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分享:顽固叹息,反复腹泻,尿频,经典中医辅助。
邻居介绍我疗养后:感觉浑身不舒服,问他主要症状。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腹胀、尿频、不由自主的叹气(外人看来更明显)。
他自己说看过很多中医西医。广州各大医院的中医看了很多。其实他自己也说这个病已经快十年了。
中医也吃了不少门,也快放弃了。反正就是不好。腹泻症状加重时,吃几天藿香正气丸。尿频吃点消炎药。
尿频尿急的时候吃点阿莫西林,可以稍微缓解一下。
但她说吃了消炎药后,整个人崩溃了,浑身无力,没有力气。
对于这些问题,她反反复复看了十几年,快20年了,几乎对自己的病都放弃了。
我以前治疗吃热的中药,附子干姜理中汤,附子也吃了60多克。疏肝理气...吃了很多。
另外,我吃过很多清热去火的小便问题。
看她的舌头。它是红色的,有一点皮毛。
还有就是常年口干口渴,喝水不解渴。
怕冷,手脚冰凉更明显,
很容易感冒…
以上是患者的病情和一般治疗。
刚接触这个病人的时候,一开始脑袋很乱。
辩证来说,并不复杂,就是阴阳两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等等。
根据六经辨证,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同用。
这样的病人。脾胃也差,气很弱。
难点在于,辨证完成后,需要吃药,它的一个效果才能发挥出来。
比如临床上常见几个脾胃非常虚弱的患者。有气虚,脾虚,肾虚等等,但是你用这些补药。不吸收。
严重的话,就算喝了中药,还是中药。真的就像那句话,酒肉通肠。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吃的东西,米饭米饭,蔬菜蔬菜,中药。
这类患者,我们称之为胃气和脾土下降,药物治疗,很难调整。
如果有气血两虚的患者,在《黄帝内经》中也有提示,这类患者在脉象上表现为虚弱。
说到治疗,针灸的效果也不好,往往要用甜药来补。
你必须非常小心地平衡阴阳,不能用热药或感冒药。慢慢享用这个平和的小处方。
认为其胃气虚弱,治疗一定不能用大补大清的药。
我在迷茫的同时,想到了黄帝灵枢经里的一句话。
这里提出“如叹”这种病的医案,然后给出它的治疗方法。
虽然给出了针灸治疗的方案,但是用药的合理性是一样的。
因为病人怕打针,就给开了一两张中药小方子。
我用了桂枝汤和四逆散,两个小方子。桂枝汤补中焦,温心阳,四逆散通心包经,同时加入玉瑾、香附两味药,疏肝理气,使少阳之气在全身得到提升。
开了四剂。
服药后,病人回到诊所,她有明显的感觉。吃了药之后,整个人都比较放松了。说,之前吃了那么多药也没啥感觉。吃了你的方子没什么感觉,但是感觉很舒服。
在她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她叹气的次数少了很多。前两句,叹三声,长。否则,我不能接电话。
他自己也补充说排便很多,偶尔尿频,改善不明显。
有了一次吃药的基础,我心里有底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加了干姜。加补骨脂、山药、芡实补脾胃,健脾纳气。
第二次调整后,她频繁的大小便终于改善了很多。
上周我休假,她说不用回来复诊了。这个星期她回来了,因为她感冒了,经常去小便。
然后给她开了四剂药,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了部分补剂,加了茯苓和桂枝,以解表理气。
这个病人的治疗给了我一点感触。
她的病程很长,常规的方法都用过了。滋阴清热,温补脾肾,能用的都用了好几遍。
就在这几个月,我在研究黄帝的陵舒静。书上看到哪里,病人的病就跟到哪里,这是真的。
你可以说她开枪了。
当然用了两个方子,还是在《伤寒论》的辨证方子和经方框架下用的。
患者开始辩证用药时不知所措。但是,我突然想起灵枢经的那句话给了我启发。如果我通过这样的思路来治疗,效果会更好。
这又一次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中医经典的魅力。
一个经典的条款,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看着看着可能会有所关注,但说不定会被患者自己击中。
如果我不把《黄帝内经》从头再仔细读一遍,我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病人,我还是会用和以前的医生一样的治疗思路,效果也好不了多少。
一点点感慨和体会。也建议身边有余力或者有点基础的朋友,想深入学习中医,或者介意回归中医经典,深入细致的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上的经典著作,给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和原则,非常好用。属于内功心法范畴。
至于《伤寒论》,他把理、法、方、药结合起来,不仅教会了我们辩证法,还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实用、有效的药方。
在临床上,效果还是很好的。这属于剑谱政变范畴。
我觉得这就是中医经典书籍的魅力所在。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提高了治病的技巧。
以上是杨二近期治疗的一个疑难病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喜欢叹气的患者,或者有什么好的方法,请给我留言。
我是杨二,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
有眼不识红栀子花,愿为熊胆作君子,继四圣与黄奇之技。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