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尿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尿频主要是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稳,膀胱克制力不足所致。此外,疲劳,脾肺两虚,上虚不能控,土虚不能使水,膀胱无力,尿频。所以尿频多为虚损,需要调理,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物,少吃肉,多吃蔬菜。

尿频的治疗:

三岁以上的孩子在睡眠中出现的不自主排尿称为尿床或遗尿症,有家族倾向,但西医没有找到遗传证据。孩子白天尿频,尿急,每次尿多或少,晚上尿床,有的孩子X线检查可以看到隐性脊柱裂。有研究认为,隐性脊柱裂与遗尿症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少数隐性脊柱裂患者有尿床症状,大部分隐性脊柱裂无症状,不需要治疗,对健康没有影响。目前西医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毒死蜱或副交感神经阻断剂和拟交感神经药,如阿托品和麻黄碱,也有人使用抗利尿激素,如精氨酸加压素或凝血素等。有些患者虽然有效,但复发率较大,单纯尿床的患者应用抗利尿激素,由于有些适应症难以掌握,仍有危险性。西医的行为疗法要求家长定时叫醒孩子,养成排尿习惯。多次叫醒熟睡的孩子,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还会影响家长的睡眠,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弊大于利。所以,多次叫醒熟睡的孩子小便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正常孩子在一夜睡眠中不排尿或只排尿一两次,且能排尿醒神,让孩子自主排尿是治疗孩子尿床的根本目的。在这方面,中医有很大的优势。但儿童体质娇弱,临床用药不仅要有效,还要更安全。莲藕、鸡肠、龙骨等。,这些中药在药理学上证明了对儿童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积极作用。同时结合中药外敷对神阙穴的特殊刺激作用,刺激肾阳,被大量儿童和成人使用。疗效满意,使用三天后可明显减少尿量,部分当天就有效果。他们坚持使用一个疗程(20天)。白天尿量正常,晚上睡觉没尿,或者能起来尿一次。同时提高孩子体质,比如睡觉不出汗,睡眠质量好,白天精神好,感冒感染少。成人也能迅速纠正多尿、尿频症状,阳痿、怕冷、嗜睡、乏力等肾阳虚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满意。

偏方1:

组成:韭菜籽6克,水和酒各一半。

用法:将韭菜籽磨碎,用水和酒混合,给孩子减量。

适应症:尿频。

偏方二:

组成:鸡肠1 ~ 2条,黄酒或米酒适量。

用法:鸡肠洗净,切段。翻炒至熟。加1汤匙黄酒和少许盐食用。

主治:尿频、夜尿。

1.尿频。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用明矾水浸泡,焙干,分粉。每次两元,米汤送。

2.食谱(阳痿)。用嫩鹿茸一两片(刨平切片),加山药粉一两片,装入布袋,放入缸中七天,然后开始饮用,每次一杯。一天吃三次。同时将酒中的鹿茸焙干,制成丸剂。这个配方叫做“天鹅绒酒”。

3.另一边(解渴水)。用一只野鸡加五味做成汤,肉也可以吃。

4.尿频。去掉茴香(不定量),加少许盐,翻炒。

偏方三:

丁贵的暖脐贴敷在神阙穴(肚脐),效果不亚于任何一种敷脐药,药店有售。

治疗尿床,首先要知道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遗尿症。如果是原发性遗尿症,也一定要知道是什么类型。

根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将该病分为四型,对选择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白天尿频型:夜啼频繁,常≥2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功能失调。

觉醒障碍:尿湿后仍在睡觉,难以醒来,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多,但尿床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障碍。

混合型:a .昼频+觉醒障碍,b .昼频+夜间多尿,c .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原本认为遗尿症的治疗是世界难题。在过去的两年里,SNM骶神经调节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编辑本段】尿频注意事项:

神经性排尿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5岁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到每天20-30次,甚至40-50次,达到每小时10次以上。每次排尿量不多,有时只有几滴。

神经源性尿频的病因:1。由于儿童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这种功能是最脆弱、最容易受损的,这是儿童易患此病的内在原因。2.该病易因外界冲击和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常因家人去世、环境变化(如进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引起的紧张或焦虑而诱发。),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害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