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功能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现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干扰程度,确定敏感性评价指标,评价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性,即生态失衡和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对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要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水平,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地理和空间分布。
生态功能评价是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和价值评价。结合现有生态环境和人类干扰程度,确定重要性评价指标,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界定了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程度,评价了生态系统功能重要程度的地理和空间分布。
在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分析各功能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2.2评估内容
分析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要指标,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评价了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
4.2.3评估方法
确定评价指标和评分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单位选择到乡镇一级。根据评价结果,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为五个等级:极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为极其重要、中等重要、相对重要和不重要四个等级。
4.2.4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估
将降雨侵蚀力(利用径流深度)、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和植被等因素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分类依据见表4.3。
表4.3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类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见表4.4。结果表明,水源地属于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4.2.4.2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敏感性评价
根据评价区内国家和省级保护物种的等级,对生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分级标准见表4.5。
表4.4水源地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继续的
注:数据来自南阳市环保局032《南阳市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表4.5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敏感性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6。从表中可以看出,水源区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布:极度敏感区面积为1782.38km2,占水源区总土地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西峡县;高度敏感区面积2491.39km2,占水源地总土地面积的39.2%,主要分布在西峡县和淅川县。中度敏感区面积为1506.13km2,占水源地总土地面积的23.7%,主要分布在淅川县和内乡县。轻度敏感区面积582.04km2,占水源地总土地面积的9.1%,分布在内乡县、淅川县和邓州市。
表4.6水源区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敏感性评价
4.2.5生态功能评价
4.2.5.1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根据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敏感性,确定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程度。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8。水源区生物多样性极其重要的面积为4273.77km2,占总面积的67.2%,主要分布在西峡县涉及的所有乡(镇)和淅川县西部的部分乡(镇)。中度重要区面积1506.13km2,占总面积的23.7%,主要分布在淅川县中心区。重要区面积582.04km2,占总面积的9.1%,分布在淅川、内乡、邓州。西峡县山地面积达80%,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区内有老界山自然保护区,动物(植物)物种丰富,整体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表4.7水源区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表4.8水源区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估
4.2.5.2水资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根据评价区在区域城市流域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评价了水源涵养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9。
表4.9水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从表4.9可以看出,水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分布:水源涵养极其重要的面积为2371.2km2,占总面积的37.3%,主要分布在淅川县和西峡县;中度重要区面积3485.46km2,占总面积的54.8%,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和淅川。不重要区面积505.28km2,占总面积的7.9%,分布在西峡、淅川和邓州。
淅川县不仅是丹江口库区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因此是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极其重要的区域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7.3%。
4.2.5.3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
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评价是基于考虑区域水土流失的敏感性,分析其对下游河流和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价结果分为极其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和不重要四类。
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0。
表4.10水源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从表4.10可以看出,具有极其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面积为1967.87km2,占总面积的30.9%,仅分布在淅川县。中度重要水土保持功能面积为1514.15km2,占总面积的23.8%,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和淅川。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面积为2862.31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45.3%,分布于研究区各县(市),主要集中在西峡。在本研究区域内,不存在水土保持功能不重要的区域。
4.2.5.4养分循环功能重要性评价
营养物保护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评价区氮磷流失造成富营养化的后果和严重程度,确定评价区营养物保护的重要程度,即根据评价区相对于河流的位置和受影响目标的重要性,将评价结果分为极其重要、中等重要、相对重要和不重要四项。
养分循环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1。由表4.11可以看出,南阳市养分循环功能的重要性分布:极重要面积为1260.62km2,占总面积的19.8%,仅分布在淅川县;中度重要区面积2731.78km2,占总面积的42.9%,主要分布在西峡和淅川。比较重要的区域面积2369.54km2,占总面积的37.3%,分布在各县(市),主要在西峡。
表4.11水源地养分循环功能评价
4.2.6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分区以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养分循环、矿产资源开发等生态功能为指标,以乡镇为最小分区单元。分区结果见表4.12和图4.7。
图4.7生态功能评价图
该区划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严重退化的特殊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良好生态功能区实施示范性保护。在此基础上,确定水源涵养区、河源区、饮用水源区、水文调蓄区和水土保持区为特殊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的生态破坏是当前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开发区等重点资源开发区,明确标示,加强监管,实行强制保护;在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特殊物种丰富区和生态示范区实施示范保护。
表4.12水源区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