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镇村庄介绍

张平洼

摘要

据当代作家田茂全介绍,张坪洼村辖6个自然村,398户,1,219人,隶属新泰市龙亭镇。林果面积1.200亩,主要盛产杏、油杏、大樱桃、李子等。是典型的林果专业村。去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山东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今年被列为全国500个旅游扶贫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利用林果资源优势,打造集赏花、采摘、观老井、吃农家饭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里赏花、采摘、观光、吃农家饭。在梅花季节,每天有四五千游客。2014年,两个村委会注册成立了张平洼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多方融资和投资200万元,改造环山公路五公里,进山门、公厕、路标、休闲广场、桌椅、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维修螺旋井,完成15农家乐橱柜、厕所改造,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投资200万建了停车场,解决了停车问题,还建了大寨文化中心,让游客感受大寨的精神和文化。回租螺蛳井周边18农户老屋的石屋,按照“异乡异乡,一户一特色”的标准进行修缮装修,打造集吃住、农场生产生活、劳动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养生福地。

村庄情况介绍

以前,张平洼村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村子。1977之前村里没有水源。因为大部分耕地都在山梁上,土地贫瘠,十年有七八年歉收,连人畜用水都要在十几里外的村子里挑,村民生活极其贫困。只是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张平洼村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村民的收入不仅在田里,也在山上的杂果上,以弥补口粮的不足。每当杏子、柿子成熟,村民们就把它们扛在肩上,运到博山、莱芜等地,换取一些可怜的血汗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面对着有着美丽传说的“九凤凰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此期间,该村的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减少。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土地垄薄,粮食收成不好,村民年复一年地耕种土地,每年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吃。70年代以后,特别是通过“学大寨”运动,群众积极响应,连续奋战了几个冬春,改造整治了村里的山坡荒地,沿田埂修建了梯形大寨田,把薄薄的土地变成了米粒河。从此不仅有饭吃,每年还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公粮。

从3月1967到5月1977,在村党支部书记韩申元的带领下,张平洼人在九鼎凤凰山脚下打了一口螺旋井,彻底结束了张平洼村九年干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平洼村经济腾飞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到2006年已发展到30多户。很多村民搞饭店、小吃店、油条、卖豆腐、摊煎饼、蒸馒头、烧火等。一些村民在街道设立了水果、蔬菜、服装、日用品经销部等摊位,个人收入迅速增加。村民李峰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随着漳平洼兴梅基地的发展,加上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他投资30万,建成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兴梅园饭店。他的特色菜,龙亭草鸡、柴鸡、糖渍鱼、八宝鱼虾、草蛋、苦瓜片、野菜、漳平瓦野味,游客们百吃不厌。个人年经济收入65438+万元以上。

令人自豪的是,张平洼村还出了一位精明能干、勤政务实的好书记——刘·。自200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努力创业。他和两委班子成员立足为村民服务,投资7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10余里的水泥山路,极大地方便了张平洼村民。

为了更好地发展杏李产业,书记刘还做了三件事:一是兴修水利。在没有集体资金的情况下,刘从家里拿出6.5438亿元,独自在山腰上新建了86个集雨坑。目前,村里建了248个集雨坑,每个集雨坑都蓄满了水,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问题。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在杏、李种植中实行规划、育苗、种植、管理“四统一”。邀请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村授课,使生产的水果优质率达到90%以上。2010,梅花被评为新泰市十大名优农产品。2012,兴梅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13年9月,梅花被认证为有机农产品。第三是建设市场。为了提高水果价格,村里和兴梅专业合作社共同集资,投资5万元建成了张平洼兴梅批发市场。投资654.38+0.5万元新建冷库;并组织销售人员联系客户。杏成熟后,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开拓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5438+万元以上。同时,刘书记通过优化土地流转、提供优质服务、联系购销业务、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杏基地逐步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发展杏面积1100亩,2015年全村实现杏李销售收入14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4390元。

去年,张平瓦人利用他们村的林果资源优势,打造了集赏花、采摘、螺旋井观赏、农家饭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里赏花、采摘、观光、农家饭。并注册成立了漳平洼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多方集资投入200万元,改造环山公路五公里,进山门牌、公厕、路标、休闲广场、桌椅、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维修螺旋井,完成15户农家乐的橱柜、厕所改造,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又投资200万建了停车场,解决了停车问题,还建了大寨文化中心,让游客感受大寨的精神和文化。回租螺蛳井周边18农户老屋的石屋,按照“异乡异乡,一户一特色”的标准进行修缮装修,打造集吃住、农场生产生活、劳动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养生福地。

人文景观

村庄名称的由来1

位于九鼎凤凰山脚下的张平洼村,是山西省明洪武初年迁到这里的。根据家谱和碑文,杨和陈是最早迁入该村的姓氏,其他姓氏也逐渐迁入。目前,该村已发展到刘、韩、杨、陈、王等17个姓氏,因为该村四面环山。

2九鼎凤凰山传说

九鼎凤凰山位于张平洼村西部,主峰海拔580米。山很帅。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山石。在新泰周边,九鼎凤凰山一直以“九景雄奇”著称于世,被誉为“九景雄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地球上有一对凤凰。公的叫“凤”,母的叫“凤”,一直叫凤凰。其中,冯住在漳平洼村西山,黄住在百里之外的泰山上。据说这一对凤凰开始和睦相处,后来因为争执产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为了证明谁是老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自都受到了伤害,但令人痛心的是,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没有分出胜负。一天,游到这里的仙女吕洞宾看着凤凰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打架,她真的很担心。于是,我想出了一个调皮的主意。吕洞宾说,别打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们两个一夜之间把自己所在的山提高到比另一座山还高,谁当老大。于是,这对凤凰各显神通,两座大山开始拔高。

天亮了,家住村子西山上的冯一看就傻眼了。它的拼写读错了。村子西边的那座山和附近的八座小山虽然长得有点像,但都不高。然而,住在泰山上的黄突然把泰山抬高到1545米。住在村子西边山上的冯意识到他彻底失败了。后来,黄大方了。为了安慰冯,他抛弃了泰山,娶了冯住在这里。九凤山由此得名。作者:田茂全

3螺旋井

螺旋井,位于九鼎凤凰山脚下,始建于1967,竣工于1977。井身为直壁螺旋砌筑结构。以前,张平洼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缺水的村子。每到大旱之年,村民们都要去十几里外的村子里挑水,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为吃水发愁、不解。

1967年3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韩申元看在眼里,急着找水,请来专家。最后,县水利局的专家张敲定在这里开挖螺旋井。当时恰逢十年动乱,村集体没有公共积累。我们做什么呢党支部书记韩深元同志提出了自制土制炸药、自制锤钻等工具的建议,并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也要打赢螺旋井,让老老少少吃上水”的英雄誓言。

十年后,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张平瓦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投入2万余元,雇佣工人25万余人,开挖土石方3万立方米,砌筑2万立方米,使用300公斤锤钻,开挖出井口直径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该井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张平洼村依赖雨水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人畜吃水和果树良田灌溉问题。被村民们称为生命幸福之井。

螺旋井是上世纪漳平洼人创造的伟大奇迹,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结束了漳平洼村水贵如油的辛酸历史。这口井是漳平瓦人在九凤凰山脚下雕刻的纪念碑,是漳平瓦人的精神传家宝。

特别是近年来,漳平娃人不断赋予螺旋井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谱写了“美丽、美丽、幸福漳平娃”创业的新篇章,实现了漳平娃从一个贫困山村向现代生态文明乡村旅游村的跨越。在这项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建设中,漳平瓦人锻造了螺旋井精神。水井不再是简单的水利工程,它是村庄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螺蛳井的修建孕育了伟大的螺蛳井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和中华文化的象征。201112月23日,时任新泰市委书记张宏伟在调研张平洼时,对螺旋井精神做了一次集中总结:对村民来说,依靠村民是螺旋井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螺蛳井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螺旋井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螺旋井精神的有力保证。螺旋井精神是漳平瓦人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漳平娃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人间新的奇迹。作者:田茂全