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低应该怎么治疗?

贫血

贫血是指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降低到正常以下。但由于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测量技术的复杂性,一般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同年龄段、同性别、同地区患者的正常标准。

国内正常标准略低于国外。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如果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5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dl,可认为是贫血。12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值比成年男性低15%左右,男女生无明显差异。海拔高的地区一般更高。

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下降一般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成正比,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红细胞数下降相对小于血红蛋白的下降,所以贫血较轻时红细胞数不能低于正常。相反,在大红细胞性贫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相对较高,而红细胞计数较低。当脱水、水潴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总血容量尚未恢复正常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临床上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另外,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含有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测定结果高于实际贫血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发病率极高,包括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在儿童和孕妇中发病率较高。我国7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病率为40%。

因为儿童和孕妇身体上需要更多的铁,而日常食物中又没有足够的铁,所以缺铁性贫血也叫营养性贫血。需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只要调整好日常生活和饮食,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会损害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部分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抗癫痫药、抗风湿药(如保泰松、吲哚美辛)等。物理因素,如X射线、B(12)γ射线、中子等。,会损伤骨髓,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不能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

失血也是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种出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都应积极治疗。

贫血是指一定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贫血是一种综合症,可以出现在很多疾病中。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三:造血功能差(常因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被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入等。),红细胞的过度破坏和失血。血红蛋白是输送氧气的载体,所以贫血后可出现全身组织缺氧的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活动后气短等。

所有贫血患者一定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药方

1.贫血的原因很多,要仔细查病因对症下药,不要随便吃“补血”。

2.贫血患者不宜偏食,注意食用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如青菜、蛋、肉、鱼、水果等。

3.儿童生长发育和妇女孕期、哺乳期对造血物质的需要量较大,应加强营养。如果食补不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和叶酸。

4.月经量过多的女性也要及时补铁。要搞清楚有没有妇科病,先把妇科病治好,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恢复。痔疮出血或钩虫病患者应及时治疗,否则长期慢性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5.胃及小肠手术后患者、慢性胃炎患者及胃酸减少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应注意检查。如果发现贫血,要积极治疗。

6.老年人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楚病因,以防漏诊肿瘤疾病。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我国正常人的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万-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万-5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2 ~ 16g%,女性为11-15g%。一般认为男性红细胞数小于400万/m3·mm,女性红细胞数小于350万/m3·mm,女性红细胞数小于12g %。

红细胞除水外主要含有血红蛋白,所以血液是红色的。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贫血时,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携氧能力减弱。导致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各种贫血症状:面色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运动后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跳加强等。严重的病例会导致贫血、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贫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以及贫血的原因和速度。贫血速度越快,症状越严重,而慢慢出现的贫血由于人体的适应和代偿,症状相对较轻。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要了解贫血的原因,首先要了解红细胞在体内不断更新的过程。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中被清除。骨髓是成人制造红细胞的工厂。婴儿红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生长,成熟后不断被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以保持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恒定。因此,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红细胞过度丢失是贫血的两大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入,引起骨髓贫血;缺乏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贫血。2.红细胞过度丢失,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寿命缩短,过度和过度破坏,即溶血性贫血;失血过多引起的失血性贫血。此外,慢性感染、肿瘤、肾炎、尿毒症、肝病、内分泌失调等。可伴有贫血症状,称为继发性贫血。因为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需要找出每个患者贫血的确切原因,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没有万能的补血药物。

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接近

根据贫血的速度和程度,卧床症状会有所不同。急性和重症病例往往提示急性丢失。

血液或溶血;起病缓慢往往提示造血物质缺乏或慢性失血。其主要症状是皮肤、粘膜和口腔。

嘴唇和指甲苍白、疲劳、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严重时可出现心慌、

呼吸急促,甚至心脏增大等。健康指南:

病因防治: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病因治疗。对于那些失血,如月经过多,厌食

急慢性出血、钩虫病、痔疮出血和造血功能障碍、铁吸收、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应及时查找原因,补充造血原料,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诱发溶血性贫血

由于积极预防,如输血、吃蚕豆、某些药物等。,努力避免致病因素和摆脱某种环境或

不要做剧烈运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与人体过敏体质有关的药物,如氯霉素、他巴唑、水杨酸、吲哚美辛、冬眠灵等。

应注意慎用此类药物。对于从事X射线和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防护。

早期检测血象。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和其他病毒感染可以减少一些病毒感染。

引起的贫血的发生。

2.劳逸结合:对于溶血性贫血,轻中度慢性患者可以适当运动,重度患者卧床休息1到2。

周,症状缓解后,可以起来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缺铁性贫血等造血物质不足,

巨细胞性贫血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来缓解,如散步、练十八法、鹤等。

项桩气功等。,严重的时候可以考虑卧床休息。对于造血性贫血,根据病情,如血红蛋白低于5

g、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房间清洁,避免探视,严禁接触感冒,防止交叉感染。

加重病情。恢复期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活动。运动量是活动后不感到心慌、气短、疲倦。

增加到一定程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健康的恢复。

3.饮食调整: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一定要多样化,食谱要广,不能偏食,否则会因

贫血是由于缺乏某些营养素造成的。要有营养,容易消化。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严格。

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乳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等。

水果、绿叶蔬菜等。多喝茶可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利于治疗巨细胞性贫血。

但是缺铁性贫血不适合喝茶,因为喝茶不利于身体对铁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

有利于铁剂的吸收。避免辛辣、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配合滋补饮食来补充身体。

身体。

酒可以治疗贫血。

适量饮酒有助于恢复健康。因为葡萄酒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

B2、C和B12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先健脾治疗肾性贫血2001 5月24日9:34:0新华网

肾性贫血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当血肌酐超过3.5 mg/100 m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主要是因为:①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②血液中有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③营养不良、缺铁或叶酸等。因此,在肾性贫血的治疗中,应根据病情补充铁剂或叶酸,并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根据中医辨证,肾性贫血多为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与脾肾有关,治疗肾性贫血常需健脾生血。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必补”。只有健脾胃,增强对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才能正常生血。脾气壮了才能养肾。贫血初步检查(65438+2月7日10:34)

问:如果发现贫血,最初应该怎么做?答:经常有人来门诊体检,是因为验血时意外发现自己贫血。这时,医生通常会再次检查全血细胞计数(CBC),并加上网织红细胞计数(FOBT)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过高,说明红细胞生成速度加快,可能出现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出血,需要进一步调查。如果发现大便潜血呈阳性,则意味着消化道出血,医生会进一步安排胃镜或直肠镜检查,查找出血部位和原因,并进行治疗。如果大便隐血反应阴性,贫血仍然存在,根据红细胞体积(MCV)的大小分析贫血的类型,给予对症治疗。如果红细胞体积小于80fL,称为球状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需要检查血清中的铁(Fe)、总铁结合力(TIBC)和铁蛋白。如果确定是缺铁性贫血,就要补铁。如果红细胞体积大于100fL,称为球形贫血。常见原因有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再次检查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TSH),如果有缺乏就补充。如果上述结果正常,应排除慢性病、肾功能异常、遗传性贫血、癌症等。如果贫血持续,找不到贫血的原因,就需要转诊到血液科做深入检查。中医防治贫血探讨2001 5月14 6月15:14:0光明。com胡

谈到贫血的防治,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食疗,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动物肝脏、豆制品、瘦肉、鸡蛋、芝麻、乌鸡、桂圆等。,采用西药(铁、叶酸、维生素B 12)和输血(全血、浓缩红细胞等。).其中输血疗效最好,但不能常输,有肝炎、艾滋病、输血反应之忧,只适用于失血后重度、重度贫血。西药疗效好,见效快,但有些副作用大,难以坚持,只能治标;食疗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适合预防。如果有影响消化吸收的胃肠疾病,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容易坚持,副作用少?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为: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功能(相当于西医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饮食营养物质能为体内血液的产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称为脾的生血功能。如果脾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造血不足,即发生贫血,从而影响机体和各种功能活动,这与大多数因厌食和胃肠疾病引起的贫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现象是一致的。因此,脾虚在贫血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治本”的原则,健脾有利于贫血的恢复。脾还有“控制血液”的功能,即控制血管中的血液而不溢出。脾虚则脾失控制,血溢于脉外,脾健则血不溢于脉外。对于那些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患者,健脾不仅有补血的作用,还有止血和“止血”的作用。“脾旺四季不受邪”,即健康的脾能抵御疾病的侵扰而不生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健脾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因此,服用健脾中药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贫血。如果不方便煎服中药,也可以选择健脾生血颗粒等中药或中西药复方制剂长期服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健(2000年5月18日上午10:32)

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0%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老年人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指甲苍白、耳鸣、乏力、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心绞痛。因此,老年人贫血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诊断和治疗。老年人贫血有三个特点:一是恶性循环中的一些潜伏性或非潜伏性的慢性疾病可引起贫血。因为贫血容易被人忽视,会加重一些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贫血会加重。二、双侧贫血可能是由于血清铁减少,导致缺铁性小细胞色素减退性贫血,也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性贫血,即所谓的增色性大细胞贫血。他们中的大多数两者都有。但也有贫血占优势的情况。

第三,如果出现恶性肿瘤贫血进行性加重或靶向治疗后无效果,则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通过老年人的特殊贫血,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容易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老年人骨髓中的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取代。70岁以后只有30%左右的骨髓产生血液,这是贫血的根本原因。2.老年人的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比如三磷酸腺苷减少会改变红细胞膜,会缩短细胞寿命。3.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如果睾酮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的效果也会下降。4、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病,常影响造血功能。比如慢性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病因免疫因素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引起铁代谢紊乱,导致贫血;癌症中晚期,贫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5.部分老年人因偏食、胃肠功能紊乱、吃得少或有严重烟酒嗜好,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警惕无症状贫血(2000年3月10,下午03: 01)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正常降低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30 g/L,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20g/L;男性血细胞比容低于39%,女性和儿童低于36%。

当然,明显的贫血很容易被发现。外观上,贫血患者神情阴郁,无精打采,眼睑和结膜苍白,面色无华。经常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状。因此,急性贫血和中度贫血容易引起重视,也便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但必须注意的是,除了容易诊断的贫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只有在验血时才能发现贫血,即所谓的“无症状性贫血”。正是由于病程缓慢,症状潜在,患者有一定的适应代偿能力,所以容易被忽视,往往延误诊治。正如专家指出的,贫血不仅代表造血系统的功能障碍,也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它常常是恶性肿瘤、肾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肝脏疾病的前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和癌症中。可以说,追溯贫血的源头,非常有利于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严重疾病的早期诊断,做到防患于未然。认为没有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贫血症状就不会有贫血,这是非常有害的。

与其他疾病相比,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最简单的方法是掀开下眼睑观察眼睑结膜的颜色,或者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条件差的诊所都可以做。一旦确诊贫血,更重要的是尽早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找出贫血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是由造血系统本身还是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从而根治和根除。如上所述,导致贫血的原因很多,往往预示着系统的严重异常。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继续探究原因。

事实上,甚至可以发现“无症状性贫血”,因为一旦形成贫血,血液中的携氧功能就会下降。虽然患者在平静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但稍加运动就容易出现心慌、气短、气短,还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乏力、耳鸣、头重等其他症状。因此,只要你认真注意观察,应该可以尽早发现潜在的慢性“无症状性贫血”患者。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症状性贫血”虽然看起来不严重,但往往潜伏着严重的情况,一定要追究到底,不能掉以轻心!正视孕妇贫血的意义(12月13,1999,03: 41 pm)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大约一半的孕妇患有贫血,而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反馈显示,孕妇贫血一般有以下表现:一是乏力、头晕、厌食、失眠;二是皮肤、甲床、嘴唇等部位苍白;第三,皮肤干燥,头发暗沉,脸上出现色素沉着;四、秋冬免疫力下降,怕冷容易感冒。

临床研究发现,贫血的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产生的抗体少,巨噬细胞的作用减弱,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此外,孕妇贫血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贫血会造成胎儿慢性缺氧,从而影响胎儿一些重要器官的发育,如脑组织、神经系统等。儿科门诊经常见到的新生儿,面色苍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身体和智力都比正常婴儿差,而且大多是妊娠贫血的受害者。贫血的孕妇在分娩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贫血并发症是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妇幼保健专家建议,孕妇应该接受贫血治疗,预防贫血。预防孕妇贫血,一是要注意饮食结构,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第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血的保健品或药物。

王武忠(4月21,2000,10: 32 am),遗传性贫血。

贫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通常大多数贫血是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而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占补铁后不能纠正的贫血的相当一部分,即所谓的“原因不明的难治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一般在幼年开始,通常是逐渐的,有时轻有时重。除了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等贫血的常见症状外,皮肤和眼球发黄是比较有特点的表现。有黄疸时,尿液颜色常变黄加深。严重时尿液颜色可深如酱油。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根据病因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血液中红细胞膜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正常的红细胞看起来是凹的、碟形的,当红细胞膜发生变化时,红细胞会变成球形或椭圆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非常细的毛细血管时,可能会被压碎。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出现贫血。

第二种是溶血性贫血,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地中海贫血就是其中之一,在广东的发病率高达5%。地中海贫血主要分为两类。血红蛋白α链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地中海贫血A;血红蛋白β链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地中海贫血b,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重型地中海贫血A型患者通常是死产或出生后立即死亡。死胎有水肿,肚子很大,胎盘特别大,所以也叫“水肿胎综合征”。而重型地中海贫血B往往在出生时并不表现出异常,几个月后逐渐出现面色苍白、痴呆样、发育不良,贫血越来越严重,往往需要间歇性输血来维持生命。以现在的医疗水平,生病的孩子即使尽力治疗也很难活到成年。与重型地中海贫血不同,轻型患者非常轻微,往往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度贫血,体力、智力、寿命不受影响。如果两个患有同一种轻度地中海贫血的年轻人结婚,有1/4的几率生下一个重症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像广东这样的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会生下重症孩子。目前对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产前诊断,防止重症患儿的出生。

第三种类型的遗传性贫血是由红细胞中缺乏酶引起的。红细胞中有很多酶,对维持红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果红细胞中缺乏正常量的酶,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阻碍,红细胞就容易被破坏。在由这种酶缺乏引起的贫血中,最常见的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广东是本病的高发区,约有5%的人患有此病。这种病的人通常身体健康,但在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或食用新鲜蚕豆后,会破坏大量缺乏G6PD的红细胞,从而出现面色萎黄、发热、尿液呈酱油色等急性溶血症状。因为吃蚕豆会引起癫痫发作,所以也叫蚕病。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复杂,常规实验室检查往往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对于难以诊断和治疗的“不明原因贫血”要尽量做一些特殊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确诊后才能进行正确的预防和治疗。

了解贫血小阳(2000年4月19,03: 13 pm)

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在医学上,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即男性低于13g/dl,女性低于12g/dl,孕妇低于11g/dl。大部分人都不做常规检查,所以在贫血早期,往往会被人忽视,直到发展成严重贫血,影响生活和工作时,才会引起重视。但此时治疗不仅费钱费力,而且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事实上,贫血早期有很多症状,如厌食、偏食、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差、入睡困难、夜惊夜啼、易受各种感染、发热、感冒、腹泻、头晕、头痛等。对女性来说,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蜡黄,口唇无血色,发黄无光泽,食欲不振,失眠。有些女性经常莫名其妙地烦躁易怒,严重时会出现痛经和月经不调。所以,如果你有以上症状,首先要考虑贫血的可能。如果掌握了以上相应的症状,并及时进行自测,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或保健治疗。

参考资料: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降低到正常以下。但由于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测量技术的复杂性,一般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同年龄段、同性别、同地区患者的正常标准。国内正常标准略低于国外。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如果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5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dl,可认为是贫血。12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值比成年男性低15%左右,男女生无明显差异。海拔高的地区一般更高。

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下降一般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成正比,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红细胞数下降相对小于血红蛋白的下降,所以贫血较轻时红细胞数不能低于正常。相反,在大红细胞性贫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相对较高,而红细胞计数较低。当脱水、水潴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总血容量尚未恢复正常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临床上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另外,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含有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测定结果高于实际贫血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两个形态学特征,将所有贫血分为正常细胞型、低色素小细胞型和大细胞型三种类型。

(1)正常细胞贫血:MCV在正常范围,即80 ~ 100 fl,MCHC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即32% ~ 36%,少数略低于正常值。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高,MCV可能超过正常范围。有急性出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炎症、肾功能衰竭、肝病、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和大多数溶血性贫血。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 < 32%。有缺铁性贫血、铁幼细胞性贫血、各种类型的海洋性贫血和某些血红蛋白疾病。

(3)巨细胞贫血:MCV > 100 fl,MCHC > 36%。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有其他原因或代谢紊乱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从红细胞的形态特征推断贫血的发病机制和可能的原因,特别有助于小细胞色素减退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但正常细胞性贫血包括多种不同原因和机制引起的贫血,这种分类过于简单。另外,这种分类要求MCV和MCHC的测定结果必须准确,一般使用电子自动测定仪器更可靠。如果用手工操作和离心的方法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然后计算MCV和MCHC,误差较大。如果一个数据不准确,就会影响形态学分类的结果和结论。

贫血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可以分为几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贫血可分为三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和失血过多。

(1)红细胞生成减少的贫血可分为两类:

①骨髓衰竭: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果骨髓产生的多能干细胞数量过少,就会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定向干细胞缺乏,可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调节功能障碍,会发生贫血、内部肾衰竭吗?br & gt参考资料:

/s?wd = % C6 % B6 % d 1% AA+& amp;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