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有哪些?
主要经典《道德经》和?南华真经?石闻真镜、徐冲真镜、宣彤真镜、杜仁苗晶、阴府经、经经、Xi圣经、心阴经、黄庭表经、黄庭内经、玉皇经、御术》、《化书》、《重阳教育十五论》、《龙门心法》
经常背诵晨坛经典,如经书前韵、八卦咒、太上老君说我永远清静、太上洞凌轩宝妙经消灾保命、太上灵宝天尊妙经消灾解难、黄愚妙经印心、各种宝书信札、中堂赞、秋祖告白等。,和小赞并结经。
玄门每日背诵晚坛功课:前经韵、太上洞凌轩保天尊妙法救苦拔罪经、元始天尊妙法生天经、太上道君妙法解冤拔罪经、中堂赞谢、小赞结经等。
道教/道教经典
道教藏书是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的道教子书和六朝以来的道教典籍。它是道教典籍的汇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对众多典籍进行整理的大型道教丛书。
不同版本
北齐道藏
道教书籍的大规模编纂始于北周。周武帝时,道士王彦被召进京设道观(即唐庙的前身),选了八个道士,严* * *弘宣旨。北周五年(570),道人出版的《诸子百家论》增编,卷***6363卷,较陆所收有较大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命道士王彦“校对三孔经,封于殿中”。扩展为七卷《珍珠囊》,八千三卷经典全部在频道视图中播放存储。
开元道藏
因为皇帝尊道教创始人李二为祖,所以非常重视道经的编撰。在唐高宗时期,所有的道经都在世界上出版了。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派使者寻找道经。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寻道经。在此期间,玄宗撰写了《琼岗牧婧》,有7300卷。后来唐玄宗亲自主持编纂和修订《玉讳》,共九千多卷。天宝七年(748年),诏书流传成文,广为流传。叫开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的两部道教藏书,达到了整理历代道教书籍的高峰。
鲍文桐庐
唐朝安史之乱时,很多收藏在两个首都的道教书籍被烧毁,后来皇帝们又陆续派人去寻找和整理。在日历年,有7000卷。晚唐五代之乱后,道教典籍被杜光庭、纪、梁文举等收集和保存,使六朝道教典籍十有四三。宋朝建国后,道教书籍被收集、收藏。宋太宗得道经七千余卷,命常侍徐铉、知府王玉成改正,删重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北宋初年,真宗命道士校订,命主事大臣王钦若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补充,卷***4359。与徐铉等人修订的《道藏》相比,增加了622卷,并写成书名取得进步,赐名“鲍文路童”。
大宋天宫之宝
由于《鲍文路童》的大纲与琼刚和魏昱的大纲不同,王钦若和齐伦又推荐张俊芳负责修改。按三孔纲录四部,品详于科阁,并比较异同,其后全,为4565卷;信以“千字文”开头,最后以“宫”字结尾,收到466封,标题为“大宋天宫之宝”。天喜三年春(1019)写成七宝。
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惠宗圣旨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道士遗书,并命令道士在书艺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崇宁、大关年间,增至5387卷。郑和在中国出版了一部藏经集,两封信到郡县寻找道门遗书。他们得到的是一套经局,经道士袁妙宗、王道鉴详细修改后,送到龙图阁一位直学士中医福州郡长黄裳处刻板。完了就进了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经板,540封,5481卷,叫郑和万寿道仓。道教书籍的雕刻始于五代,而整个印版的收藏则始于此。
伟大的金玄都宝藏
《政和万寿道藏》的版本,在靖康之乱后,至金时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南京(即宋代东京,河南开封)出钱修建中都十方天昌寺(旧址在北京白云寺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督冲与孙大师补位,印藏经书。后来,孙明道派黄冠游历世界收集佛经,并在两年内完成了碑刻,佛经65,438+0074卷,增补265,438+0000卷,8,365,438+098卷。孙明道主张诸道夫妇,按三孔四辅,详列科格与商派之异同,一次说明,并以《大金玄都之宝》为题辑成6455卷。太和二年(1202),天长关被火烧毁,经板也被烧毁。
杜宣的宝藏
元初,道士宋倡导出版道经,并让弟子秦在平阳寺负责保管。《马奈珍后称制》第三年(1244),全集出版,共7800余卷,又称《杜宣宝藏》。这部佛经保存在平阳杜宣寺。宗族安定后,迁至平阳永乐镇新建的春阳万寿宫。因为参与修订的都是全真道士,所以西藏有大量全真道教著作。在元宪宗和元世祖,道教在僧道关于老子胡静的争论中失败,佛教徒则呼吁“宜学《道德经》外烧”。元十八年(1281)上谕,除《道德经》外,所有道教书籍、印版一律焚毁。其中道教哲学的精华,历代皇帝崇道的记载,道教与佛教争论的书籍,大部分都是经过这次焚烧后不存在的。晋、唐、宋以来,大量珍贵的古籍、道书被隐士、道士精心积累和保存,都造成了“焚经至元”的灾难;导致失踪。留下来的大多是佛经。可以看出那些古籍的特色和珍贵。据考证,正统道藏《道藏目录》中记载的许多道书,都是元代烧经后遗失的。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给道教文学和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此,历代记载佛道之争的古籍,都只是佛教单方面的记载。也是后世学习道教较多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的《答道释难》,我们才得以一窥佛道之辩的真实面貌。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辨》说:“此本《阙经目录》是明正统出版时元藏一派所缺者。”据粗略统计,《阙* *》共有794种2500卷,相当于明朝正统道教藏书的一半被烧毁。此后,正如明代《里翁堆韵》所言,“天下名僧多,亦当留一两奇峰与我友居。”现象。
正统道经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第43代石天张玉初整理编辑了道经。永乐四五年间,被反复催促。永乐八年,张雨初去世,第四十四代石天张雨晴奉命继续主持编辑工作。直到正统九年(1444)才出板。英宗还命道士邵以正督校,但增不备。次年出版完成,定名为《正统道藏》。
到了明代,道教虽然逐渐失去了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势力开始衰落,但明代是整理和修订道教宗教典籍最重要的时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最大的道藏,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历代道教经书几经编纂,但由于历史原因,都失传了。于是在15世纪初,明朝永乐皇帝下令编纂道经。从1406-1445,历经数十年,终于完成了明代第一部道藏,是正统道藏。* * *有5305卷,480封。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纂道经,在前一部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内容,就是“万历续道经”。
明代这两部藏书共510封,5485卷。正统道经共分十二部,包括三窟、四辅部,每部收书一千四百三十种。洞穴有316种;有303种洞穴和奥秘;洞穴神有364种;太玄一百一十七种;太平系六十六种;台青署二十四种;同一本书有240种。但是正统道经的划分很混乱。比如《道德经》等道教教义应该列在道经第一栏,现在杜却被错误地列在道经第一栏。《上清经》是山洞的真实部分,现在大部分已经被误入第一部分;杜的学者们被关进了神秘的洞穴部,但现在他们却误入了真正的洞穴部。道家的诠释应该进入太玄部,但他们也误入了洞真部。这样的案例很多。因此,上述部门收到的图书数量已不能反映其图书的真实数字;上面收到的书的数量只是个大概。这些书很多只是一种,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种。如《秀珍十书》收录了南宗后裔所收的《然后大集》、《上清集》、《玉龙集》、《武夷集》等十余种诗文。《七日云》是一部集书,不是节选就是全文,集书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实际收到的图书数量比上述数字要多。除了张玉初、、邵以正等人之外,参与编纂的道士还可考,如永乐年间的涂、道统年间的俞道淳、唐等。北京图书馆现存正统道教藏书3部半。另一个在南洋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只有一半。还有青岛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出版物《道藏》。
万历继续收集道经
在编纂正统道藏时,因搜索不畅,有许多疏漏。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国相命校刊《续道集》,亦以“千字文”为信,从杜至郢。每32封,180卷,称为《万历续道集》。
韩粉大厦影印本
正道、徐道的佛经版传到清朝,天天都有瑕疵。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全军覆没。到了明清时期,虽然有很多道观收藏颁给各个寺庙,但是通过反复的军事演习保存下来的却很少。1923年6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的名义,影印了北京白云观的道藏原作和续本,并缩减为六页石版画。每本梵天两页一页,1120卷。但白云观的藏品虽经王廷弼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复,仍不完整。完整目录见《道藏藏经总目录》4卷。该馆从全书中精选了170种,印制了398册道藏。明代《道藏目录》有两种详注,各4卷,分别由白和李杰主编。都有一点解决办法。白的“详细笔记”收入《四库全书》。
道藏
清朝康熙年间,彭定康收集了200多种道教书籍,编成《道教书籍集》,按28家字号分为28集,200多卷。记载了重要的道教经典、先人著作、真人真事、科学仪器戒律、碑志列传等,其实都是道经的删节本,包括明代道经以外的晚出书。嘉庆年间,江编纂了1卷《道藏目录》。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稀有,成都二仙庵道院再版,增编何龙祥主编的《道藏集解》五卷,并与世界同步刻制《道藏集解补》和《女旦集》。此外,闵一德主编的《道藏1集》和小萧公主编的《道藏精华》都是对《道藏》的补充。《道藏精华》收录道经古籍、孤本、笔记800余种,注释书1000余种。其藏书之广、内容之精、版本之贵、选刊之精,堪称四绝。由于藏书卷帙浩繁,查找起来很不方便。1953年7月,翁杜鉴根据《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道藏目录》、《道藏集解》的内容,编了一部《道藏副标题》一书,分为分类、经典、作家、史传。1949年,陈撰写了《道教藏书源流考辨》(1963年更新再版),对三窟四辅经的源流、教学,历代道教书目、道教藏书的编刻等作了大量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