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容易得什么妇科病?

这种病叫“阴吹”,很多生过孩子的女性都会出现。主要是身体虚弱,可以吃点中药,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锻炼。我也快生孩子了,预产期是后天。最近看了很多妇产科的资料!生完孩子后,有些女性的盆底肌肉会松弛。注意健身,锻炼“PC肌”。锻炼PC肌可以恢复盆底肌肉(你应该听说过吧?不清楚的可以点这个看/question/20716889.html?Si=3)阴道经常有气体排出,就像放屁一样,自己控制不了。严重的时候是沙沙的,连续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道吹”。中医所说的阴道吹气的疾病,大多是指阴道壁和盆底组织的松弛以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多发生于身体虚弱、情绪低落、气机不畅的女性。中医认为,阴吹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清气不畅,阴浊,气机失调,胃气排出,前阴被迫离开,导致阴吹。阴道吹气的病因和治疗:1。产后乏力和阴道吹气多发生在产后妇女,尤其是多胎产妇和体质较弱的妇女。中医属于“气血亏虚,中气郁滞”。要探讨其机制,还得从分娩过程中产道的变化说起。虽然从未生育过的女性阴道呈喇叭状,但正常情况下,阴道外的盆底肌肉和筋膜保持一定的张力,对阴道壁产生提托效应,使阴道前后壁贴合在一起,管腔消失,外阴两侧的大阴唇和阴唇闭合,盖住阴道口,像两扇紧闭的门,阻止空气进入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阴道明显扩张松弛;盆底提托阴道壁的肌肉组织和筋膜断裂,或过度拉伸而失去弹性,使阴道前后壁不能紧密粘连而形成空腔。会阴裂伤使阴道口打开,不能覆盖阴道,使空气进入阴道。这种情况一般在产褥期可以恢复,但有些产妇不能完全恢复,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过长,胎儿较大或骨盆狭窄,导致胎儿娩出困难,而阴道手术,如产钳分娩或吸引分娩,会使盆底组织严重受损,难以恢复。由于产道反复损伤,很多产妇自然阴道松弛。孕妇身体虚弱虽然不严重,但恢复也慢。在上述情况下,当阴道形成负压时(如仰卧、吸气等。),空气进入阴道最深处(穹窿),当你起身或增加腹压时,空气从阴道排出,并伴有频繁的响声。这种负面打击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1)服用大补气血、升中气的药物;(2)增强体质,促进产后恢复。(3)局部肌肉锻炼,除产后保健锻炼外,重点是盆底、肛门、阴道肌肉收缩锻炼,有利于产道的恢复。2.阴道感染有些患阴道炎的女性也有阴道排气的现象,但在这类患者中,从阴道排出的气流大多较弱,更重要的是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阴道不适的现象。这是因为感染阴道的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并存在于阴道内。当体位改变或腹压增加时,这些气体会从阴道排出。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厌氧菌或阴道毛滴虫。出现这种情况,要去医院看妇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3.直肠阴道瘘这是一种罕见的原因。因为直肠和阴道之间有一个异常的通道(瘘管),当肛门排气时,少量气体通过瘘管进入阴道,然后排出体外。其原因可能是先天的或后天的。前者称为先天性直肠阴道瘘,出生时就存在,所以从新生儿开始出现症状。后者主要由产伤、直肠或阴道手术创伤,或晚期癌症、直肠与阴道间隔膜坏死引起。症状出现在分娩后或手术后不久,或伴有晚期癌症(大便或阴道有脓血)。这种情况需要去医院检查,修复手术或者治疗癌症。根据伴随症状,阴道吹气患者可分为气虚、肠燥、肝郁三型。气虚型:间歇性阴道吹气,有轻有重,伴有精神疲乏,气短,面色苍白,舌淡白,脉弱。这是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行无力,内气不规律,不要走旁窍,造成阴吹。治疗应益气、清脾胃。方药加味补中益气汤:炙黄芪30g,党参20g,炒白术15g,当归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枳壳10g,木香1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肠燥型:阴道吹气严重而持续,伴有便秘、口渴不安、腹胀、舌苔黄腻、脉滑。这是由于热结胃肠道,阻塞腑脏,胃气泻下,驱走前阴,导致阴吹。治疗宜润燥、通便、理气。方剂选择大承气汤合增液汤治疗。大黄10g(下)、芒硝10g(口服)、枳实10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每日1剂量,水煎。排便缓解后,除去芒硝,加入瓜蒌10g。肝郁型:阴吹,伴胸闷胀满,两侧疼痛,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细。证候为情志郁结、气滞。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理气为主。柴胡疏肝散的处方为:柴胡15g、川芎15g、郁金15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20g、木香10g、川楝子15g。阴道吹气患者可根据以上辨证分型选择方剂,一般治疗5-7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