外蒙鹤林(今蒙古原杭爱省哈拉和林)、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建立了五座少林寺。很多门派的起源都与少林密切相关,甚至武当、峨眉开派的传说也说是少林。

在少林寺的分支中,南少林是最重要的。南少林也是南拳的始祖,以五拳为主要拳法,有龙拳练气、虎拳练骨、豹拳练气、蛇拳练气、鹤拳练精,还有南拳、一路少林、二路举鲁少林、三路少林;四路踏青少林,五路武术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见释永文《少林武术入门》第7期武林,第1983期)。少林部落众多,被称为“三大家族”、“四大门派”。“三大宗师”是洪家少林、孔家少林、鱼枷少林;“四门”是大生门、罗汉门、二郎门和韦陀门。再如六合、八极拳、劈吊、通臂拳、太祖、燕青、华拳、茶拳、迷宗、动机、唐明、沙角、戳足、地坛、洪拳、翻手、猴拳、螳螂拳、醉拳、咏春,都是从少林武术发展而来的。

少林套路很多,单说拳法,据说就有172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阳拳、观潮拳、大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小虎拳、形意拳、罗汉拳、六合拳和“少林七十二法”。棍法、枪法、刀法也是少林武术的大宗,各有几十个套路,剑法则包括双剑、五剑、龙剑、龙剑、白猿剑、刘玄德双剑、达摩剑、嬴袍剑。兵器有方天戟、三库叉、钢鞭、月牙斧、梅花规等几十种,散打有意念柄、虎扑柄、游龙飞步、冯丹朝阳、十字乱柄、老君抬葫芦、仙人摘茄子、叶底偷桃、头后劈瓜等一百多种,还有骨卸法、抓法、点穴秘法、弹弓谱、易筋经景宜等等。

少林武术的本质是佛法的创立者看到人们厌恶禅定,他情绪低落,难以入定,阻碍了佛教。原因是他身体虚弱。他认识到,修行佛法首先要强身健体,他因为有效的态度而创立了拳击。所以少林武术的特点是:会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并济,特别注重刚柔并济。

少林武术流派与侠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能穷尽。是世界上最大的武术宝库,不愧为最大的武术门派。所以,在江湖中,少林派往往扮演着“道德”捍卫者、裁判和领袖的角色。比如金庸《无龙八部》里的少林,天下最好的武功在少林;辽人首领雁门关进攻前,出于少林,以慈悲佛教使王霸的野心和血染的仇恨归于尘土,怨恨也正是在少林化解的。当然,有时候少林也有忍让过度,导致贪婪的时候。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元稹(成昆饰)的恶江湖,就和少林的纵容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却不知道有些小人是很难改变的,等等。

其次,从少林起源的传说中,产生了一批侠义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电影《少林寺》,由李连杰主演,讲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一些侠义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达摩和历代高僧对少林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第三,少林在抗击清朝和外来侵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少林曾经有过抗日的英雄事迹,据说是搞“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由此而来的是关于少林的侠义文化传说。明代著名的抗日军人玉达塔法林,据说与少林关系很大。洪门天地会传说源于少林;在文艺作品中,又出现了以少林俗家弟子为题材的“方世玉系列”。

少林是中国武术的集大成者,在侠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吴唐家族

武当是一家之主。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王正南墓志铭》记载,吴唐一族为宋代诗人张三丰所创。相传张三丰是北宋末年武当山的一位方士(道士)。惠宗把他叫到北京,遇到了一个小偷。在梦里,元帝教了他拳击技巧。第二天,张三丰一个人就杀了一百多个贼,于是创办了内家拳派。

还有传说张三丰源于少林,掌握了少林的精髓,包括五拳十八式,并将其融入十棉长拳,变格斗之法为御敌之法,招式与少林大相径庭,因此独树一帜,创立了武当派;又名内甲。十年成功,名声大振,还有太极、兴义、八卦等部落。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写在武当,采纳了这种说法,说张三丰本名张君宝,是少林高僧觉远的徒弟兼师父,违反了少林不得擅自习武的禁令。后来他根据少林的功法改变,创立了武堂宗。

至于历史上的张三丰,本名张,又名,三丰是他的路名。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为邋遢道士。关于他的生卒年,众说纷纭,有的称他为宋人,有的称他为阿津人,有的称他为元人和阿明人。大概是因为他在道教传说中名气很大,所以被抬了出来,成为了五唐门的祖师爷。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为了吴唐一族神化自己,而不是历史的真相。

吴唐族的正式流传始于明代。武当山虽然在唐代就开始修建道观,但真正的黄金时代是在明代。明太祖朱迪登基,推崇武当道教,动员了30万民工。花了65,438+03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座建筑,分别称为八宫、两观、三十六安堂、七十二岩寺、十二祠堂、三十九桥等。,绵延140里。建筑图案都是工部根据经文中真武修仙的故事设计的。武当山紫霄观正殿的横梁上至今仍有字迹,是圣王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和十二年所建。三天门绝壁上,有“一柱擎天”四个大字,蔚为壮观。天柱峰顶的太和殿,也被称为金殿,是为张而建的。

三丰青铜镀金像。武当道教的黄金时代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武当武术流派也在这个黄金时代应运而生。

根据王正南的墓志铭,陕西人王宗和温州人周琛是最早传授内家拳的人。张松溪生于元年(1506)前后的温州,卒于泰昌元年(1620)前后的贵州玉屏。张松溪自称是吴唐门第三代传人张三丰的真传。后来游历姜堰,得到峨眉真传,创立武当松溪派,武堂派从此声名大噪。传说有70个少林和尚不服他们的仰慕,挑战他们上门。松溪坐着不动,一个和尚突然从空中跳出来,用连环腿法破了他少林绝技的气功。松溪依旧淡定,只是在少林和尚的攻势来临之际,微微侧身抬手,少林和尚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去势,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下。从此,武当拳,无人拒绝。

张松溪之后,吴唐门人才辈出。产生了一大批武术高手。他们是:叶集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甄、孙继世、李天牧、徐岱岳、于世忠、吴、陈茂宏、卢少其、董复玉、夏、柴元明、姚师门、和尚二、哈廷威等人。

吴唐门功法的特点是筋骨强健,运气好。强调内功训练,讲究静制动,刚柔并济,以短取胜,慢打快打,意为运气,运身用气,女人味,控呼吸,用短手。武当功夫不是主攻,但也不能轻易侵犯。如果你犯了罪,你就会成为一个仆人。

武当的战术策略是:武者各用其点,死点,晕点,哑点,一切如铜像。(王正南墓志铭)其总要求收录于《六路十段锦》。《六道行》,押韵是:

友通臂最高,斗门锁转英蒙。

神仙站在天空,张开双臂拥抱月亮,

鞭人难绕,锥子冲捉其翼。

《十段锦》的押韵是:

站起来坐山虎,转身三个快追。

设置双刀前进后退三步,

我急着追了三次,带着刀回了营地。

牛泉的脚步一如既往的坚定,又滚回了原来的样子。

步入道并向前移动,滚回到最初的飞步,

金鸡独立攀弓,两面兼顾。

武当武功讲究“三十五练十八”,也有所谓七十二落,三十五掌,十六道十八法,十二字,五言意。

吴唐门的拳法包括太极拳、无极拳、姚郁长拳、猿猴复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五唐门内功有“金经洗髓”六式(金狮抢发,凤凰点头,风荡荷叶,左缠金线,右缠金线,刀劈华山)。武堂宗亲的装备,武当镇第一宝,武当剑,白鸿剑,太极剑,六和枪,六和刀,松溪棍等。武堂帮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经常被提及,比如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

少林来自佛教,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汉书色彩极其浓厚。少林功夫包含了佛教的慈悲。武当功夫源于道教,老子讲的是“一”“道”,庄子讲的是“茫茫莫之旷野”“逍遥游”,使武当功夫具有了很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味,招式的表演也很有诗意。例如,以下几个动作非常直观,充满审美魅力:铁扇迎风,先扔东西,顺子扔进井里,彩霞照耀着太阳,还有。另一个例子是吴唐门的拳法春阳拳:

风吹莲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不断穿,踩肘,滋养运气,慢打快打,环抱八法。

在这里,一方面是内功,一方面是形象化的身法,莲花、清风、流水、飞云,让人仿佛想看到武当道教的空、美、灵。招数的摇曳连绵不断,似乎在提醒人们“一命、二命、三命、三命”的无上奥秘,想起世界刚开时浩瀚混沌的自然之力。

武当派包括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宋轶派、龙门派、宫家南派、玄武派、北太极派。至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因为他们来自道教,所以人们常把他们归为吴唐一族,也有人认为他们自成一派。

总之,武当和少林一样,最初是以地域为基础,后来远远超出了地域。武堂帮不仅仅在武当山,就像少林不仅仅在少林寺一样。代表了大量具有相似特点的武学派别,如静柔,来自玄门道教。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3)峨眉派

峨眉派、少林、武当* * *是中国三大门派,也是门派繁多,尤其是西南地区,可以说是龟头独享。

峨眉派得名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它不同于红门的峨眉山。《红门》中的峨眉山是一座山堂,而不是虚构的。峨眉派是个地名,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从明朝开始就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中叶唐顺之(1507-1560生于郑德二年至嘉靖三十九年)景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突然,突如其来的一脚,崖石破沙而逃。

来来去去,星女投灵梭,妖转青袖。

我指着日本火车的停靠点,眯着脑袋钻针眼。

百折不回连腰都是无骨,全身都是手。

琪宇完成了他的工作,静静地呼吸着。

公路天桥变幻莫测,像木偶一样在蒲团上跳跃。

真的是“静如处子,动如兔”。很神奇,变化很大。难怪它引起了诗人的极大兴奋。关于峨眉派的由来,根据峨眉派的拳志:

他本来是道士,后来入了佛门。.....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擅长格斗,研究各种拳法,考虑到每种拳法都比较复杂,无法达成一致。女性反抗,分歧很多。于是我探究了各家的拳意。我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我没有接手的拳法,独一无二...经过十三年的积累,我开始获得巨大的成功。我身旁的弟子芝自称玉女拳法,人称峨眉拳。(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第4期1986)。

可见峨眉本来就是一个由女性创立的武学门派。起初叫玉女拳。后来因祖上成了佛教徒而得名,并称女性为“蛾子”和佛教圣地“峨眉山”。

峨眉派的武功介于少林阳刚和武当阴柔之间,刚柔并济,内外并重,长短兼备。攻守兼备,《拳经》上说:“峨眉只有拳不接掌,枪不走圈,剑不尾。”“化诸法为一法,以一法破诸法。”简而言之就是弱真结合,在女性的位置上融合了南拳、少林、武当的长处。

从宗教渊源来说,峨眉也是和尚和道士,道士为主。武侠小说中,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据说就是郭靖笔下的少女郭襄。因为她心里爱着杨过,也尊重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所以她周游世界,从而解放了胸襟。后来有机会听了九阳真镜,创办了峨眉派,后来流传到了灭绝的师门。他的弟子嵇、周芷若都是道士。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带有女人味,如拳法中的一朵花、斜插的梅花、裙摆中的一条腿、莲步后退等。,另一个例子是文熙在剑术中的一击,要求女人拂尘,等等。再比如峨眉刺,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又称玉簪,也是由女子簪改变而来。

峨眉武术有所谓的“十二动功”——天、地、地、心、龙、鹤、风、云、大、小、幽、玄;还有所谓的“静功六大功法”,即步态、重捶、缩地、挂囊、点穴、涅槃。有“三仪”:一剑法、一钗法(峨眉刺)、一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有天罡三十六式指点法,还有峨眉剑法,剑歌如云(根据董如军峨眉剑七法武林第5号1992改编)。

玉女心迷,残虹必干坤。

若身惊黄鹂穿柳,剑如追魂不离人。

敌人只需要半只手,即使越女失去了理智。

峨眉派的剑法和钗法,美丽而有力,也是峨眉绝技。

峨眉派的一个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

一棵树有五朵花,五朵花和八片叶子,

娇娇峨眉的月亮,光彩夺目。

“五花”是从地理角度划分的五个部落:

一是黄陵派,据说是从陕西流入的;

二、典仪派,以川东涪陵典仪洞命名;

三是青城派,以川东道教胜地青城山命名;

4.铁佛派(云顶派),川北比较流行;

五、青牛派。因川东丰都首府牛山而得名。

“八叶”从战斗风格的角度分为八个流派:

一、和尚门据说起源于少林,故名。又称“神门”。它的特点是聪明、敏捷、灵活,如猴子的形状,也被称为“猴门”。

第二,岳门据说是岳飞传下来的,特点是短桩,不画圈是无法握拳的。

第三,赵门,据说是赵匡胤传下来的,借鉴了少林派的太咒长拳(也有说是赵匡胤传下来的)等拳法,以高赌注为特点。也因练红拳,故称“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的“杜门”命名,说拳传于杜观音的自然门。特点是封锁严密,防守好。

五、洪门,相传因明太祖诅咒洪武称号而得名,练大小洪拳都有,特点是刚烈。

六、门,又称“蚕闭门”、“缠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紧紧封住对手,使之不能用。

七、字门又称“智慧门”,因呈一字形摆放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波动较大。

八、慧门,又称“慧门”,以神泉为代表,讲究观察老师的默像和念咒,颇有玄机。

峨眉派总的特点是刚柔并济,像一棵匀称的树,是一种婉约的武功。有赞美峨眉派的诗词(见孟宪超《峨眉派拳法再探》,《武林》第4期,1987);

绝技是惊人的侠义风范,千年武功也是如此。

可以在玄理开一面新的旗帜,实现禅机而抛弃旧的工作。

玉女的假身是真的,峨眉的真意不是空的。

所有的学校都应该回归过去,美好就在于此。

虽然不是“天下第一”,但不妨独一无二。

(4)南泉门

南拳是自明朝以来在南方流行的一种大型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起源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的拳系。南拳的一般特点是步伐稳健,拳劲坚定,气势强劲,跳跃少,拳短多,擅长抛手,以声、气提升力量。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巧手、五祖拳、何权和罗汉拳,广西的周嘉拳、屠龙拳和小策拳,浙江的洪家拳。黑小虎拳,金刚拳。洪门拳,玉门拳,湖北的孔门拳,湖南的吴佳拳,洪家拳和薛佳拳。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它们是:

第一,洪泉。洪拳起源于少林寺,据说是洪熙官创造的。洪熙官原为福建漳州茶商,经人介绍认识了南少林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木拳、水波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泉最大的学校。

第二,刘权。有说是刘三燕所创,也有说是刘胜或刘青山在后四家所创,流传于雷州半岛。

第三,全财。它是由福建福少林寺僧人蔡伯达、蔡九义所创,后流传到广东钟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天、霄云天、雁、刘穗梅、两仪四象拳等。

第四,李全。相传为福建南少林寺僧人李色开所创,广东新会人李油山传授。首先,它是由广东惠州的李创作的。李泉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第五,不要出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山治禅师所创;据说是莫大世创造的,后来流传到莫青娇那里。在珠江三角洲蔓延。

五大名拳大多来自福建南少林。与洪门天地会有些联系,洪门天地会不仅仅是一个武学门派,还是一个极为活跃的江湖门派。

广东南拳除五大名拳外,还包括蔡力佛拳(由新会人陈翔创立,师从陈远湖、李油山、少林寺高僧蔡福,集蔡家拳、李家拳、佛门拳之精华,故名蔡力佛拳)、虎鹤双拳(由南海人林世荣将洪拳、佛拳合二为一所创,亦称“洪头佛威”), 咏春拳(由福建颜永春颜三娘创制,经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夏拳(由李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由四川峨眉山道士白眉传入广州)、佛家拳(由佛教传入)、步拳、手拳、刁家训、岳家训等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形成了独特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朝以来,在武侠传奇小说和电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福建南少林,据说是反清据点,聚集了三山五山的洪门子弟和侠客。清兵烧了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跟一个和尚开了一所武馆。再比如广东“少林十虎”二号人物方世玉(第一人是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五老少林”中苗仙的女儿,被誉为“一代女侠”。方世玉成为许多侠义文化作品的主人公,如少林小英雄、常青树、方世玉三游武当山、乾隆下江南。晚清南拳出现“粤十虎”,其中铁桥三、五的苏,也是不少侠义文化作品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