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人性1
近两年,在微信官方账号或者短视频里,我们经常刷她。在很多讲座中,她也会讲一些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话题。
李玫瑾教授的真实身份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第一犯罪心理学画像”。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很多案例都分析的很详细,深受大家好评。
《模糊的人性》主要记录了李玫瑾教授访谈的一些聊天记录,包括她的学术著作和论文。
这本书收录了马某某杀害舍友、林某某毒死舍友等一些轰动一时的案例。还包括李教授对我们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深入分析,比如暴力伤医,比如性侵。很多观点可能是颠覆性的。比如很多性侵者外表温柔。
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人在童年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正如李玫瑾先生所说,所有的社会问题,在像我这样的心理学学者看来,都是人类的问题。我的第一句话是,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第二句话,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变态?为什么犯罪这么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心就会乱,你再去教育也没用。
在这本书中,她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的恶性刑事案件分析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成因。阐述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中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
以下节选了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人的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是情绪,情绪的发展是有步骤的。早些年,父母其次是同学,然后是老师和学生,然后是同性和异性。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有时候是一件救命的事情。
健康的人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心理发病期”多在12岁左右到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起源于12岁之前,大部分起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是早期的问题。六岁以前,父母很少和孩子在一起。当这种成长环境被破坏,人性就会混乱,以后再去教育也没用。
在父母的个人教养中,你的孩子是在复制照顾者的观念和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者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
有一个基本原则,当你和外界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外界找原因。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只要内心纯洁就好。一个人内心的痛苦很重要,因为他只能知道外界,而不能知道自己。能认识自己的人不痛苦。
如今,人们的心理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所以透过潜移默化的人性去看待人和社会,其实是在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