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板块控制图释放了哪些关键信息?

城市逐渐成长,以市中心为点,由于溢出效应,最终会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板块。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都的房地产界已经分为大大小小几十家。

还是因为开发商标榜区域地理位置的需求;或者是为了媒体方便写作包装,然后盘子的势头越来越强,最后被房产数据机构整合成一个既定的系统概念,被陆续使用。

目前,北新板块的出现也符合城市的成长规律,更具标志性和创新性。

北新板块因实力而生,尘埃落定。

与过去十年野蛮生长的那些板块不同,华府板块、新川板块乃至北新板块这几年的崛起,或多或少都有政府更科学、更系统的引导。

也就是在居民和产业聚集到某个区域之前,政府就开始联手西南建筑设计院、仲量联行这样的大型规划设计机构。从专业角度来看,未来居住和就业人口结构、规划产业层次、供地规模、交通商业、教育医疗设施、入驻开发企业、目前房价和地价数据,以及该板块从规划到基本建成的规划周期都想清楚了,形成了详细的市级规划方案和概念稿。

其实北新板块并不是官方一厢情愿的产物。

2012,城北荷花池商圈搬迁,“北改”全面展开。近两年,以碧桂园、保利、绿地、优品道为代表的大型品牌房企争相入驻。

2015,金牛区政府正式提出“南部旧城改造,北部新城建设”的战略思路。南部旧城改造主要围绕三环以内旧城改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北部新城建设主要利用北部新城及三环外其他区域良好的生态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作为金牛区建设“四位一体”“科贸之都、文化北城”的重要支撑。

2065438+2006年5月,华侨城与金牛区市政府签署“文化北城”项目合作协议,将城北尤其是北新板块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在这一点上,市场和官方两条发展线索不谋而合,北新板块在酝酿初期达到临界点,板块应运而生。

▲北新板块四路划分示意图

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为行业提供更准确的市场调研,也为行业北方的投资获得一些收益。金牛区市政府、赛纳宁、市规划设计院、仲量联行、瑞丽数据等。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实地数据调查分析,将北新板块4界定为东起船山路117,西至北兴大道西侧,北至淠河,南至三环凤凰山街范围内的区域。

从行政区划来看,除了属于新都的大丰板块,板块内大部分区域位于金牛区北部新城。仅北部新城就占地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0.8平方公里,占地77%,户籍人口5.3万人。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北新板块比较合适。

北新板块地广人稀,配套设施比较强大。

在最新公布的板块控制图中,瑞丽观察人士看到,未来将形成都市中心、文化中心、绿色中心三个中心,现代商务区、科技创新区两个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现代景观新城。

▲北新板块“三心两区”空间格局图。

围绕“三心”文化、生态、城市逐步展开。

杜新将被建成未来成都的副中心。在北星大道两侧,以高端服务业为核心,打造集创意办公、特色商业街、品质住宅于一体的北新板块城市花园CBD。

文新依托金牛区天回镇独特的汉唐文化、丝绸之路、生态旅游,打造集古镇、特色产业、主题社区于一体的天回大观。突出区域旅游特色,以文化旅游提升周边价值。

绿心以植被丰富的凤凰山公园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养生为主线。通过资源挖掘和产业培育,形成北部新城的休闲之心。

“两区”支撑现代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带来GDP和大量人口。

如何引入人口来盘活区域价值,是解决城市增量发展和新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合理规划升级的产业布局恰恰可以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优化人口结构。

以现代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为主的两大工业区的发展,将颠覆人们对北新板块“物流配送”、“商品交易”、“城郊一体化”等旧印象。

现代商圈:商业一直是金牛乃至城北的支柱产业。以往城北大型专业市场聚集。随着北方改革的深入和中部的转移,专业市场外迁,现代商务区基本形成。然而,过去几年,由于自身配套不足、产业功能单一、电子商务冲击等不利因素,单纯依靠商品交易的城北商贸业发展不容乐观。如何重振城北传统核心竞争力,成为北新板块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商务区的规划中,仲量联行提出了以城北成都国际商贸城为基础,以互联网+和蓉欧+为带动,提升商贸产业的建议。规划显示,未来的现代商圈将以现有的成都国际商贸城为核心,带动整个区域产业链发展,建立免税店、跨境电商体验店、品牌中心店等。提升体验消费,实现商圈国际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办公区实景

科技创新区:说到产业,成都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高新区,更别提成都本地的科技创新产业了。事实上,以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行业在全国举足轻重。该区域中铁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于2014建成开园;2065438+2006年9月,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一期将正式开园,科技创新区初具规模。依托这两个科技产业区,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的支撑下,可以弥补目前暴露出的产业核心集中度不够、产业类型单一的短板。全面建成后,这两个工业园区将吸引超过7万名高科技服务人员,大大优化人口结构,使该地区更具活力。

从整体布局来看,北新板块的大型工业项目远不止以上两个。还有涵碧楼酒店、红星美凯龙等近15大型商住项目,大部分已签约。未来,这些产业逐一实现后,将吸引超过65438+万高科技、高收入的第三产业人群聚集,其消费能力和产业吸附能力具有无限想象空间。

万万没想到多条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可以避免城市病。

▲北新板块轨道交通设计及地面交通线路规划。

以前人们对城北的交通状况抱怨很多,尤其是沙溪线、川陕路、任北线,尤其是川陕路的物流停车场给区域交通拥堵带来了巨大的负荷。类似的交通软肋还有火车北站,它是成都重要的物流和人流集散地。曾经给该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产值,但也像一道人工屏障一样堵住了城北继续向北发展的道路。

北新板块在规划初期就避免了这些城市病——北新板块是交通体系中典型的交通引领发展的新区。区域规划共布设主干道14条,其中穿山路、北兴干线、天龙大道等主干道18条已全部建成通车。包括夏菊路和熊猫大道在内的三条主干道已经部分完工并通车。其他蛛网式的二级公路和支路正在加速形成。同时,更加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目前区域内规划有1、3、5、9、27***、1 BRT、1有轨电车环线五条地铁,目前地铁1、3号线已建成通车。除了完善市内的线路,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也在布局中。

此外,北新板块逐步呈现的教育、商业、医疗设施将构建完善的生活体系。以教育为例,按照区域发展到40万人的规模,板块规划有11所中学,20所小学,32所幼儿园,满足区域教育需求。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主城边缘的新兴板块的宜居和商业发展水平会逐渐把中心区甩在后面,北新板块也是如此。

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中的成都还会有很多无名板块。恐怕到那时,业界也无法明确这些板块的区别在哪里,界限在哪里。北新板块的划定和市级规划的成熟,也为解决类似困境找到了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