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26岁的小伙子在患痛风这种饮食清淡的“富贵病”时,用针扎破了痛风结石。
在我的诊室里,牟老师跟我说:“刘医生你看,我左手手指弯了,弹不直。”他举起双手,放在我的桌子上。
我看到他另一个手指有些奇怪,就问:“左手手指呢?怎么会这样?”
牟先生羞涩地告诉我:“右手的食指是挑的,用绣花针挑的。像这些白色的,我没有选。”
牟先生不知道手指上的“白疙瘩”是什么,我就告诉他:“你是痛风石!怎么能自己选呢?你看你的手指已经断了,这些白色粉笔状的晶体是尿酸盐晶体。”
痛风石中的主要成分是尿酸盐晶体,痛风破了会从破皮口流出。尿酸盐结晶为乳白色半固体,长期存放后变为石灰粉末固体。
牟先生说:“我不知道。我以为只是一个长包。我怎么知道摘了之后会变成这样?”
我问:“你手指上的针孔挑了几次?”
牟先生自己回忆了一下,搓着手指说:“你挑了十几次?”
牟先生今年才26岁,四川自贡人。自贡产井盐,自贡菜也叫盐帮菜。大家都知道烹饪方法属于“重口味”,以重盐、麻辣为主料。牟先生虽然年轻,但痛风病史已有五年。
牟先生告诉我:“因为这两年我四肢上有很多豆粒大小的痛风石,我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所以就用家里自己的针挑,一般是手指和脚后跟。”
我问他:“自己用针挑疼吗?”
牟先生说:“疼,但疼的时候更疼。我总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拿起来,然后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
对此我有点好奇:“采摘的时候会消毒吗?比如抹点酒精什么的?”
牟先生说:“没有酒。我看电视,它是用火消毒的。我也是。用针在火上擦,然后开始挑。”
说实话,老刘还真见过不少像牟先生这样自己挑结石的患者。其实医学上并不提倡这种做法,因为这样容易被感染,患者自己也做不到严格的消毒。破碎的痛风石不容易自行愈合,原因主要有:
痛风石的皮肤结构和营养状况与正常皮肤不同,局部血液循环差,细胞再生能力低,一旦破损难以修复和自愈。痛风石中的尿酸盐晶体不断从破口流出,刺激局部窗口,阻碍伤口愈合;溃烂后的局部皮肤软组织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一旦形成感染,局部往往成为慢性化脓性病灶,导致局部溃烂经久不愈。
说起自己身上长的这些零散的石头,牟先生有些懊恼:“我21岁的时候得了这个病,周围的朋友都想不通。这样的病怎么会出现在这么瘦的人身上?”在很多人眼里,痛风属于财神爷的病,对于超重或者肥胖的人来说,应该很容易。
和牟先生一起来看病的彭先生对我说:“像他这种严重的痛风,就是饮食非常不节制造成的。但对于我弟弟,我很了解他。他的饮食仍然有规律。他不喝酒不抽烟,什么都不好吃,但还是很痛苦。我身边有几个朋友喝醉了。”
在大家的心目中,“啤酒配海鲜”、“啤酒配火锅”、“老火汤”等暴饮暴食容易导致“痛风敲门”,但牟先生的饮食结构一直比较简单:“不爱吃海鲜,不吃龙虾、螃蟹,不喝酒。我自己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我会得痛风?”
牟先生回忆说,自从患了痛风性关节炎后,他在饮食上更加注意,但从去年开始,病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刘医生,你说的痛风结石,也就一两年的事。功夫发展很快。疼了五年,以前只是偶尔疼,没发现长;别人不都是十年痛苦长大的吗?”
为什么年轻小伙子饮食清淡会患痛风?痛风结石为什么会在患痛风后这么短的时间内“疯狂生长”?老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很多人认为痛风石是因为痛风持续时间长而决定的,但其实痛风石是因为尿酸浓度持续偏高而导致的。比如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在600μmol/L以上,人体来不及排泄,就会沉积在软骨、滑膜、软组织,形成尿酸盐晶体的堆积;而且如果尿酸居高不下,会越积越多,容易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的形成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都是慢性过程。尿酸盐结晶不仅会堆积在关节形成痛风石,还会影响血管和肾脏,甚至引起严重的肾衰竭。肾病的加重会进一步影响尿酸排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内痛风石沉积进一步增加。
对于牟先生的痛风石,我们采用针刀镜摘除。一般来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寻求早期手术干预:①痛风石破裂,排出乳糜物质,防止继发感染;②经内科保守治疗,痛风石未能消失,影响关节功能;③肌腱内有痛风石,有明显的疼痛和功能障碍;④神经压迫症状明显;⑤痛风石病变破坏骨骼,导致局部骨折。
既然长期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石形成的“罪魁祸首”,牟先生又疑惑了,为什么自己会因为饮食而成为高尿酸血症人群呢?其实老刘经常告诉痛风患者,不要以为低嘌呤饮食就适合痛风患者。当你营养严重失衡,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代谢功能紊乱后,身体无法及时代谢,就会导致尿酸浓度越来越高。
刘医生想强调的是,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来说,食疗和生活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酸,调节代谢;但规范治疗,持续用药降尿酸,通过免疫吸附疗法、针刀镜疗法、肌刀疗法等治疗方法控制病情才是关键。
尤其是像牟先生这样的患者,虽然手术摘除痛风石可以部分清除痛风晶体,降低体内尿酸总量,但并不能根治痛风,也不能降低痛风石的复发率。术后仍需规范降尿酸治疗,维持尿酸值在300 μ 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