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事之八——论养生经典
有个弟子叫更桑初,对老子讲的大道深有体会,住在北方的山上。住了三年,这个地方的民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种田能吃饱,女人织布能穿暖,而且都是尽心尽力。孩子是无辜的,人民是和谐的,世界是和平的。大家都想推举庚桑初为国君。耿桑初听说后,很不高兴,想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他的门徒不明白。耿桑初说:“一只巨大的野兽,张嘴就能吞下一辆汽车,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但它独自在山林外行走,难免会被人抓住。”一条巨大的鱼,张嘴就能吞下一艘船,力气可以说是很大了。然而,当它跳到沙滩上时,一群蚂蚁可以把它吃掉。所以鸟喜欢天高,野兽喜欢密林,鱼喜欢海深,兔子喜欢很多洞。天高,鸟能飞;林密,野兽可以躲藏;海很深,鱼可以潜到水底;洞很多,兔子也能逃。他们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同样,善于救人的人也要收敛一点,隐藏自己的踪迹,所以喜欢卑鄙和平庸。"
耿桑初的一个弟子叫南荣,今年30多岁,今天听了耿桑初的这番话,想向他请教如何修佛。耿桑初说:“古人云:一只地蜂孵不出毛毛虫,一只越南鸡孵不出天鹅。各有各的能力。我的智力有限,教不了你。何不南下宋向老子先生求教?”南荣告别耿桑初,冒着风雪,走了七天七夜,来到了老子家。
南荣见老子曰:“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教,特行七日七夜,来此请教圣人。”老子说:“你想问什么?”“修炼之法。”老子说:“修佛之道,在于心平气和,头脑清醒。一个心平气和的赤子之心,才能洗去心中的污垢。你心里的污垢是什么?一个是对物质的渴望,一个是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我们能摆脱这些欲望和欲望,我们的内心就会非常平静;安心,无论是行动还是安静,都是自然的。动作自然的时候,他心里什么都没有。所以他该睡就睡,该起就起,该走就走,该休息就休息。外面发生的或出现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扰乱他的心。所以学修道的方法就是去除内心内外的欲望。那些已经达到道的人将会忘记他们内在和外在的欲望。内,指心;外面,指的是东西。内外兼除,就是去除内心的欲望,去除外界各种物欲的诱惑;内外忘,指的是忘记内心欲望和外界物欲的诱惑。从去除到遗忘,内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回归自然,就能达到大道!现在,你执着于学道,这是欲望。如果能摆脱求道的欲望,内心自然会宁静;安心,大道可建!”南容听了这话,苦心求道的心思顿时烟消云散,如释重负,身心变得清凉豁达,从容淡泊。于是我谢过老子,说:“先生一言,胜于十年修行。现在我不要求修道。我希望你能教我如何保持健康。"
老子说:“养生之法,应顺其自然。行动的时候不知道方向,安静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遵循自然规律就好。天地万物都是阴阳相互作用形成的。静止的东西是阴性的,运动的东西是阳性的,人的内在本质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的。行动要像流水,安静要像镜子,反应要快而响亮。这才是养生之道。”南荣问:“这是养生的完美境界吗?”老子说:“不是,这是净化你的心,这是进入自然的开始。欲入至善境界,与兽同生而不思其卑,与神同乐而不思其富;做事标新立异,静下心来不去想策略,不去管行动,没有和人交流的欲望和欲望。”南荣问:“这就是完美的境界吗?”老子说:“还没有。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像枯枝一样立于天地之间;心就像身体里烧焦的叶子。这样,炎热的夏天你不觉得热,下雪的冬天你不知道冷。一剑伤不了他,一虎一豹也伤不了他。所以祸患必不临到他,喜讯也不临到他。无灾无福,故忘苦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