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冥想和佛教冥想的区别

在佛教的禅修方法中,通常是以“修心”为主,很少关注生理上的变化,而在道教的方法中,则非常注重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道教有一些打坐、引气、动功、禅定的方法。在传统的禅宗中,除了前期的数息等一些辅助冥想外,冥想只需要冥想。

道教认为,冥想练习的真正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乃至齐静八脉,恢复健康,延年益寿。所以道家主张“双修人生”才是正道。

但是,佛教和道教在禅修方法上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影响下,佛教徒不反对静坐时身体拒绝功德;道家禅修,也更注重心理修养。

尤其是在禅修的高级阶段,佛道的体验呈现出趋同的特点。两人都停止了脉搏,然后可以获得特殊的能量智慧。可以说,海纳百川归本,殊途同归。

扩展数据

静坐姿势的要点:

1,两足蹒跚

先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放在左脚上,这叫金刚坐。先把右脚放在左腿上,再把左脚放在右脚上,这叫一厢情愿的坐姿。两种坐姿都可以,或者腿疼的时候可以交替。如果不能双盘,就用单盘。

2、脊椎挺直

当人们冥想时,垂直的脊柱是关键。臀部要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向下倾斜,让膝盖接触地面作为支撑点,膝盖不要悬空。原则是感觉重心稳定,没有前倾后仰的感觉。

然后把腿、腰、风池穴包在身后。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是需要包头的。上身自然挺拔,不前倾不后仰。百会穴和阴穴在一条垂直线上,但要放松性质。需要注意的是,放松顺畅,经络舒适;僵硬的气滞阻碍了气血的循环。

3.肩部紧张

肩膀要放松下垂,但不要挺胸。冥想时,冥想者双手微举,双肩微收,双肩凹陷。从外面看,肩膀是一条平行线;从后面看,肩膀是圆的。

4.手结固定在肚脐下。

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放在肚脐下面。

5、头是对的

头部挺直,下巴略向前低,后脑勺略后缩,颈部左右动脉导管的活动可稍受抑制。关键是,如果头歪了,腰不能形成空心的直线,这个时候最容易头晕。生于天地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天地之间的灵性的东西。因为这条中线的歪斜,天地之义不会落到你身上。

6、眼睛微闭

打坐的时候,先固定眼睛,然后慢慢半闭眼睛。闭上眼睛,不要下垂。只有你的眼睛是固定的,明亮的,你才能符合规则。往下看的话,不能确定,就坐着休息。

眼睛微微睁开,仿佛闭着又睁开,仿佛半闭着视而不见。随意看桌子前面七八尺,或者一尺二。对于平时用眼工作的人来说,冥想开始时最好先闭眼。眼睛看到前方一米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

7、舌头舔上腭

舌头的前半部分微微舔着上颚,就像一个还没有长牙的婴儿睡着时的样子,这在修道中被称为“搭桥”。我应该走哪座桥?人体有365个大洞,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

百度百科-冥想

百度百科-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