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擦术语解释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的皮肤理论为基础,利用器械(角、玉、拔罐)刮擦皮肤的相关部位,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明代郭之嘉所著《丰裕玉衡》一书,完整地记载了100多种各种类型的结核病。著名现代中医外治法医师吴尚贤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用沾了香油的瓷勺刮背,妙不可言,这涵盖了五脏的系统。咸味在后面。刮痧时,致病因素会下降,疾病会自行释放。”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引起的风寒痹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刮痧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疲劳,增加免疫功能。
刮痧是用刮痧油反复刮刮刮板,摩擦患者皮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是指用刮痧器械刮取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祛邪通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刮痧的由来及原因:“刮痧”一词也叫“刮痧病”。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生病时,本能地用手或石头触摸、拍打体表的某个部位,有时病情可以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卞氏的治疗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自然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魁的《伤寒论全集》中,就对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有详细的描述。他认为,如果毒邪从皮毛进入,可以堵塞人体的脉络,阻滞气血,使气血循环不畅;当有毒的病原体通过口鼻吸入时,会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入,越停滞,所以越强烈,急如燎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即必须采用刮痧和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刮痧疗法是用刮痧血管在表皮经络穴位上刮,直至皮下出血凝结成米粒般的红点。出汗使汗毛孔张开,病毒(即病毒)立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原理:以中医十二经脉理论为基础,以“救急则治标”为原则,运用手法强力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达到醒神、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刮痧的作用刮痧对皮肤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保健作用,一类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和保健功能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功能包括保健预防和疾病预防。刮痧疗法的作用是体表的皮肤。皮肤是人体暴露在外界最表层的部分,与外界直接接触,对外界气候的变化起着适应和防御作用。皮肤有这些功能,主要是靠体内卫气的功能。戚薇来源于上焦,由肺气推动。它首先在皮肤内循环,戚薇和谐,所以皮肤柔软致密(灵枢本藏)。健康人定期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外邪不易侵表,身体才能健康。如果外感邪气侵入表里,就会引起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里症状,及时刮痧(如服用舒菲、中伏)可以及时祛除表里邪气,防止其传入五脏六腑,导致病情加重。
二、治疗效果
刮痧疗法的治疗效果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血化瘀
刮痧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调节组织间的压力,促进刮痧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调节阴阳
刮痧可以明显调节脏腑功能上的阴阳平衡。比如对于蠕动过度的患者,腹背部刮痧可以抑制蠕动过度,恢复正常。另一方面,肠道蠕动下降的人,可以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平衡脏腑阴阳。
(3)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损伤的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关组织处于警戒状态。肌肉收缩、紧张、痉挛是这种戒备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然保护性反应。此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受伤组织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结疤,使有害冲动不断发出,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进而引起周围组织的继发性痛灶,形成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表明,每当有疼痛时,肌肉就会紧张;哪里有肌肉紧张,哪里就必然会痛。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因果关系。在刮痧治疗中,我们可以看到疼痛病灶消除,肌肉紧张感消除。如果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疼痛和压迫的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有利于病灶的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肌肉紧张和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制如下:
第一,加强局部循环,提高局部组织温度;
其次,在多种方法的刮痧板直接刺激下,局部组织的痛阈提高;
三、神经或痉挛性经络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皆经络自然。”十二皮部位的划分是以十二经脉的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有自己的分支络脉,这些络脉浮于体表,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因为有十二经,所以皮肤部位也分为十二经,手足口六经的组合称为六经皮肤部位。
经络的分支是络脉,皮肤也可以说是络脉的划分。所以苏文《脾论》也说:“凡有十二经脉者,皮肤也。”皮肤经络之间的关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苏文皮补论》:“皮肤是脉的部位,皮肤里的邪客会开,络脉里的邪客会开。络脉满了就注入经脉,经脉满了就留在府中。”指出邪气由表及里,以刮痧板为工具,配合各种手法,可使经皮呻吟、经腑挛缩而呻吟的肌肉得到拉伸,从而缓解其紧张、痉挛,消除疼痛。
(4)信息调整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每个器官的固有频率和生物电等。).当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关的生物信息会发生变化,器官生物信息的变化可以影响整个系统甚至全身的功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形式的能量传递,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相关器官,对异常的生物信息进行调整,从而对病变器官起到调节作用。这是刮痧治疗和保健的基础之一。刮痧、点穴、输入调节信息刺激内关穴,可调节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增强心绞痛患者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冠心病心电图S-T段和T波,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血氧供应。用刮痧法、点穴法、按压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节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产生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运动。
(5)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刮痧使皮肤沸腾)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刺激血管和神经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淋巴,加强吞噬作用和处理力,加速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滋养组织和细胞,从而净化血液,增加全身抵抗力,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6)促进气血循环
气血的传输(通过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滋养和温暖的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肉表面,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那么瘀血就会分散,瘀滞就会解体消除,全身气血通畅,局部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此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全身刮痧和脓肿形成的过程。是血管逐渐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溢出,在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些血块(脓肿)会很快崩解,产生自溶血。
自身溶血是一种延迟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它不仅可以刺激免疫功能并对其进行调节,还可以通过向心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继续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疹中医中的“疹”是根据症状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有明显疤痕的疾病。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刮完之后皮肤很快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划痕和无数细小的沙粒(出血点),而且会保持很久。
痢疾和腹胀。所谓腹胀,就是出现头晕、胸闷、腹痛、全身酸痛的情况。在明清时期,中国有一位名叫郭志嘉的医生,他研究痨病。他曾经写过《渗出与玉衡》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消费的专著。
“结核病”的概念
也被称为“瘴气”。它包含两层意思。从广义上讲,一方面是指“疹”的征兆,即皮疹;另一方面是指皮疹的外观,即皮肤小而红如粟,指沿皮肤走行,稍有阻碍的皮疹。清代邵心甫在《医案临床指南》中说:“疹为通称,有头。”它是许多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条毛巾,体现为皮肤在体表的一种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有痱子的出现,是很多疾病的同一证候,统称为“痱子综合征”,所以有“百病皆可发痱子”的说法。
结核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现在还很难确定。营养不良综合症的范围很广。在现有的中医古籍中,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记载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吓墙》——书中介绍了40多种肺结核综合征,其中附* * * 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扩”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破伤风;“坠肠脓肿”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皮疹”似乎指的是产后发热;“肿”类似腹水;泛肠脓肿类似肠梗阻;“头痛”类似偏头痛;“缩痈生痈”类似于急性阑尾炎。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冷、热、夏、风、呆滞、呆滞、白发、钝头、吊脚伤等等。
狭义的营养不良是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该病是由内风、湿、火引起的。天有八邪,地有湿热,人有饥累。夏秋季风、湿、热充足。如果人们过度劳累,外邪就会侵入皮肤,杨灿得不到充分的发泄,但这往往会导致腮腺炎。肺结核的可能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痱子综合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痱子,二是酸胀感。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和急性表现:1)一般表现:头晕、心烦、抑郁,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胸腹部灼热。四肢麻木,甚至冰冷如冰。邪气入气,便会胀大膨胀;血分为蓄血和血瘀;遇食积痰火,聚而不散,则安徽腹满。甚至恶心呕吐。2)急表现:从头开始。
胸闷烦躁,胸痛,或吐或泻,或吐或泻,甚至突然头晕昏厥,面唇苍白,口无声,昏厥如尸,手脚冰凉,或头额冷汗,或无汗,青筋外露,出针时无血,现藏针刺时,唇黑舌。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自然溶血,容易出现在经络不通、血液循环不畅的部位。它不同于创伤性充血和肿胀。相反,刮痧可以使经络通畅,加速充血肿胀的吸收,减轻或消失疼痛,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工具和姿势:刮板用水牛角制成,呈长方形,边缘钝圆。刮背时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姿。刮完后会出现蓝紫色出血点。
主治:感冒、发热、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报废的禁忌:
1.禁止刮孕妇腹部、腰骶部及女性乳头。
2.白血病,血小板要慎用。
3.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水肿者,禁止刮除。
4.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刮痧方向应自下而上,手法要轻。
5.刮痧部位皮肤溃烂、损伤、炎症不宜用此疗法,重疾初愈、重病、气血不足、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手法:古钱币是刮痧疗法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的方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刮痧器握在手中,治疗时刮痧器的厚面向手掌,保健时薄面向手掌。刮的方向是从颈部到背部,腹部,上肢到下肢,从上到下,胸部从内到外。刮刀与刮削方向一般保持45-90度进行刮削。刮痧板一定要消毒。每个部位的刮削时间一般为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对于一些没有或者有少数病例的患者,没有必要强迫他们爆发,原则是患者感觉舒服。一般刮的频率是第一次刮后3 ~ 5天,刮完后再进行第二次刮。出疹后一到两天,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和瘙痒,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还能起到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毛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适当的沿经络刮痧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刮痧的保健功能主要是用来疏通经络。常见的是一些50岁左右的肩周炎患者采用刮痧疗法疗效较好,但一般不会一次完成,大约需要两三次。
刮痧对皮肤有伤害,所以第一次刮痧后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五到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理阴阳、舒筋活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其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一样,都是刺激人体穴位,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刮痧和针灸是一样的,有可能出现晕针一样的眩晕。
(1)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或昏厥等症状。
(2)预防措施:空腹、疲劳患者应避免刮痧;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神经过敏的患者特别怕疼。
(3)急救措施:让病人迅速平躺;让患者喝1杯温糖开水;用刮刀快速刮患者的百会(复刮)、任重(轻刮边角)、内关(复刮)、足三里(复刮)、涌泉穴(复刮)。
刮痧过程中和刮痧后需要注意什么?
1.刮痧治疗时,室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避免受凉和穿堂风。夏季刮时,应避免风扇直接吹试验部位。
2.刮痧后30分钟内避免洗冷水澡。
3.在前一次刮擦部位的斑点退掉之前,不宜在同一部位再次尝试刮擦。第二次刮痧时间要间隔3-6天,以皮肤的退缩为准。
4.刮完后最好喝一杯温水(最好是淡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
「萌出」会损伤皮肤吗?红皮肤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bubbing”的皮肤是红色的,看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再红也不用担心,因为对皮肤无害。红斑的颜色通常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痱子”越多,颜色越深。如果病情较轻,“痱子”越少,颜色越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淤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晚于1周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伤皮肤,还会因为这种活血化瘀的方法而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皮肤比以前更健康、更美丽。
刮痧工具很多,用哪个最好?
就像刮痧的方法一样,刮痧用具非常简单方便。凡是边缘光滑的东西,比如梳子、瓷杯盖,都可以用来刮。当然,如果是长期使用或者作为一种治疗,还是用正规的刮痧板比较好。选用天然水牛角作为刮痧板,对人体肌肉表面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就是一种中药,具有行气、活血、滋补的作用。
另外,刮之前,为了防止刮伤皮肤,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和色拉油都可以。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它是由天然植物油和十多种天然中药制成的刮痧油,结合传统和现代高科技精制加工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毛孔、通经络、排毒祛邪、消炎止痛的作用。
刮痧疗法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刮痧养生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刮削工具的外部结构和表面光洁度更适合在人体各部位进行刮削。而且水牛角制作的刮痧板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法的特点,也避免了金属器械带来的疼痛、易伤皮肤、静电等问题。
中国的刮痧养生法不仅在刮痧工具的选择上更加合理,而且结合了按摩、点穴、杵针,使刮痧成为一种不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一种不用针肉的针刺疗法,一种不用拔罐的拔罐疗法。
由于上述特点,中国刮痧卫生法的治疗范围得到了拓展,已经能够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疾病。理论上,中国的刮痧养生法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相对于传统刮痧疗法的经验性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改进。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从一种简单直观的治疗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有中医系统理论指导、技术完备、工具完善的绿色生态自然疗法,适用疾病范围广,可用于保健治疗。中国的刮痧养生法因其易学、易学、简便、有效,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