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上能建什么?

来源:自然资源教室

在农村,大部分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耕地更是难以利用。然而,一些人心存侥幸,导致土地上的违章建筑和作物被拆除。农地可以经营什么项目?哪些土地已经纳入农用地管理?

1.农用地可以用于哪些项目?

1.耕地:职业严格控制,可从事旅游相关生产。

耕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医疗卫生和旅游开发方面,原则上不允许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红线,强烈建议不要碰,但是可以利用政策红利获得少量的经营性用地。如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且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使用一定比例的土地(按重庆政策不超过5亩)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娱乐、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同时,该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小,遵循当地发展规划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其他农田的利用,当地政府一般是支持的。社会资本可以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等方式,利用农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建设一些没有屏蔽功能的开放式构筑物,比如无锡田园东方,利用农业用地建设农业园区、户外教室等休闲农业项目,为人们提供体验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型产业经营形式。

2.林地:近林不入林,可以灵活开发。

林地是森林的载体,具有生态涵养、防风固沙、林业生产等功能。森林茂密、生态优美、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的林区,可以提供自然体验机会,促进公众健康。

对于森林旅游来说,林地突破的路径在哪里?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是目前最热门的两个方向,国家鼓励开发森林的多种功能,建设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作为试点。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7月,全国共有500多个森林体验和森林健康基地建设项目,其中50%以上位于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将在“十三五”期间逐年开展。

在用地方面,可以建设森林体验中心、森林保健中心、森林浴场、解说步道、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但基地内不能建设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大型医疗、养老设施。

3.低山缓坡:点状供地,纵向发展。

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地区,有大面积的低山缓坡。这些土地的利用现状主要是林地、园地、草地和零星耕地(基本农田),各自所占比例不同。按利用方式可分为宜农、宜林(园)、宜建三类。开发建设用地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主要途径之一。

以浙江德清莫干山裸芯堡为例,该项目采用“点对点供地,纵向开发”的方式,将项目用地分为永久建设用地和生态预留用地,其中永久建设用地尽量供应,其余可通过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赤心堡仅新增建设用地12亩,其余80%建筑通过租用当地农家乐改造。园区200多亩森林由村民流转,保持原貌,大大节约了用地指标。

内容提要:在现行土地法律制度下,农地有两种使用方式:

(1)不改变土地性质。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转让、转包、租赁、互换、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因为转包、互换的范围仅限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只能通过转让、租赁、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

(2)改变土地性质

休闲旅游项目建设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可采取重点项目清单制,将需要建设用地指标的重大旅游休闲项目纳入建设用地协调清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接协调,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实现农转用和土地征收。

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少量可直接入市。

2014年底,国家开始“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出让、租赁或者入股,可以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目前,全国已有33个县市试行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都郫都区、北京大兴区、浙江德清市作为首批参与试点的城市,在入市方面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

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途进行控制,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用于房地产开发,只能用于旅游、商业、工业。2065438+2005年9月,四川迈高旅游公司竞得郫县战旗村集体建设用地一块,面积亩,每亩价格10000元。公司取得这块土地40年使用权,计划建设集美食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

5.宅地:你可以为此大做文章。

目前,在许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工的增加,大量的宅基地长期闲置。如何盘活和利用这些宅基地资源,国家层面给出了指导意见,即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使用权“三权分离”,适度放开宅基地和农民住房使用权。

二、哪些土地已纳入农用地管理?

2020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农村发展用地问题,以下六类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业用地管理,但同时也提出加强农业设施用地监管,严禁以农业设施用地名义从事非农建设。

1,保鲜冷藏

这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大规模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设施。保鲜冷藏场所的建设将提高生鲜产品的存在时间,增加农民收入。

2、干燥和储存

在规模化粮食种植中,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的种植规模有时高达数千亩,干燥、储藏成为一大难题。将干燥和储存土地定义为设施农业用地是对这些新农业主体的有力支持。

3、农业机械仓库

规模农业之所以能提高产出率,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型农业机械应用广泛,能发挥作用。然而,许多农业主体也担心农业机械的存储,当它暴露在风雨中时,很容易受到损坏。农机仓库如果作为农用地管理,可以腾出空间建设一批仓库。

4、分拣和包装

分拣包装不属于农产品的再加工,而是农产品生产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拣包装设施的建设也应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但不得破坏农用地的耕作层或建设多层设施。

5.废物处理

出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畜禽养殖中粪便的处理、规模化种植中秸秆的处理、塑料薄膜的处理等。,都需要建设一定的处理设施,而这些土地也应该纳入农业用地管理。

6.管理哺乳室

养老院的管理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辅助设施,应纳入农业土地管理。但养老院建设的管理要把握一定的标准,养老院不能超面积、超规模建设,更不能建成住宅甚至豪华别墅,这违背了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