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有哪些名人?

鲁迅

周作人(1885.1.16 ~ 1967 . 5 . 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先驱,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原名_寿(后改为隗嚣),字星,又名、、、,笔名耀寿、仲密、祁鸣、唐智、耀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他是《新青年》的重要合著者,曾担任《新潮社》主编。五四运动后,郑振铎、、叶、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一起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主要撰稿人。

秋瑾

(1875 ~ 1907)民主革命家。女,字玄清,号,别署建湖夏。绍兴人。官绅出身,有通史,工诗,善骑射剑术。光绪三十年(1904),他抛下儿女赴日留学,创办杂志《白话》,创建“* * *爱社”“十人社”。第二年三月,我回绍叔探亲,筹学费,参加光复会。7月赴日本,拜会孙中山,入团,任检讨员,任浙江支部领导。同年冬回国,在《中国妇女报》鼓吹民主革命,先后在绍兴、湖州女子学校任教,并在江浙一带联系党,建立秘密组织,武装起义。三十三年(1907)初,接掌大同学堂督学,联络共产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约好,脱离浙皖起义。7月6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病逝。秋瑾于7月13日在大同学堂被捕,15日凌晨在绍兴玄亭口慷慨赴死。后来,朋友和许按照遗愿被安葬在杭州西湖西陵桥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笔为秋瑾题写了四个大字和一副对联。为纪念秋瑾,绍兴在顾璇亭建了“秋瑾烈士纪念碑”?

王羲之

303 ~ 361,又名303 ~ 379,307 ~ 365,321 ~ 379)晋代书法家。字,原籍郎(今山东临猗)。西晋末年,他随金家南迁,向往山川,定居。之后到建康师从王导。学成后,从郎中做起,后转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成为右军将军、会稽文官,人称。在任期间,他关心人民的疾苦。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人重修兰亭,饮酒作诗,撰写《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来因为与扬州刺史王澍的隔阂,以此为耻,就说自己有病辞职,誓不为官,尽游山河。他的书法被誉为“书法之圣”,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传世作品有《悼帖》《丰居帖》等20余种。?

蔡元培

(1868 ~ 1940)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庆,人之名。绍兴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翰林院授编修。早年,他曾担任邵军中西学校的督学。后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社和爱国女校,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与陶一起组织光复会,任会长,并加入同盟会。后来我在德国学习。1912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除崇孔读经。他与吴、等人在法国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后来北大校长提倡科学民主,主张文学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同情学生爱国运动,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也迫使他辞职。1924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后来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7后,他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央研究院院长、法务部代理部长,招募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晚年,他主张抗日,不满当局的黑暗统治,与宋庆龄、杨杏佛、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上海沦陷,迁都香港,力劝全国合作抗日。1939晋升为国际反侵略会议中国分会名誉会长。1940 3月5日在香港去世。毛泽东发来唁电,称赞蔡元培是“杰出的学者和世界的楷模”。有《蔡元培全集》。?

马一浮

中国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名浮,字太深,后字浮。号詹翁,号谭东,号谭老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六岁回乡。早年参加县考,十天状元,去上海学英语、法语、拉丁语。19岁时,他与谢无量、马军一起创办了《二十世纪翻译世界》,引进欧美理论。应清政府驻美使馆之邀,宣赴圣路易斯任学生督导室办事员,期间游历英德,展出《四库全书》,潜心经学。理解文中的哲理,融合儒释道。崇尚六艺控制一切学术的理论。抗战时期,避难地江西、广西有秦惠玉和玉的作品。1939年在四川乐山创办更名书院,任讲师,撰写更名书院讲义六卷,出版诗集。从1942开始,专家们记住了宋明理学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委员。这套书是马一浮收藏的。

钱三强

1913 ~ 1992)核物理学家。我原籍湖州,出生在绍兴。65438-0936,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的指导下从事核科学研究,发现了铀核三分法现象,加深了人类对核裂变的认识。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巴德微观物理学奖。历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1948和他的妻子何回到了中国。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所长。1954加入中国* * *产党,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及其部门和中国原子能研究基地,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规划局副局长、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副院长,其部门成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浙江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任期。 1992于6月28日在北京去世。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的建立和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竺可桢

(1890 ~ 1974)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字藕舟,又名邵荣、烈祖、赵雄。绍兴上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和唐山路矿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后进入哈佛大学地理系专攻气象学。1918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武昌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学校、南开大学任教。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国际百科全书》编辑部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确立“求真”为校训。抗战初期,他带领浙大师生西进,途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到达遵义。浙江大学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其卓越的办学能力发展壮大。1949前夕,他拒绝去台湾省,只身前往上海迎接中国人民的诞生。1949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质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主任。1962,加入中国* * *产党。当选为第一、二、三、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了研究和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沙漠治理、盐碱地改良、沼泽开发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脚踏实地地进行考察和调查,为我国现代气象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74死于2月6日,是《竺可桢文集》的作者。浙江大学有一座竺可桢的铜像。

(1888 ~ 1984)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原名宋寿,字,笔名克土、高山等。鲁迅的三哥。绍兴人。早年从事教育和出版工作。1932 12,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调查揭露国民党迫害政治犯的罪行,参与解救党员和爱国人士。1945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1948年4月加入中国生产者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后,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副主任。1949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1984于7月29日在北京去世。著有《科学杂谈》、《进化与退化》、《鲁迅回忆录》、《鲁迅旧家的没落》,翻译了《生物进化论》、《生物与生命问题》、《优生学》等。

徐守尚

(1883 ~ 1948)教育工作者。吉诺这个词,数字上去了。绍兴人。早年就读于邵军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结识鲁迅,成为挚友。曾主编浙江潮。30年冬(1904)加入光复会。宣彤元年(1909)回国,在杭任教。1921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教师、科长、辅导员、处长。此后历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兼文书处处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12至今,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成都华西大学任教。鲁迅逝世后,他十分珍惜鲁迅手稿和遗物的收藏和保护,积极筹备《鲁迅全集》的出版,筹备成立鲁迅纪念委员会,为鲁迅纪念文学筹集各种奖金。65438-0945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在台湾省大学任教。1948二月18,在台北公寓遇刺身亡。著作主要有《张传》、《鲁迅年谱》、《中国文献学》、《俞樾传》、《死党鲁迅印象》、《我认识的鲁迅》等。

马寅初

(1882 ~ 1982)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绍兴人。小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搬回了在嵊县的祖籍。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天津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国银行总会计师、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会主席、金陵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重庆立信会计学院教授、重庆大学教授、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他因攻击四大家族而被国民党政府监禁和软禁。1949后,历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社会学部委员。1957发表的新人口论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9月恢复名誉1979。1982年5月10在北京去世。主要著作有《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经济学导论》、《马寅初讲座》、《中国关税问题》、《新人口论》等。

邵力子

(1881 ~ 1967)政治活动家、学者。原名苏寿,字仲辉,笔名莫箐和文泰。绍兴的闫涛人。举人,清末同盟会成员。曾任上海大学代校长,倡导创新文学,主持上海《中华民国日报》,出版《觉醒》副刊。1920年5月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成为上海* * *制片人团),同年加入中国* * *制片人党。65438年至0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与国民党改组。1926年蒋介石反对* * *后,接受了陈独秀和瞿秋白的建议,离开了* * *产党。1927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49曾是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后,离开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NPC常委、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出版了两卷邵力子文集。

陶张成

(1878 ~ 1912)民主革命家。字桓卿,笔名,,别名董和惠姬。绍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主张革命。次年,他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参加革命活动。三十年(1904)与蔡元培等人组织光复会,次年五月与徐锡麟、龚宝全创办大同师范学校。三十三年(1907),皖浙战败,避难东京。后来,他去了南洋,先后担任新加坡《中兴日报》和仰光《华光日报》的首席撰稿人和记者。三十四年(1908)在日本编辑《人民日报》。宣彤二年(1910),章太炎重建光复会,任副会长。第二年,他去南阳筹款支持国内武装起义。回国后,在上海成立了光复会的秘密机关——瑞军社,并积极为杭州、南京的光复会筹划。浙江光复当选临时省议会议长。1912年,陈指示的人在广慈医院被暗杀。著有《浙江案略》、《中国国力兴衰史》、《陶文集》等。为纪念陶烈士,学会参观绍兴东湖、孙中山,专程到陶舍悬挂,后毁于战火,于陶殉难70周年时1982重建。

任伯年

(1840 ~ 1895)清代画家。第一个名字叫哭,又名润衣,字远,是小楼。后来改为“伯年”二字,用了这个字。绍兴县人。从小受父亲指点,14岁去上海樊庄当学徒。他的绘画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未成年时就出名了。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绍兴,他作为旗手加入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留在家乡,住在宁波名师任雄、任勋同治七年(1868)二月随任雄赴苏州。中年以后,他住在上海,靠卖画为生。他的画家陈发洪绶、华严,擅长画人物、花鸟,注重写生,速写并用。他们独树一帜,成为“海上画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与任雄、任勋、余人并称画坛“四杰”。有三个朋友的照片,一张在芭蕉阴下乘凉的小画像,的生日,祝福,潘,望着河中的小索,钟馗,骑着倒驴。

徐锡麟

(1873 ~ 1907)民主革命家。“孙波”这个词不叫“光明人”。绍兴东圃人。早年从事教育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访问日本,在留日学生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立志革命。31年(1905),蔡元培介绍他加入光复会。同年9月,与陶、龚宝全等在绍兴创办大同学校,培养革命义勇军,并以发展军事体育为名,购买大量武器,策划起义。次年,为了掩护革命活动,他捐钱为官,去了安庆。历任陆军小学办公室、安徽巡检司巡校办公室、陆军小学督学。后来和秋瑾商定,三十三年(1907),七月中旬,安徽、浙江两省同时起义。被清政府提前察觉,他趁巡校毕业典礼提前在7月6日制造袭击,开枪打死总督恩明,被清军包围,因寡不敌众被捕。庭审结束后,他被剖腹拷问,义无反顾,平静离世。

徐淑兰

(1838 ~ 1902)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字仲范,号巡检寺。绍兴县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博士,后改为知府,任道化岭运盐使。他因母亲患病而回乡,致力于修建城门和池塘,提供救济和其他地方公益事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主张捐巨款在府城创办邵军中西学堂,任校董。同时捐资3万余元创建古越图书馆,捐赠古今中外图书7万余册。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开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阅读图书馆。开馆后,每年捐赠1000元用于馆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开支。

赵晔

生卒年待考。东汉学者。长郡二字。绍兴人。早年为县官,荣幸迎杜佑。他为自己的服务感到羞愧。他弃官到犍为县中学(今四川资阳)向经学大师杜甫学习《朝鲜诗》。20年过去了,杳无音信,家人误以为他死了。回到家乡后,他关起门来写作,如、元、《春秋》。后来,蔡邕到会稽去读他的《西施》和《沈李元》,认为比《论衡》好,但遗憾的是这本书丢失了。原书《吴越春秋》为12卷,现为10卷。前五卷叙述吴,起于泰伯,止于福查;后五卷录,始于无,终于练句。由于邵康把私生子封在会稽,所以他更详细地叙述了句践战败、归顺吴国、三年后回国、恢复国家措施的具体部署,以及最后消灭吴国霸权的过程。这本书汇集了正史、正史、民俗等资料。虽然不是正史,但可以补充。后人评论《史记》、《文选》、《水镜》等书,引用了书中的许多记载。

王守仁

(1472 ~ 1528)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幼名云,字伯安,名阳明子。祖上住在殷珊,后来搬到余姚,年轻时全家搬回殷珊。在味楼室故乡阳明洞,世人皆称阳明先生。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而被朝廷处罚,被贬至贵州隆昌(修文县)任职。后来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平定“陈豪之乱”,他创建了新的博客,成为南京兵部官员,但不发铁券,不发旧俸禄。而是回到殷珊,在积善书院讲学,并在西国门设立阳明书院,周围有300多名讲学人员,讲学五年多,创立了“致良知”学说。嘉靖六年(1527),任前官至左都巡抚。次年因病求援,死于南安船回家途中。初为隆庆、穆宗、史文成。其旧宅原在城内广祥桥一侧,后在王衙巷新建大宅,史称“博府”。其墓在绍兴市西南花街仙霞山。他的生平著作被他的门生编入《王文成功权书》,共有38卷。其中,《传记与大学问》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

徐伟

(1521 ~ 1593)明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第一个单词是文清,这个单词被改成了长的。有人取名天池山,长春藤道士,殷珊布依族,或系田水月。绍兴人。20岁的秀才,屡次乡试不中,当过老师、小官吏。37岁时,福建、浙江巡抚胡宗宪被招为幕僚,对日本军务多有谋划。一度精神失常,因误杀继妻入狱7年,后被同乡张元团解救释放。从此沉迷山河,走遍大江南北,以代卖书画为生。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等画,是明中叶水墨画写意派的创始人,对后世画坛影响很大。书善草,笔横飞,恣意繁华。他还写了很多诗,参与了地方志的编纂。他能够弹钢琴并掌握旋律。73岁,贫病交加,草葬从简,死得凄凉。人们把他葬在绍兴穆卡的江坡山。著有《四声四面佛》、《南方词叙》、《徐文长全集》、《徐文长失传稿》、《徐文长失传草》等。

姚杖子

(1522 ~ 1555)明朝抗击日本的英雄。绍兴独山村人。他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名字不为人知。因身材魁梧,被称为姚长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个倭寇从诸暨逃到绍兴柯桥。正在地里干活的姚独自拿着饭叉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他是向导。他假装带路,把寇领到柯桥的临水坛前,用方言对乡亲们说:“等我过桥,你们就把前后轴拆了。”根据他们的命令,村民们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敌人认识新兵,就把他剁成肉酱。官兵和村民赶到,消灭被困日军130余人。为了纪念姚,村里把“人化坛”改名为“觉卧图”,前后桥分别命名为“胜利桥”和“万安桥”。三座砖木平顶的“姚纪念庙”和一座6?5米的“姚先烈对日纪念碑”由作家张岱书写。?

王端书

生卒年待考。明末清初的才女。王思仁的二女儿,字玉英,号子,又号子。绍兴县人。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什么都不忘,尤其是历史。诗词散文,不涉写作,与人写作,终日不知疲倦。其父赞曰:“生而八男,不如一女。”成年后,他与钱塘丁兆生结婚,并一度与丈夫住在京都。清世祖听说了他的才华,想请他进宫去教妃妃,被他婉言谢绝了。他随家人回到家乡,曾住在青藤书屋,后来搬到杭州吴山,在那里写诗作画。他的画、诗、词都很优秀。画花草,画风疏丽。作品相当多,有《尹红集》三十卷、《唐吉》、《时宇》、刘佐《锲而不舍才情集》、历代帝王后妃考述,有《名士诗》、《名士文薇》、《秋虫赋》、《莲赋》、《菊赋》等。80岁的时候。?

张学成

(1738 ~ 1801)清代史学家、地方志家。原名文_。这位文学卫士,字石斋,叫做邵岩。绍兴人。童年愚钝,记忆力差,被视为“朽木”。但是,他“深思熟虑,冬夏钻研,孜孜不倦地工作到半夜。每当他得到一些东西,他就落笔”。对文史有浓厚的兴趣,立志求知。26岁的国子监。28岁的朱筠(音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士,他能够探索自己丰富的藏书,并与到访朱门的名人和学者讨论学术渊源、异同,从而在学业上取得长足进步。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选乡试,次年中进士。我觉得“迂腐”不适合这个世界,我也不想当官。我在保定、定州和贵德的书院讲学。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写文史通义,20多年从未间断。还申请编纂了贺州、永清、亳州、常德、荆州等地的地方志,并参与了《湖北通志》的修订。我一生穷困潦倒。从32岁开始,因为父亲去世,我一直靠讲课和编记录为生,很艰难。他学识渊博,对历史理论有独到见解。由于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未能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和抱负。他特意编辑了12的《史记考》,至今未出版。文学、历史、文学的大概含义,在他生前只是刻上了书名。道光十二年(1832),次子首次出版8卷。张死后120年,刘承干收集并出版了他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